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117043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本试卷分为单项选择题(60分)和综合题(40分)两部分,请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纸。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2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34题。3关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下列叙

2、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B长江三角洲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配合条件好 C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度高且多雨,但是由于纬度位置高,所以热量条件不如长江三角洲 D松嫩平原的温暖季节长,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长4以下表达松嫩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条件比较错误的是 A松嫩平原黑土土壤肥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水稻土,不如黑土生产力高 B,松嫩平原人少地多,农业生产规模大,粮食的商品率高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于松嫩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面积广,水产业比松嫩平原发达 欧盟和中国合作,计划

3、发射30颗“伽利略”卫星参建立地球定位系统。这样,飞机、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和人们的野外活动,如探险、考察和旅游都可通过与地球定位系统的连接确定自已的准确位置。据此完成57题。5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应该具备的三个数据是A经度、纬度、距离 B纬度、距离、相对高度C经度、纬度、绝对高度 D纬度、海拔、等高线6上图甲和乙是卫星在某两个时刻所覆盖的区域,关于其服务范围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A甲等于乙 B甲大于乙 C甲小于乙 D无法确定7下面关于甲、乙两地卫星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B甲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乙地位于低纬度地区C甲、乙地所在地区为世界上主要的热带雨林区,但破坏较严重D甲地

4、位于西半球,乙地位于东半球 下表资料是下图“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四个地点的气候资料。完成89题。地点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2420402mm-2023280mm-1424105mm8下列景观图中,该区域最不可能出现的是9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读下图,回答1011题。10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 B过度农垦 C过度放牧 D过度砍伐11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A斑点状水土流失大面积水土流失 B大面积草场被破坏斑点状荒漠化圈

5、C斑点状荒漠化圈大面积草场被破坏D大面积水土流失斑点状水土流失 中国现在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完成1213题。12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A内蒙古、甘、藏、青B新、内蒙古、藏、青C青、藏、内蒙古、新D新、藏、甘、青13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沙化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优的土地的生产力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读“森林生

6、态系统示意图”,回答1416题。14图中所示的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A BC D15有关该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森林生态系统发育的典型土壤是黑土B河流水量丰富,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C该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严重破坏D雨季来临时草木茂盛,百花盛开,旱季草木凋零,一片荒芜16亚马孙热带雨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其原因是 A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 B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固定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C热带雨林能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水平衡 D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

7、要特征。目前西北地区因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这1500亿元。据此完成1719题。17下列不是关于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植被景观的变化或原因的是A植被景观的变化自东向西是荒漠一一荒漠草原一一温带草原B植被景观的变化自东向西是温带草原一一荒漠草原一一荒漠C植被景观变化的原因是自东向西降水量不断减少D植被景观变化的原因是自东向西距海洋越来越远,造成降水越来越少18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特点是A大部分为内流区,塔里木河流经准噶尔盆地,是最长的内流河B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多气候干燥,地表大部分为荒漠 C有水灌溉的地区,分布有绿洲农业和牧场 D全区降水均在400毫米以下19关于西北

8、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是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荒漠化已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2021题。20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A B C D21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乱垦滥伐,破坏植被 全球C02排放量增加 A B C D读我国西北地区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2225题。

9、22该地最可能属于 A台湾山脉 B秦岭山脉 C南岭山脉 D天山山脉23图中所处迎风坡及水汽的来源分别是A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 B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C南坡,水汽来自太平洋 D南坡,水汽来自大西洋、北冰洋24图中降水量最大处出现的高度大约是:A海拔4000米左右 B海拔3000米左右C海拔2000米左右 D海拔1000米左右25下列对图中山脉北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增加 B随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减少C随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D随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先减少后增加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盖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表。据此回答2627题

10、。降雨量(mm)降雨强度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径流量(L)泥沙量(kg)33 弱1110.115541.31534.71541814很强290.532739.4710.82122519强280.31131.2510.4520.626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27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

11、当地生态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A B C D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请据此回答2830题。28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原因是受影响。A太阳辐射 B河流流向 C地形地势 D热带季风29与图中4处

12、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30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B增加了对长江水源的补给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单产减少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二、读图分析题(共2小题,共40分)1读下图,回答相关部题。(20分)(1)图中所示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4分)(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扩大的自然原因有、 、等;人为原因有、 、等。(8分)(3)A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是,形成的原因是 。(2分)(4)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作用是、等。(3分)(5)解决该地区农牧民能源短缺的途径有、 等。(3分)2下图中的甲、乙两国分别为印度和意大利的地理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两国中面积较大的是(国名),判读依据是:。(2分)(2)比较印度、意大利自然特征存在异同。 (14分)(3)说出两国开发条件上有利和不利条件的相同点。 (4分)延边二中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二地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