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久病及肾的论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40266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脏久病及肾的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脏久病及肾的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脏久病及肾的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脏久病及肾的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脏久病及肾的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脏久病及肾的论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脏久病及肾的论述【摘要】目的五脏之间关系密切,但各脏腑均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各主其司,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就会表现出相关的症状,可日久必会累及肾脏,这与肾脏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 【关键词】五脏久病及肾论述 肝心脾肺肾这五脏各有所主,每脏均有各自的发病特点,但日久必会累及肾脏,原因有二,其一由于肾为人身阴阳之根本,张景岳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 ,由于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五脏之阴阳根于肾,即肾阴和肾阳是各脏腑阴阳的根本,肾阴可以滋生五脏之阴,肾阳可以产生五脏之阳。所以,无论五脏的阴虚或阳虚,日久皆会导致肾阴或肾阳的虚衰,故应从补肾之阴阳作为“治病求本”的大法;

2、其二这与五脏的生理特点与肾的关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下面就简单论述一下肝心脾肺与肾的生理联系及临床中的应用体会。 肝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精血同源、藏泄互用及肝肾阴阳相互滋生和制约等方面。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和充养。疏泄与封藏,相反而相成,以调节女子的月经来潮、排卵和男子的适时排精。总之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以使肝阳不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以防肝脉寒滞。两脏阴阳互制互用,以维持肝肾之间的协调平衡。在临床中,女性月经不调最为常见。由于女性素体情绪不稳,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血2瘀,导致经期延后、痛经、经血量少等症状,但久病不愈,肝血亏虚,肾精不足,精血乏源渐

3、至闭经,因此在疏肝理气方药中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加之枸杞、菟丝子、牛膝等补肾之品,效果较佳。 心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的生理关系,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和君相安位来阐发,强调维持心肾之间的水火,阴阳、精神的动态平衡。心位居上,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而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于下,肾水(阴)必须上济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心与肾之间的这种水火升降、互济互制,维持了两脏之间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失眠患者,有的顽固不愈,病久心火亢盛,肾水不得制约心火,故夜眠差,入睡难,心烦意乱。由黄连与肉桂组成的“交泰丸”就是治疗心肾不交的代表方剂。脾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

4、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本原,为先天之本。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则脾肾健旺充盛,身体方能健康。脾运化水液,须赖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肾主水液代谢,又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和制约(即后天养先天和“土能制水” ) 。脾肾两脏,相互协同调节,共同主司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在工作中遇到一位食道癌术后患者,形体消瘦,体质虚弱,纳谷不香,一派脾胃虚弱表现,给予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口服 10 剂,效果差,后来发现患者卧床时身体卷曲,正值夏季仍时时怕冷,就在原方基础3上加鹿角霜 15g,症状改善明显。另外,

5、在治疗水肿病时,健脾补肾药常常连用,相得益彰。 肺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等方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肾之气协同作用,保证其体内津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在人体的呼吸运动中,肺气肃降,有利于肾的纳气,以维持呼吸的深度。肾精、肾气充足,摄纳有权,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故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治疗哮喘患者时,在化痰止咳平喘方药中加入蛤蚧,其具有壮阳补肾之功,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在脑血管疾病中,依据中医辨证,肝肾亏虚,肝阳上亢患者居多。可猝然发病,症见:头痛头晕或一侧肢体活动不利,口眼歪斜,情绪

6、暴躁,耳鸣多梦,腰酸腰痛,舌红苔白少津,脉细弦。方剂为天麻钩藤汤加减,平肝熄风,补益肝肾,其中杜仲、桑寄生补肝肾。现在其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常用方剂,灵活加减,效果不错。在中风患者中,尤其脑梗塞后遗症期,患者多半一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久病入络,络脉瘀阻,在应用活血益气方药中加之补肾中药,作用显著。因为此类患者,一侧循环障碍,肾阳具有温煦、推动、促进气血运行之功,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骨脉得以濡养才利于康复,因此在临床中灵活辩证,适当加以补肾阳或补肾阴药物,脑梗塞患者恢复较快。 总之,五脏发病,日久均可累及肾脏, “有诸内必形于诸外”五脏4各有与体表五官、五色、五窍相关联,一脏发病,日久不愈,即可出现肾之病变。并且五脏之间,木火土金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滋水涵木、泻南补北”等均是补肾与疏肝、清心同用的治疗大法,肾为人身阴阳之根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又为脏腑阴阳之根本,具有调节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等功效,所以在五脏病变中,久治不愈均会累及肾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