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新课堂一轮复习(实用课件):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4161678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8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新课堂一轮复习(实用课件):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高考政治新课堂一轮复习(实用课件):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高考政治新课堂一轮复习(实用课件):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高考政治新课堂一轮复习(实用课件):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高考政治新课堂一轮复习(实用课件):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新课堂一轮复习(实用课件):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新课堂一轮复习(实用课件):第四部分 必修4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考纲内容 唯物辩 证法的 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 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 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高考考纲 寓于 表现出来 离不开 普遍性 对立统一 吸引 排斥 承认矛盾 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 转化 主要矛盾 主要方面 排斥 转化 主流和支流 考点 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比项同一性 统一属性 斗争性 对立属性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2、 相互联 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 对立的属性 体现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一方 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 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即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在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 向和趋势 条件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 的 绝对的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对比项同一性 统一属性 斗争性 对立属性 联系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没有斗争性 就没有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 斗争性寓于同一 性之中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没有同一性 就没有矛 盾统一体的存在 续表 提示 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 第一 矛

3、盾双方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 也可能 是不利的 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 防止不利转化 第二 矛 盾双方的对立性和统一性不可分割 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统 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对比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区 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并且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 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 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特征同类事物的共性每一个事物的个性 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 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对比项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 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 普 遍性寓

4、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 特殊性离 不开普遍性 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 相反的方面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 关系原理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 基础 续表 提示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要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既要从特殊性中去 总结普遍性 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 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考点过关 1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 工作时说 过去五年取

5、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历史性成就 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同时 必须清醒 看到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 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这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是 A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C 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D 既肯定又否定 既克服又保留 解析 B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也指出问题所在 这是坚持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是两点论和两分法 B 符合题意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辩证唯物论思想 A 与题意不符 材 料没有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 与题意不符 材料没有体现 辩证否定思想 D 与题意不符 故选 B 2 空调中制冷剂的氟利昂曾经被认为是杜邦公司最得意的 发

6、明 但最后成了臭氧层空洞的幕后元凶而被禁用 号称是 万 能杀虫剂 的滴滴涕一度是全世界农民的宠儿 但这个获得诺 贝尔奖的划时代的发明 最后却成了破坏生态环境 危害人类 健康的罪魁祸首 这表明 事物都有两面性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 中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双方会相互转化 A B C D 解析 A 材料表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 性 都是对立统一的 我们看问题一定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反对一点论 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任何事物都是矛盾 体 都有其两面性 不涉及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与题 意不符 故选 A 3 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密闭 容器中的压缩空气

7、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 明的木制风箱 以及今天广泛使用的汽车气刹 拖拉机气泵 大型空压机等设备 都运用了这一原理 空气压缩原理的广泛 应用印证了 A 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B 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C 矛盾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D 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 一般与个 别的关系 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 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事物范围极其广大 矛盾 特殊性和普遍性可相互转化 C 是错误的 本题中的空气与密 闭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是共性与

8、个性的关系 空气压缩原理的广 泛应用印证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普遍性通过特殊性 表现 B 符合题意 A D 说法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排除 故 选 B 对比项含义辩证关系 主要 矛盾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两者相互依赖 相 互影响 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次要 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 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 方面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 位 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 两者既相互依赖 又相互排斥 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 化 事物的性质主 要是由主要矛盾的 主要方面决定的 次要 方面 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 位 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 考点

9、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要求两点论重点论 区 别 内容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 时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 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 盾时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 面 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 过程时 要着重把握主要 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 要着重把握矛 盾 的 主 要 方面 要抓住主流 反面一点论均衡论 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要善于把 握重点和主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 世界观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 关系原理 2

10、 具体要求 含义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体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 的灵魂 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也是正 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怎么做 前提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做到主观 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的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关键 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 本质以及该事物 存在的具体条件 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 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 对同一 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怎么做 重要条件 要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 一切事 物都在变化发展 同一

11、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 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才 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做到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 在分析每一个具体矛盾时 一定要 事事 时 时 注意它的特殊性 一切以时间 地点和条件为 转移 离开时间 地点和条件 就无法把握矛盾的 特殊性 续表 对比项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 别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客观规律 从客观存在的事 物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 找 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 臆造的规律性 以此作为我 们行动的依据 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 理的指导下 具体分 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 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 方法 侧重 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按客

12、观规律办事 反对违背 客观规律办事 侧重于在认识和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 注重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 征 反对 一刀切 拓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比项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 别 角度 从唯物论角度指出了正确 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渠道和 途径 从辩证法角度指出了 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 的渠道和途径 原理 依据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 理 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联系 都突出强调了想问题 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 客观的统一 根据不同的时间 地点和条件 去 认识事物的不同性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 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是一切

13、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表现 续表 4 全面理解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要 包括 1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坚持两点论 两分法 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过关 4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认识 的变化体现了 A 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条件性 B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 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 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 统一 D 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 的过程 解析

14、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的变化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 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符 合题意 认识具有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 A 错误 任何真 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 都是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错误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 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但是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 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 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 D 是错 误的 故选 B 5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近 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 供需错位 单纯依靠需求侧的刺 激效果欠佳 对此

15、 中央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 着力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这 是基于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事物数 量增减到一定程度会改变事物性质 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经济 作用各有其特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A B C D 解析 D 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矛盾的双方 对经济发展的作 用各有其特点 在不同的时期 侧重点有所不同 由需求侧转 向供给侧 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有利于破解我国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 符合题意 供给侧和需求侧体现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不是主 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与题意不符 材料不涉及量变与质变的 关系 与题意不

16、符 故选 D 6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近几年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 国 学教育大规模普及 学习国学的网站 视频公开课 移动客户 端 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互联网 国学教育相比于传统国学教育有了很大改变 传统的国学教育 是面授式培训 更重视现场效果 而 互联网 国学教育则 开启了线上教育的新模式 碎片化 网络化和互动化成为其主 要特征 加之由于互联网跨越时空的传播特征 国学线上教育 将学习过程细分 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时间 学习效果也更好 同时 线上国学教育还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引发网络 用户的主动参与 让学习不再是一件 苦差事 互联网为国学的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一些问题与 挑战 由于网络上的内容质量没有一个客观严谨的标准 使得 网络上传播的国学内容相对杂乱 加之在功利目的驱动下 一 些对传统文化的偏差解读充斥网络空间 使得互联网上传播的 国学知识参差不齐 结合材料 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分析应如何正 确看待 互联网 对国学传播的影响 解析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 根据材料可知 互联网为国学 的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 说明事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