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三黄鸡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书

上传人:zejun11****26.com 文档编号:124084995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阳三黄鸡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正阳三黄鸡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正阳三黄鸡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正阳三黄鸡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正阳三黄鸡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阳三黄鸡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阳三黄鸡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申 请 书项目名称: 正阳三黄鸡种质资源保种选育技术研究 项目领域: 农业 工业 社会发展申请单位(签章): 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 协作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 推荐部门(签章): 正阳县科技局 填报日期: 2010 年 8 月 22 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制一、项目概况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正阳三黄鸡种质资源保种选育技术研究预期主要成果形式1、论文论著 2、研究报告 3、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4、新设备 5、新材料 6、新工艺或方法 7、软件 9、其他经费合计(万元)申请拨款匹配银行贷款自筹其他400100300申请单位概况单位名称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

2、司单位性质 1、企业 2、科研院所 3、高等学校 9、其他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 3、股份合作企业 4、联营企业 5、有限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私营企业 8、港澳台投资企业 9、外商投资企业地 址正阳县慎水乡化庄村所在省级产业集聚区联 系 人江道合电话13783329346传真03968922478邮编463600职工总数55技术人员20中高级技术人员5主要参加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从事专业职称(职务)赖登明男196212硕士研究生畜牧研究员江道合男19666大学本科畜牧兽医师王俊男198011大学本科动物医学兽医师协作单位概况单位名称河南农业大学省家禽种质资源创

3、新工程研究中心 附合作协议(合同)单位性质3 1、企业 2、科研院所 3、高等学校 9、其他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1、国有企业 2、集体企业 3、股份合作企业 4、联营企业 5、有限公司 6、股份有限公司 7、私营企业 8、港澳台投资企业 9、外商投资企业地 址郑州市农业路63号所在省级产业集聚区金水区联 系 人康相涛电话037163558189传真037163558180邮编450002职工总数1765技术人员1054中高级技术人员876主要参加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康相涛男1962.08博士遗传育种教授田亚东男1971.05博士动物营养副教授孙桂荣女1976.10硕士遗传

4、育种讲师二、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不超过100个汉字)1、提纯复状 使正阳三黄鸡核心种群外观外貌的品种特征的一致性达98%以上,个体均匀度达95%以上。2、选育开发 筛选出蛋用型及肉用型两个新品系。三、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说明国家有关产业技术政策,国内外相关领域技术发展水平和趋势等)1、立项依据:正阳三黄鸡是我省著名的“四大”地方家禽良种之一,以“喙黄、羽黄、蹠黄”为主要特征,以“肉质细嫩、芳香味美”而闻名全国,1981年入选河南省优良地方畜禽品种志,被专家认定为培育我国特优质型鸡种不可多得的宝贵基因资源。2009年经正阳县人民政府申请,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现场评审,于2010年7月被确定为国家

5、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70号公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二章第九条“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正阳三黄鸡作为国家种质资源,应加强保护与选育开发利用。2、立项意义:优质鸡生产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家禽养殖业,经过多年的科研开发,我国优质鸡配套生产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形成以广州地方优质黄羽为代表的中国地方优质鸡品牌,占据了中国三分之二的家禽产品终端市场,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外快大型肉鸡冲击的局面,对促进中国家

6、禽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国人在传统饮食偏重品味与风味特点,地方优质鸡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正阳三黄鸡作为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唯一的一个优质地方黄鸡,加之其具有肉质细嫩、芳香味美的品质特点,开发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四、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及目标(实施方案、技术关键、技术路线和技术经济指标等)1、实施方案建立80个正阳三黄鸡种公鸡家系,种母鸡群24000只,组建核心研究种群24800只,采取鸡人工授精技术,实行定向定个体配种,通过对种群及其后代外观外貌评价及生长、产蛋记录的科学分析,最后筛选出蛋用型及肉用型两个新品系。2、技术关键采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进行

7、留种与选配。(1)家系等量留种 每个家系均选留8只公鸡和240只母鸡用于组建家系、繁殖。其中,亲代每只母鸡均需留1只后裔母鸡参加繁殖;个别无后裔母鸡,则用同家系其他母鸡的后裔随即递补。(2)随机选配 即80个种公鸡家系及24000只种母鸡,1号家系的公鸡随机与(280)号家系的23760只母鸡中的240只人工授精配种,2号家系的公鸡随机与(380)号和1号家系的23760只母鸡中的240只人工授精配种,依此类推。3、技术路线依据组建的24000套核心研究种群,建立父系半同胞家系。460日龄为一个技术研究周期。家系采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除了淘汰病弱的和不符合品种特征的个体外不作进一步选育。

