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污水厂二期项目可研

上传人:zejun11****26.com 文档编号:124106099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X 页数:15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山县污水厂二期项目可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54页
鲁山县污水厂二期项目可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54页
鲁山县污水厂二期项目可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54页
鲁山县污水厂二期项目可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54页
鲁山县污水厂二期项目可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山县污水厂二期项目可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山县污水厂二期项目可研(1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山县污水厂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二一二年七月150 / 155目 录第1章 总论1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11.3 研究工作的依据、原则和范围11.4 研究结论31.5 主要经济指标4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62.1 项目建设背景6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3章 区域概况183.1 自然环境概况183.2 社会环境概况213.3 建设条件22第4章 工程规模244.1 工程设计年限及服务范围244.2 排水体制244.3 污水量预测244.4 工程规模的确定27第5章 厂址选择285.1 厂址选择的原则285.2 厂址选择29第6章

2、总体设计326.1 总体设计原则326.2 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326.3 处理后污水处置346.4 处理后污泥的处置376.5 处理工艺选择38第7章 工程设计597.1 主要构筑物设计597.2 主要构建筑物及配套设施一览表737.3 建筑设计807.4 结构设计837.5 供配电设计867.6 仪表及自动化控制92第8章 环境保护1028.1 建设地区环境现状1028.2 设计依据与执行标准1028.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1038.4 污染治理方案104第9章 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1149.1 主要安全隐患和危害因素分析1149.2 安全卫生防范对策措施1179.3 消防1219.4

3、 预期效果分析124第10章 节水节能12510.1 节水节能概述12510.2 节能措施126第11章 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12911.1 生产组织12911.2 劳动定员130第12章 项目管理和实施进度13212.1 项目管理13212.2 建设周期计划13312.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33第13章 工程招标及投标方案13513.1 建设项目招标范围13513.2 招标组织形式13513.3 招标方式13613.4 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13713.5 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137第14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914.1 投资估算139第15章 经济评价14215.1 评价依据

4、和说明14215.2 费用与效益分析14215.3 财务分析14315.4 不确定性分析145第16章 工程效益14716.1 环境效益14716.2 社会效益148第17章 结论和建议14917.1 结论14917.2 建议149附图:附图一: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二:项目收水范围图图中写的附图一,修改,字体大小和格式也要和附图一统一附图三: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四:项目工艺流程图附表:投资估算表经济评价各种报表附件:真实性说明第1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 项目名称鲁山县污水厂二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 承办单位鲁山县利民城市污水处理厂1.1.3 项目拟建地点鲁山县利民

5、城市污水处理厂东侧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资格证书号:工咨甲120200700281.3 研究工作的依据、原则和范围1.3.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3、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4、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5、平顶山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8、关于严格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通知(环发2005110号);9、关于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修改

6、单的公告(环发200621号);10、鲁山县城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010.4.9);11、鲁山城南新区控规及城市设计(2012年2月,交流意见稿);12、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已批复);13、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与技术资料等。1.3.2 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相关政策,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以鲁山城南新区控规及城市设计为指导,以改善鲁山县环境为目的,通过对鲁山县污水厂二期工程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使鲁山县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3、遵循鲁山县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县城污水处理系统的实际情况和工程实施条件,采用一期、二期工程相结合,合理确定

7、工程规模和建设年限,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4、根据设计对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的要求,选择先进实用的处理技术和合理的处理工艺,达到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的目标;5、采用适宜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运行管理水平。1.3.3 编制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对鲁山县污水厂二期工程的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查。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建设的概况、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区域概况、工程规模、厂址选择、总体设计、工程设计、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卫生、消防、节水节能、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工程招标与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8、、项目经济评价、工程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依据。1.4 研究结论1.4.1 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内容为鲁山县污水厂二期工程。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为3万m3/d,采用“预处理+改良型A2/O生物池+深度处理+消毒”的工艺,使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0亩。1.4.2 项目管理和实施进度本项目承办单位为鲁山县利民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做好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项目主管部门城建局为项目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本项目建设期为1.5年。1.4.3 环境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

9、主要污染物COD、BOD5、SS、NH3-N、TN、TP的削减量分别为4160 t/a、1971 t/a、2409 t/a、438 t/a、547.5 t/a、54.75 t/a,并将提高鲁山县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水平,是否可以搞个前后对比,以及与标准之间的对比以强调效果对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将对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4.4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841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279万元,建设期利息105万元,流动资金31万元,项目所需资金中银行贷款3105万元,企业自筹5310万元。1.5 主要经济

10、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I技术数据1污水处理规模万吨/日3II经济数据1项目总投资万元8415其中:规模总投资万元83932建设投资万元82793建设期利息万元1054流动资金万元31其中:铺底流动资金万元95资金筹措万元8415其中:债务资金万元3105项目资本金万元5310资本金比例%63.276年平均营业收入万元10727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万元6978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3759年平均所得税万元4710年平均净利润万元32811年平均息税前利润万元458III财务评价指标1总投资收益率%5.442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6.183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11、%6.834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万元1880Ic=4%5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年11.136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5.987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万元1301Ic=4%8项目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年11.859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5.8210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69.44第2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基本环境公共服务、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大环保民生工程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工作任务。该项目地处淮河流域,该流域

12、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794亿m3。但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441 m3,亩均水资源量仅417 m3后面有些格式不一致,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左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长期以来,淮河流域水污染问题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治理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并且出台了我国历史上首个流域污染治理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具体规定了国家在淮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办法。2.1.1 淮河流域“十一五”水环境状况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始于淮河。淮河流域包括河南、安徽、山东、江苏4省的35个地市、222个县((县级市、区)),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8

13、亿。“十一五”期间,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流域内I-III类水质断面数量显著提升,劣V类断面数量有所下降,流域水质总体改善。但是,流域突发性环境事故仍时有发生、,城镇污水处理厂治污效率不高、,基层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河流断面总氮不参评),2009年,866个国控断面中II-III类水质断面占24.4%,IV类占37.2%,V类占15.1%,劣V类占23.3%;全流域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逐年下降,水质较“十一五”初期明显改善。淮河流域“十一五”规划的21个跨省界

14、规划断面评价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达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上升了14%,V类水质断面比例下降了24%,跨省界断面的超标率从2005年的52%下降至2009年的38%。2.1.2 淮河流域水环境问题初步判断1、氨氮成为首要污染因子2009年丰、平、枯水期氨氮超标的国控断面比例分别为14.0%、26.7%和32.6%,超标倍数多在超标倍数多为1-3倍,最大超标倍数达到10倍以上。氨氮已成为淮河流域的首要污染因子,主要分布在南水北调东线以及沙颖河、涡河、沱河、奎河等区域。2、水资源总量匮乏,时空分布不均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794亿m3。但人均水资源总量仅为441 m3,亩均水资源量仅417 m3,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左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另一方面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