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217069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28中2019-2020学年中考理综-化学三模考试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今年5月12日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 A . B . C . D . 2. (2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检验CH4燃烧生成CO2和H2OB .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C . 稀释浓硫酸D .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3. (2分)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2、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C . 碱的溶液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也一定是碱的溶液D .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4. (2分)下列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 钠离子 Na+1B . 氯离子 Cl1-C . 镁离子 Mg2+D . 两个氯离子Cl2-5. (2分)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 A . CaB . CuC . AgD . Al6.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 . 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C . 蛋白质受热凝固属于化学变化D . 淀粉和油脂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7. (2分)下

3、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实验一:验证CO2的部分性质B . 实验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C . 实验三:验证O2是否收集满D . 实验四: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8. (2分)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下列古代工艺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稻草造纸B . 纺纱织布C . 冶炼金属D . 火药爆炸9. (2分)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2013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合作” ( Water Cooperation),我国宣传主题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下列措施或做法正确的是( ) A . 环保部门仅对超标排污企业进行罚款处理了事B .

4、 建设但不运转污水处理厂C . 生产、生活废水直接排放D . 大力进行节水宣传并付诸行动10. (2分)下图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 B . C . D . 11. (2分)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解释A能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物质热胀冷缩分子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D蔗糖放在水中后消失蔗糖分子被分解了A . AB . BC . CD . D12. (2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 A .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可用明矾降低水的硬度B . 用水浇灭着火的纸箱,其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 . H2O和H2SO4中数字2均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D . 可通过蒸发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得饮用水13. (2分)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是( ) A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B .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KMnO4固体C .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D . 向盛有一定量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二、 填空及简答题 (共4题;共15分)14. (3.0分)如图,把胶头滴管里的液体挤入锥形瓶内时,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分析液体和固体分别是什么物质,填入下

6、面表格内。(要求写出三种情况) 液体固体_15. (5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十分广泛 (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 (3)写出工业上以赤铁矿为原料炼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每年因腐蚀而消费掉的金属材料数量惊人,铁生锈的条件是_;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_(答一条即可) 16. (3分)2011年11月11日,青岛市一辆载有28t浓盐酸的罐车在环湾大道斜坡处抛锚,部分盐酸从罐体顶部泄漏出来,现场瞬间弥漫一些浓酸雾,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学校的化学活动小组举行了一次事

7、故处理研讨会请你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参与其中 (事故危害分析)通过阅读化学课本和查阅网络,收集到以下资料:盐酸有腐蚀性造成环境污染; 盐酸的刺激性气味危害人体健康;(事故处理方案)对于事故处理,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_(填物质名称) (2)小红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用小明的做法污染面积较大,在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碱的用量,因为_ (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_ (填写一种具体物质)选择这种物质的优点是_ (4)(事故处理反思)用(3)的方法处理泄漏的酸液,如果仍不能认定处理后的土壤一定呈中性,我们还该取处理后的土样溶于水

8、后,用_来进一步准确的确定 17. (4分)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C为红色固体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3)反应还需要的一种反应物是_(填化学式) (4)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_ 三、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7分)18. (7.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归纳酸、碱、盐化学性质时,发现有些实验无法观察到明显现象,需要进行改进或继续实验验证。 (1).兴趣小组小觐同学提出,酸、碱中和没有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

9、验一: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色变为无色,说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往上述试管中再逐滴滴入过量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2)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该同学又设计了实验二,将足量的稀硫酸滴入NaOH溶液后,再滴入甲溶液,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甲溶液可以是_(指示剂除外)。 (3)其他同学对他的观点提出质疑:并不是所有酸、碱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例如稀硫酸与_反应就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4).兴趣小组小琪同学提出: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并设计如下实验三继续探究。 (装置已连接

10、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查阅资料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微溶于乙醇。把注射器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5)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 , 目的是_。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_。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6).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兴趣小组的其他同学继

11、续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制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1、图2所示。 查阅资料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图1中,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2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_。(7)反思感悟 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小组同学一致认为可以通过反应物的减少或生成物的生成以及_变化等角度验证反应的发生;还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四、 计算应用题 (共1题;共5分)19. (5.0分)某学习小组测定某硫酸厂的废水(含有H2SO4、HCl,不含固体杂质)中H2

12、SO4的含量。取100g废水于烧杯中,加入100g 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可溶性杂质不参加反应,过滤后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1)充分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g; (2)求该工业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3题;共2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 填空及简答题 (共4题;共15分)14-1、15-1、15-2、15-3、16-1、16-2、16-3、16-4、17-1、17-2、17-3、17-4、三、 实验探究题 (共1题;共7分)18-1、18-2、18-3、18-4、18-5、18-6、18-7、四、 计算应用题 (共1题;共5分)19-1、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