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960021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历史12月检测试卷(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共12题 每题4分 共48分1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下列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逐渐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代的行省制。从材料“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

2、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可知,行省拥有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故B项正确;元朝的行省行使权力时仍受中央的节制,故A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故D项错误。 2鸦片战争后,在列强的要求下,清廷在礼部、理藩院之外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1861年又成立了专门同外国打交道的机构“总理衙门”。从时代发展潮流看,这些外交机构的成立A.适应了列强统治的需要B.说明中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C.标志国家半封建化程度加深D.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甘心以“外夷”身份同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

3、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专门负责办理洋务即外交事务。对外交涉机构的设置,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故D项正确;A、C两项与题干“从时代发展潮流看”不符,故排除;在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的情况下,中国不可能平等步入国际社会,故B项错误。3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业发展。由于明

4、清时期,一些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使得这些地方成为工商业中心,所以导致大城市的经济中心地位被削弱。故本题选C。 4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完成国家统一B.东周从迁都到C.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D.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历史事件。秦始皇在咸阳(即现在的西安)完成国家统一;东周从镐京(即现在的西安)迁都到洛邑(即现在的)洛阳;泉州在元朝被誉为天下第一大港;宋太祖在开封“杯酒释兵权”。结合地图可知,D项符合题意。本题选D项。 5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

5、单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料与历史研究。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日本战犯在审判中的笔录可以作为日本侵华罪行的证据。故本题选C项。言论并不能作为最好的史料,因为其具有主观性,而且是单方面,故不选A项;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显然不能有效地说明日军的罪行,故不选B项;史学著作也可以作为依据,但是并不是最无可辩驳的,因为它带有作者主观的意识,故不选D项。 61888年4月申报载文:在雇佣女工的场所,“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这反映出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剧烈冲突 上海处于开风气之先地位近代工

6、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生活呈现半殖民地特征A.B.C.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迁。根据题干信息“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可知,人们认为妇女同男子一起工作“伤风败俗”,违背伦理道德,这说明近代社会新旧观念发生剧烈冲突;雇佣女工的出现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题干没有体现。故本题选A项。 7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人口增长B.稳定地方秩序C.完善政绩考核D.增加政府收入【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

7、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由于中国古代的税收的征收与人口的多少相关,唐朝政府制定婚姻年龄的主要目的不是来促进人口的增长,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故A项错误;稳定地方秩序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政绩考核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增加政府收入是实行此措施的根本目的,故D项正确。 8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这说明古希腊A.道德的沦丧是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B.权利的滥用是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C.理性批判的精神是希腊民主繁荣的条件D.能言善辩是雅典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答案】C【解

8、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依据材料中“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这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古希腊的批判精神,并未涉及到道德沦丧、权力滥用的问题,故排除A、B选项;能言善辩是雅典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材料主旨意思无关,故排除。 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

9、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日本侵华不断扩大B.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革命根据地的兴起D.政府与媒体的倡导【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紧扣题干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此时日本侵华不断深入、扩大,市民全力支持抗战,因此提倡节俭,因此A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此时,世界正经历经济危机,受到影响,上海市民的收入减少,也会提倡节俭,因此B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联系所学知识,革命根据地在不断的兴起与发展,但这与上海市民的消费观念无直接联系,因此C项错误,故本题选C。根据材料中的“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和“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

10、”,可知政府与媒体的倡导作用,因此D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10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就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价值规律通过经济计划调节全部经济生活。”这反映了作者A.主张抵制计划经济体制B.提倡价值规律调节生产C.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D.主张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根据材料中的“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

11、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就有无法克服的困难”,可知作者没有抵制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和“价值规律通过经济计划调节全部经济生活”,可知作者主张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故本题选B。作者的想法是要把计划经济体制与价值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价值规律来弥补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足,因此这与左倾思潮的影响没有关系,故C项错误。作者的想法依然强调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11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B.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

12、一战线C.保障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D.把依法治国的方针写入宪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具有宪法的职能,显然以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替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从而为新中国的民主化和向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因此答案为C。根据所学知识,体现中共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权特色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排除A;新中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排除B;D项发生在1982年,排除D。 12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即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资

13、产阶级革命派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B.革命派在政治上还不成熟C.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D.幻想帝国主义制衡袁世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从所给材料看,孙中山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其直接原因在于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而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因此答案为A。B、D两项的根源就在于A,排除B、D两项。 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员的退休制度,源于周朝,并留下了许多相关记载。礼记记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仕。”“卿大夫致仕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曰庶老”。周礼王制说:“周人

14、养国老于东胶(大学),养庶老于虞痒(小学)。”材料二 汉兴,官员欲致仕,须申请,说明缘由。致仕有二:一为老,二为病。告老告病,皆称“乞骸骨”元始元年,平帝下诏令“天下比两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唐会要载:“旧制,年七十以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开元五年十月十四日敕,诸职事官年七十、五品以上致仕者,各给半禄。致仕官应物。令所由送至宅。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其年十一月,致仕官子弟无京官者,其在外者,听一人停官侍养。”材料三 神宗年间规定:“承务郎及使臣以上致仕,尝以战功迁官者,奉钱衣赐并全给;余历任无公私罪、事理重及脏罪,给半;因过犯若老疾体量致仕者,不给,非战

15、功功状显著奏裁”;“宰相以下并带职致仕”宋会要稿辑职官载:“国朝,凡文武官致仕者,皆转一官,或加恩其子孙。”宋史职官致仕载:“文武官年七十以上不自请致仕者,许御史台纠核以闻。”明清以后,破除古制,将退休年龄提前10年以上,且带有强制性,相沿至今。(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在退休年龄和待遇方面的变化。(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影响。【答案】(1)退休年龄的变化:由西周七十致仕到汉唐致仕年龄较为灵活(如病老、容颜衰老可提前退休,“齿力未衰”亦可推迟退休);宋代以后严格致仕制度,明清时期确定六十致仕制度并成为定制。退休待遇的变化:致仕官员政治经济待遇进一步提高并逐步制度化。如唐代三品以上官员可在朝廷行走,参与国事决策,有俸禄赏赐等;宋代进一步完善“恩荫”制度、致仕进阶制度。(2)影响:退休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官吏终生制,保持统治政权的生气;官吏退休后,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有利于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维护统治。但是退休制度范围仅限于官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