8、家系中每一个体编号进行系谱记录。留种时,每一家系留种蛋十四天至二十天,按家系入孵。出雏时,每一父系半同胞家系后代留100只公雏及全部母雏,编号,记录系谱,测初生重,60日龄体重,90日龄体重;120日龄体重;20周龄时进行各父系半同胞家系后代的体重,体尺测定及外型评定,各家系随机选留符合标准的8只公鸡及240只母鸡,按公母比1:30组配进入新一世代家系笼。其余的养在后备笼中。测定从见蛋到300日龄及500日龄的家系及个体每天产蛋数、饲料消耗,300日龄时测定种蛋蛋重及受精率孵化率,公母鸡体重。新一世代公母鸡配种后饲养15天测定各家系受精率、孵化率,达不到要求的家系公鸡淘汰,从后备公鸡中替换直至

9、达到要求。最终实现科研目标。技术路线示意图 收集种蛋 (4849)周龄收集1420天种蛋,在每个蛋的小头标注母鸡号。 排蛋、孵化 归并每只母鸡所产种蛋,依次排进蛋盘,孵化记录每只母鸡的入孵蛋数、无精蛋数、死胎蛋数。 18胚龄时,将每只母鸡的活胚装进各自的育种带。出雏时,个体出雏 佩戴翅号、称初生重,记录每只雏鸡的翅号、亲代母鸡号和初生重等信息。选留所有健康雏鸡。 育雏、育成 育雏至6周龄,每个家系留健康的20只公鸡和所有母鸡。转入育成鸡舍饲养至18周龄。 19周龄转入产蛋舍,每个家系留健康的10只公鸡和所有母鸡。个体产蛋观测 记录每只鸡的开产日期、体重、蛋重,每日产蛋与否,就巢性,44周龄体重

10、、蛋重。45周龄后记录群体产蛋性能。 整资料、组家系 (4546)周龄整理资料;47周龄用“家系等量随机选配法”,按每个家系10只公鸡、300只母鸡组建家系。 纯种繁殖 47周龄按家系连续输精2次,此后每56天输精一次。淘 汰 66周龄。4、技术经济指标1、提纯复状。每世代近交增量0.15%,10个世代近交系数2.4%。外观外貌品种特征一致性达98%以上,个体均匀度达95%以上。2、选育开发。选育出的蛋用型及肉用型新品系所达到的经济性能指标如下:(1)育雏期成活率 98.1%饲料消耗(只) 1.09千克期末平均体重(克) 361g328g (2)育成期(1730周龄)成活率 96.6%饲料消耗

11、(只) 3.62千克期末平均体重(克) 1568g1236g(3)产蛋期(3166周)产蛋率 62%开产日龄(5%产蛋率) 192天至66周平均产蛋数 166枚平均蛋重 56克蛋料比 1:3.493月死淘率 2.49%就巢率 14.2%种蛋受精率 93.3%出雏率 85%五、实施本项目已具备的条件(说明已具备的试验手段、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前期科研基础、中试后接产单位及专利获得等情况)1、具备的试验手段:为进行正阳三黄鸡种质资源保护,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在其原产地投资500余万元,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要求,新建了一个占地70余亩集现代化、生态化、标准化为一体的种质资源场,整个场区布

12、局合理,分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隔离区、无害化处理区、粪便堆积发酵及综合循环利用区等,其条件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的有关规定,已取得了动物防疫合格证。生产区内建有现代化鸡舍3000平方米,装备有三层阶梯式育种笼270组,自动刮粪系统6套,自动降温系统(风机、水帘等)6套,自动上水及光电控制系统6套,另外每栋鸡舍还配备有一套24小时电子监控设备,从而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2、技术力量: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名,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5名,许多技术人员自1978年起就从事正阳三黄鸡保种选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选育经验。公司董事长赖登明同志为技术总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技术水平高,完全能承担项目实施工作。 3、管理水平:正阳县三黄鸡发展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