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018083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备考2020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分类复习:专题13 文言文阅读(课外)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47分)1. (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

2、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环滁皆山也_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掇幽芳而荫乔木_ 遂书以名其亭焉_(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4)【乙】段中作者为亭子取名“丰

3、乐亭”的原因是_和_(用原文语句回答)。甲乙两段都表现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 2. (12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飒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

4、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乙】柳宗元传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 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 , 涉履蛮瘴 , 崎岖堙厄 ,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注】用事:执掌政权。奇待: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遭遇放逐。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堙(yn)厄:指道路艰险。蕴:积聚。(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 心乐之_凄神寒骨_与之图事_会居位不久

5、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为:全石以为底 为骚文十数篇B . 以:以其境过清 动必以文C . 尤:水尤清冽 尤奇待宗元D . 居:不可久居 会居位不久(3)将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4)甲文是怎样从侧面描写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3.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次非斩蛟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

6、之见也 。”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 ”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还反涉江:同“返”B . 余奚爱焉:疑问词C . 杀之而复上船: 再,又D . 舟中之人皆得活:发现(2)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有两蛟夹绕其船 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4)这个故事,告诫人们的道理是什么?4. (19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市南子见鲁侯市南子见鲁侯,鲁侯有忧色。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鲁侯曰:“吾

7、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术浅矣!夫丰狐文豹,栖于山林,伏于岩穴,静也;夜行昼居,戒也;虽饥渴隐约犹肯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何罪之有哉?其皮为之灾也。今鲁国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剖形去皮,洒心去欲,而游于无人之野。”(选自庄子山木有删改)【注释】隐约:困穷。肯疏:犹豫不进的样子。定:小心谨慎。罔罗机辟:捕野兽的机关。(1)请用“/”为文中划线处断句(标示两处)。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2)选出下列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市南子见鲁侯胡不见我于王B . 居然不免于患故患有所不辟也

8、C . 犹肯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环而攻之而不胜D . 而游于无人之野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列语句。市南子曰:“君有忧色,何也?然且不免于罔罗机辟之患,何罪之有哉?(4)道家门徒市南子用丰狐文豹的皮毛来喻指_,指出贪图权位必然引起争端,建议鲁侯_来躲避祸患(用自己的话概括填空);如果换作孟子,他给鲁侯的治国建议则会是_(填一个四字短语)。 5.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岳飞治军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

9、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节选自独醒杂志)【注释】异时:从前。固石洞:地名。(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身死之日/何陋之有B . 余尝访其士卒/浅尝辄止C . 皆果毅忠勇/水皆缥碧D . 至今父老语其名/语无伦次(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3)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6. (14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王大将军起事,丞相兄弟诣阙谢,周侯深忧。诸王始入,甚有忧色。丞相呼周侯曰:“百口委卿。”周侯直过不应。既入,苦相存活。既释,周大说,饮酒。及出,诸王故在门。周曰:“明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大如斗系

10、肘后。”逮周侯被害,丞相后知周侯救己,叹曰:“吾不杀周侯,周侯因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注释】永昌元年(公元322 年),王敦在镇守地武昌起兵反。委:托付。幽冥:暗昧;昏庸。(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周侯深忧_甚有忧色_周大说_吾不杀周侯_(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曰:“明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大如斗系肘后。”B . 周曰:“明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大如斗系肘后。”C . 周曰:“明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大如斗系肘后。”D . 周曰:“明年杀诸贼奴当取金印大如斗系肘后。”(3)对文段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王大将军起兵造反,他的家族等人都去请罪,周侯为他们很担忧。

11、B . 周侯径直走过,不代表不帮王家说话,这其实是周侯率性的性格特点。C . 丞相当初以为周侯没有帮助自己,后来知道自己误会了他,为此一直处于自责中,不能原谅自己的心胸狭窄。D . 这个事情给我们的启发的是,有的时候为他们做了什么,也须让他人知晓,否则会带来误解。(4)翻译下面的句子。及出,诸王故在门。7. (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2、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1)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未尝/识书具B .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C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下列各项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忽啼求之B . 邑人奇之C . 余闻之也久D . 不能称前时之闻(3)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的作者是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的父亲。B . 本文叙事先扬后抑,文题中的“伤”字,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情。C . “日扳仲

13、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D . 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4)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附属,隶属B . 稍稍宾客其父 稍微C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和道理D . 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符合8. (16分)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丛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

14、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乙】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日:“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日: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侍奉于侧,愠日:“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杀之。”简子日:“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住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注释】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董安于:赵简子家臣。期:希冀,这里指想得到。庖人:厨师。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