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

上传人:549925****qq.com 文档编号:123960229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届“挪度杯”全国急救中心技能大赛项目操作流程(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医疗急救技能岗位训练和竞赛学习参考资料(2009年版)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一条直线上。(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纯氧23分钟,使血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旋转备用。(五)准备牙垫,固定胶布和听诊器。(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

2、,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拔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厌,暴露声门。(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持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声门送入气管内,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排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2123CM。注意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

3、(八)确认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九)固定导管:旋转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操作流程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拍肩、呼唤患者,确认意识丧失。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4、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者跪地,双膝与肩同宽。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者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

4、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者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 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2)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4) 按压频率100次/分;(5) 按压深度4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

5、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10、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1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13、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15、除颤仪显示可

6、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17、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患儿意识丧失。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4、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患儿跪地,双膝与肩同宽。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儿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

7、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 用一手掌根或双手扣手,肘关节伸直;(2)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4) 按压频率100次/分;(5) 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8、胸外按压与人工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2。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准备电除颤。10、迅速擦干患儿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

8、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11、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12、按儿童每公斤体重2J选择除颤能量。13、按压除颤仪充电按钮,使除颤仪充电。14、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儿接触。15、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17、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婴儿基础生命

9、支持操作流程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拍足底、呼叫患儿,确认意识丧失。3、启动BLS,准备简易呼吸器、面罩。4、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桌面或硬板床上。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有无异物,压额抬颏。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患儿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气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7、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1) 二指按压:单人用中指、无名指或中指、食指按压;双人用双手拇指环抱按压;(2) 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3) 按压部位在胸骨中线,双乳头连线

10、略下方;(4) 按压频率100次/分;(5) 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1/2,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8、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婴儿单人为30:2,双人为15:2。9、首轮做5个30:2,历时约2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继续心肺复苏。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二)戴乳胶手套,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三)如为大的动脉、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扪远端动脉搏动),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血。止血

11、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2分钟,指导伤员用健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肢在上臂上1/3段,下肢在大腿上2/3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8085度,并检查止血效果。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料手接触面不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

12、一圈,在伤肢外侧用绷带扣固定。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五)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三角巾帽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和头饰,将三角巾底边打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损伤流程(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目的,先稳定自

13、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五形拳”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直线。(二)“五形拳”徒手操作规范1.头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身体成一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住耳朵,助手食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颈部位置。2.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则,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额上,另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3.胸锁:伤者仰卧位,术

14、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盖伤者口鼻。4.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双手在伤者颈部两则,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5.改良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的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须用力将头部固定。(三)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1.初步判断伤情,固定

15、伤者头颈部2.在放置颈托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颌颌正中,食指置下颌下缘,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3.调整颈托,塑形;4.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下,松紧度适中;5.颈托固定后,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检查伤者头面部、耳、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骨挤压分离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6.搬运(1)移动伤者: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搬运必须平稳,防止头颈部转运和脊柱弯曲。(2)固定伤者: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固定,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定带交叉固定,髋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定,踝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8”字固定。(3)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侧的助手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急救技能大赛项目评分标准一、 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比赛评分标准项目操作要求标准分实得分准备术者戴手套(1)分。病人体位摆放得当,抬颏推额,气道开放满意(2);体位保持好,无回应(2)5加压给氧:动作正确,面罩位置恰当,通气时无漏气。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