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学认识比参评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395698 上传时间:2017-10-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林小学认识比参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林小学认识比参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林小学认识比参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林小学认识比参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林小学认识比参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林小学认识比参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林小学认识比参评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连云港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设计申报表编号报送单位 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教案类别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题目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认识比教学设计作者姓名 柏纪荣 作者单位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联系电话 0518-6751021 邮编 222122简介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认识比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难点是沟通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解决重难点,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变被动学习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另外这节课还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教材,变枯板的例题为生活中的素材,积极营造

2、爱学、乐学的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评等次: 评委签名:专家评审建议等次复评等次: 评委签名:市教育学会终审意见备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认识比教学设计江苏省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柏纪荣设计思路:1、教学背景分析:新课程提出 “使数学更 贴近生活,倡导数学知识要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缩短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本课中我尝试从生活中提取学习内容;大胆重组教材;再通过比的应用让数学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悟“生活数学 ”的巨大魅力,从而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2、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苏

3、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 4 节“比”的起始课,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提供现实的生活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3、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让学生在活动中培

4、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教学难点:沟通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准备:课前翻阅了一些杂志,并从网上搜索了一些有关生活中有趣的比的知识,依据 对“ 比”的 认识和教学理念的理解,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制作了课件一套,卡片三张。教学进程:一创设情景,诱发参与。老师:今天王萍同学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她解决吗?老师:王萍同学星期天在家里帮妈妈做家务(课件出示)第一次做大米饭,做好以后一尝,哎呀!太硬了,真难吃!这是怎么回事?(课件出示)

5、这是她第二次做的大米饭,怎么了?竟然把大米饭做成大米粥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看来这米和水的关系很难掌握!王萍想:说明书一定有做大米饭的方法,她拿出说明书一看,说明书上写着:用电饭锅做大米饭,2 杯米 3 杯水。 (板书),可是量米用的杯子不见了,怎样根据米量和水量的关系,做出软、硬适中的大米饭,你能帮王萍想个办法吗?二、初步理解比是一种关系老师:你们想出这么多种办法,都是根据说明书上米和水的关系。看来米和水的关系很重要,那么米和水有什么样的关系?(指黑板)学生:米是水的 2/3。老师:你是怎么得到的?学生:2 除以 3 等于 2/3。老师:这是米和水比较,水和米比较呢?学生:3 除以 2 等于

6、 3/2,水是米的 3/2 倍。老师:无论你用什么容器,米和水的关系都没有变!米和水的关系除了可以用除来表示,还有一种表示方法,你知道吗?23 也可以说成 2 比 3,那么 32呢?老师:3 比 2 是谁和谁的比?2 比 3 呢?小结:看来用比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很方便!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比。三、完善比的意义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两个数量比较的例子有很多,请看!(一) 、同 类比1.放球游戏:(1)课件出示一个盒子:在盒子里要放黄球和红球两种球,要求黄球和红球按 3 比 1,应该怎么放?方案 1:黄球 3 个,红球 1 个。方案 2:黄球 6 个,红球 2 个。讨论:6 个对 2 个应该是 6:2,为什

7、么也可以说成 3:1,你能说明理由吗?学生独立思考。交流:1 个看作 1 份,3 个就是 3 份,2 个红球也可以看作 1份,黄球有这样的 3 份,所以是 3:1。黄球个数是红球个数的 3 倍。方案 3:红球 9 个、白球 3 个;红球 12 个、白球 4 个;。 。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都是 3:1?(2)小结:黄球个数除以红球个数等于 3,黄球除以红球等于 1/3。两个数的比其实就是两个数相除,3:1 就是 3 除以 1,1:3 就是 1 除以 3。2、课件出示新生儿图(设置新生儿图以婴儿笑声渐入的动画):新生儿的头长和身长的比是 1:4 (1)讨论:这里的 1:4 是什么意思?交流:1:4

8、 是指新生儿的头长是身长的 1/4,身长是头长的 4 倍。(2) 如果新生儿的头长是 10 厘米,那么身长是多少?头长是 15 厘米呢?(3) 讨论:(指一名学生)这位学生的头长与身长的比是 1:4 吗?那么你估计大概是多少呢?也就是说这个 1:4 是特指新生儿的。3、举例:你还见过或听过生活中的比吗?(二 )、不同类量的比1、出示:青口到黑林路程大约有 30 千米,今天早晨听课老师坐客车从青口出发到我们黑林小学,大约行了 60 分钟。(1)你看出了什么?交流:客车行的速度是 3060=0.5 千米/分钟。30:60,这是路程和时间的比。(2)我们以前学的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其实就是路程和时

9、间的比,结果就是速度。2、课件出示:黑林的特产是板栗,前天我花 10 元可以买了 3 斤生板栗。讨论:你看到比了吗?交流:总价和单价的比是 10:3=3 元。这里的结果就是单价。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比,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两个数比较可以用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什么叫比呢?你能不能试着说一说.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看来比是建立在除法的基础上的!只要两个数有相除关系都可以用比来表示.四 自主读书, 进一步认识比。1.老师:我们掌握了比的意义,那么比怎么写?是不是和除法一样也有各部分的名称呢?我们一起去读读书,看看通过读书,你又学会了那些知识?(请同学们翻开书从 P52 比的

10、定 义开始到 P53 第一自然段 结束。 )2.汇报收获.3.考考你: (1)卡片出示:4:5=45= 6:3=63=2 4:8=48=0.554教师随机指着数,让学生报数的名称。提问:看到这三个比值,你想说什么?(比值就是两个数的商,它可以是分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2)有 5 个红球和 10 个白球,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 ),比值是( )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 ),比值是( )(3)建筑工人配制一种混凝土。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 2:3:5,如果你现在就是建筑工人,你想怎么制混凝土?五 小组合作,弄清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老师:同学们,我们不但认识了比,还解决了实际问题。下面

11、请同学们看小黑板:( 4:5=45= 6:3=63=2 4:8=48=0.5)结合着看书和这个等式,5你还想研究点什么?学生: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老师:请你先独立思考,再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如果有困难请结合投影上的表格,先想联系,再说区别,把表格填完整!联 系 区 别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分数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我们发现比、除法、分数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根据比和分数之间的关系,比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板书)六、总结质疑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让全班同学进行解答。主要讨论: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体育比赛中的比跟

12、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不一样?为什么?)七、课件介绍生活中的比和人体中有趣的比。八、课外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比教后反思: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照新课程理念,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可以用四个字概括:真、实、活、趣。一是“真”(即真实)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新课标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课始通过创设王萍同学做米饭的失败经历这个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所知。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二是“实”(即实实在在)在这节课上,设计了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三是“活”(即活用教材)这节课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选择了“做大米饭” 、“放球游戏” 、“听课教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比”、 “本地特 产栗子的价钱” 等这一系列生活素材。删去了教材中原有的古板的例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对教材后面“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这 部分内容 进行了重组,把三者的比 较放在一起,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求,效果非常好。四是“趣”(即生动有趣)本节课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爱学、乐学的氛围,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