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169379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共15题;共30分)1. (2分)我市对生活垃圾已经实施分类投放,金属饮料罐应投放在标有哪种标志的垃圾箱中 ( ) A . 可回收废物B . 有害垃圾C . 厨房垃圾D . 其它垃圾2. (2分)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 . 质子B . 中子C . 电子D . 核子3. (2分)科学老师在讲化学式时,以元素得失电子的观念来说明,他利用凹角与凸角的模型作为教具,如上图所示。甲模型表示失去一个电子的钠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乙模型表示失去两个电子的镁

2、离子和得到一个电子的氯离子的组合,则丙模型最可能表示下列哪一种化学式( ) A . CO2B . NH3C . Al2O3D . CaCO34. (2分)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 .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C . 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D .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5. (2分)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 . 硝酸钾 食醋 金刚石B .

3、 水银 白磷 高锰酸钾C . 冰水混合物 液氧 干冰D . 铁锈 铜 水6. (2分)根据小磁针指向和磁感线的方向判断,下面四幅图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7. (2分)钚是一种放射性物质,也是制造核武器的原料。一种钚原子核电荷数为 94,中子数为 145, 下列关于钚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145B .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239C . 钚原子的质子数为 239D . 钚原子带 145 单位正电荷8. (2分)下列过程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酿造米酒B . 现榨果汁C . 碾磨米粉D . 溶解蔗糖9. (2分)如图是一种

4、能测量人行走步数的计步器原理图,人每走一步,震动传感器内小磁针上下跳动一次,线圈内产生电流,计数一次。下图中能反应计步器原理的是( ) A . B . C . D . 10.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能量是守恒的,故不会有能源危机B . 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C .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 . 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11. (2分)下列操作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 用湿手开电灯开关B . 及时更换老旧导线C . 为方便将大功率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上进行使用D . 为保持卫生在电暖炉上盖上毛毯,并开

5、启正常进行使用12. (2分)图中的两个线圈,套在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以自由滑动,开关S闭合后则( )A . 两线圈左右分开B . 两线圈向中间靠拢C . 两线圈静止不动D . 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13. (2分)宁波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 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B . 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 . 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D . 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14. (2分)已知

6、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混合物中FeO、Fe2O3、Fe3O4三种物质的质量比可以是( )A . 11:20:5B . 5:6:53C . 18:40:33D . 2:5:315. (2分)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若银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则氧原子的实际质量可表示为( ) A . B . 3mC . D . 二、 填空题(共 8 题,共 20 分) (共8题;

7、共20分)16. (5分)(1)化学用语可准确、简洁地记录、表达和交流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用语填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氢氧根离子_(2)某酸由氢、硫、氧三种元素组成,在该物质中H、S、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624,该酸的化学式为_17. (3分)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_表示化合物的是_混合物的是_。 18. (2分)现有A、B、C、D四种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它们进行以下实验,实验步骤及现象如下:(1)先分别取少量的四种溶液样品于洁净的试管中,再分别向四种溶液中滴加适量

8、紫色石蕊溶液,结果A溶液显红色,B、C、D溶液显蓝色;(2)B、C溶液混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A物质是_(填物质名称);D溶液中溶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_;B和C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在A、B、C、D四种溶液中,若其中两种溶液混合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加入另一种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加入另一种溶液之前,两种溶液混合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19. (2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表中元素形成单质的化学式为_。 (2)表中3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周期,11至18号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分析其规律可知,每一周期元素原子的_相同。 (3)表中9号和1

9、7号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 质子数不同B . 中子数不同C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 .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0. (2分)图1是法拉第发明的能够产生持续电流的机器发电机,金属圆盘可以看成是由无数根长度等于圆盘半径的导线组成的。金属圆盘在磁极间不断转动,每根导线都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持续的电流。某校探究小组仿制了这个发电机装置(如图2),对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进行如下探究: 当圆盘转速增大时,电流表指针偏转增大,说明电流大小跟_有关;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一个半径更大的金属圆盘,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说明电

10、流大小还跟_有关;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_,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说明电流大小跟磁场强弱有关。21. (2分)小明同学想在家里安装一盏照明灯,如图所示是他设计的电路。图中虚线框1和2应连入开关和电灯,则开关应装在_方框中。安装完毕后,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a、b、c点时,测电笔的氖管都发光,则电路的故障为_。 22. (2分)地磁场起源问题让科学家感到困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地磁场与地核中熔化了的金属(铁和镍)形成的环形电流有关,环形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进行判断,按照这个观点,环形电流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_(选填“相同”、“相反”)。最近有科

11、学家提出另一种观点:地球的磁场可能源于地球表面海洋洋流。以下事实或推测支持这种观点的有 _。 在大西洋北部,磁场的剧烈变化与海洋洋流强度的变化相一致科学家在含有铁质的岩石中,发现了历史上磁场方向发生改变的信息海水中存在大量带电微粒,而带电微粒的定向运动会形成电流金星并不出现类似地球的磁场,其内部结构中没有类似地球熔化金属部分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改变火星内核的温度和压力,发现已经停止的火星磁场能被重新恢复23. (2分)如图是用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晶体同时均匀加热,两种晶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单位质量的两种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相比较,Q甲_Q乙;AB是晶体甲熔化

12、图像上的两个点,该晶体在A点时的内能_B点时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甲晶体为质量为1千克的金属铝,其温度从30升高到660,需要吸收多少热量_?铝的比热为0.88103焦/(千克每摄氏度) 三、 实验探究题(共 4 题,共 26 分) (共4题;共26分)24. (6分)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 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

13、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_,进一步发展了原子一分子论。汤姆生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_的观点。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_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2)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_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25. (8.0分)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放射性物质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微米,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解释与结论】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