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285952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也在变化。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无我之境”便逐渐在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以愉悦帝王为目的,甚至皇帝也亲自参加创作的北宋宫廷画院,把追求细节的忠实写实发展到了顶峰,对细节真实的追求成了院体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于是,柔细纤纤的工笔花鸟很自然地成了这一标准的最好体现和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尽管已开始有与此相对抗的所谓文人墨戏,但整个说来,上行下效,从院内到院外,追求细节真实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与细节真实并行而更值得重视的院

2、体画的另一审美趣味,是对诗意的极力提倡。虽然以诗情入画并非由此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都要从这里算起。画面的诗意追求开始成为中国山水画的自觉要求。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在北宋后期即已形成,到南宋院体画中达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如果看一下南宋画家马远、夏硅以及其他人的许多小品,这一特色便极鲜明。它们大都是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细节

3、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与北宋前期那种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情况很不一样,不再是北宋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南宋山水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就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因为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尽管比北宋山水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基本仍从属于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这一前提之下,所以,它处在“无我之境”

4、到“有我之境”的过渡行程之中,是厚重的院体画而决非意气的文人画,基本仍应属“无我之境”。而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三种艺术意境“有我之境”,则要由元代文人画来确立。(摘编自美的历程)1下列有关“院体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诗意的极力提倡是院体画更值得重视的一种审美趣味。但院体画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而主要是从书面诗词中去寻求诗意的,这是一种虽优雅却纤细的趣味。B南宋院体画将北宋后期即已形成的追求诗意的审美趣味发展到最高水平和最佳状态,从而创造了与北宋前期山水画很不相同的另一种类型的艺术意境。C院体画把人们审美感受中的想象、情感、理解诸因素引向更为确定的方向,引向更为明确的观念或主题,这

5、是宋元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第二种艺术意境。D以诗情人画并非由院体画开始,但作为一种高级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的自觉提倡,并日益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美学标准,则是从院体画开始。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北宋前期经后期过渡到南宋,诗、画中的美学趣味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迁移变异,这与占画坛统治地位的院体画派的作风有重要关系。B宋元山水画的发展经历了三种艺术意境:北宋前期的“无我之境”,南宋时“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元朝文入画的“有我之境”。C马远、夏珪等人的作品都是在颇为工致精细的、极有选择的有限场景、对象、题材和布局中,传达出抒情性非常浓厚的某一特定的诗情画意来。D

6、南宋山水画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基本上仍以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为前提。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工笔花鸟成为独步一时的艺坛冠冕,追求细节真实也因上行下效而日益成为画坛的重要趋向,这说明画中美学趣味的变化与社会的崇尚有很大关系。B北宋山水是那种气势雄浑邈远的客观山水,具有整体而多义、丰满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只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C文中所提到的院体画分为两类:工笔花鸟画和山水画。前者主要体现的是追求细节真实这一美学标准,后者主要体现的是对画面的诗意追求这一美学标准。D南宋山水画虽然比北宋山

7、水画在诗意的追求和情感的抒发上已远为自觉和突出,但仍属于厚重的院体画,而决非意气的文人画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

8、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do 旗子)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泽卒

9、,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充守建康,金人与贼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飞移屯鄂,授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县开国子。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

10、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初,桧恶岳州同飞姓,改为纯州,至是仍旧。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五子:云、雷、霖、震、霆。(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徇:“殉”,为某种目的而死B古良将不能过 过:经过C桧

11、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 梗:阻挠D岁暮,狱不成 狱:案件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直接表现岳飞智勇双全的一组是(3分) ( )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飞家世代为农,父亲岳和心地善良,经常节衣缩食来救济贫困饥饿的人。岳飞出生后未满月之时,黄河内黄处决堤溃坝,洪水虽将岳飞连同他的母亲冲走,但未淹死,人们也惊异于此。B岳飞年少时很是愿意学习兵法,而且还用心向周同学习射箭的本领。师父周同去世后,岳飞每个

12、月都要祭拜师父两次,岳和认为儿子很是仁义。C岳飞在侯兆川与金兵作战的时候,率先垂范,冲锋陷阵,身受多处创伤,打败金兵。可是河北招讨使王彦不给军粮,岳飞被迫又投奔了宗泽将军。D秦桧十分厌恶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杀害,而且把与岳飞姓氏有相同之处的岳州改为纯州,可见一斑。最终朝廷为岳飞洗去冤屈,并封岳飞为“忠烈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2)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李白见说桑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

13、必问君平。【注】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8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4分)9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1) 连峰去天不盈尺,_。(李白蜀遭难)(2) 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3) 别有幽愁暗恨生,_。 (白居易琵琶行)(4) 沧海月明珠有泪,_。 (李商隐锦瑟) (5)_,王道之始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罗永才被第一

14、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

15、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呜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