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018070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1下列有关原子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间有间隙B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原子、分子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解答即可解答:解:A、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正确;B、有的原子中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错误;C、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属识记的知识点,较易2世界上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有10

2、0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元素与另外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中子数不同B电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质子数不同考点: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所以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进行解题的能力3(2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

3、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16B元素名称硫C元素符号SD质子数32.066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由元素周期表的一个格可以获得的信息可知:A、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是“16”故A正确;B、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是“硫”故B正确;C、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是“S”故C正确;D、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6,不是质子数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中

4、的信息的认识和判断,学生应熟悉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的相关信息,学会利用同样的规律来分析识别表中的信息4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考点:物质的微粒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回答,微粒都很小,微粒间有间隔,微粒在不断运动; 同种微粒性质相同,不同种微粒性质不同解答:解: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说法正确;B、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因为分子

5、不断运动,警犬能闻到气味说法正确;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是因为原子间隔变大,说法正确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没变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应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因此要熟练掌握离子的基本性质,能用粒子的性质解释一些宏观现象5(2分)A、B两只小烧杯内分别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按图示进行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B浓氨水有很强的挥发性C酚酞分子在不断运动D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

6、挥发出氨气,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解答:解:据图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大烧杯内的酚酞试液变红,但是A和B并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是氨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分子溶于水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浓氨水不变色,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观察选项,只有C不能通过本实验得出,故选:C点评:不同考查了酚酞试液的变色以及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有关的问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6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蒸发B石蜡熔化C干冰升华D水通电分解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首先要明确只有化学变化中分子才可以再分水蒸发、石蜡熔化、干冰

7、升华等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解答:解:A、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水分子没有改变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改变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没有改变D、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分子生成,如果有新分子生成就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7(2分)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依次是()AN、O、SIBO、N、Al

8、CH、N、FeDN、O、Al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空气中、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其次是氧;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中、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了解元素的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3H3个氢分子B2Mg2+2个镁离子C氯化钾KClO3D氧化镁MgO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

9、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离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3H表示3个氢原子,不是3个氢分子;2Mg2+表示2个镁离子,氯化钾是KCl,而KClO3表示氯酸钾;氧化镁中镁元素+2价,氧元素2价,因此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解答:解:A、3H表示3个氢原子,不是3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2Mg2+表示2个镁离子,故选项正确;C、氯化钾是KCl,而KClO3表示氯酸钾,故选项错误;D、氧化镁中镁元素+2价,

10、氧元素2价,因此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故选项正确;故选B、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还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元素、原子、分子等概念之间有联系和区别,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分子个数都保持不变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D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主要描述时,宏观:用组成的;微观:用构成;B、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11、的内容及其应用;C、必须注明在化学变化中;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能再分的;D、辩证的看待“运动”、“静止”,宏观上物质静止,微观上微粒在不断地运动解答:解:A、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故A错误;B、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原子个数都保持不变,但分子个数不一定不变,故B错误;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忽略化学变化前提就是错误的,故C错误;D、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描述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10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硒”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

12、药剂来予以补充,这里的“钙、铁、锌、硒”是指()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与元素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中的“钙、铁、锌、硒”金属及硒以离子形态存在,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因此人体所必需的“钙、铁、锌、硒指的是元素;故选C点评: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11(2分)下列各组物质有同种分子构成的是()A金和金刚石B水和干冰C氧气和臭氧D氢气和液氢考点

13、: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进行解答;B、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C、根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D、根据氢气和液氢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解答:解:A、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都不含有分子,故A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不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故B错误;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所以不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故C错误;D、氢气和液氢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都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所以是由同种分子构成,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析: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键是如何从分子的性质中选取适当的性质来解释相应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