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23956318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彝族地区气候背景与气象谚语蒋志聪(吉乃阿木)越西县气象局 凉山彝学会会员(邮编:616650,邮箱:)论文提要【摘要】彝族主要世居在云贵川地区的山区,彝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学习和应用了很多气象学知识。在气象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候预报、气候资源的应用上彝族人民都有很高的认识程度。彝族人民早期的气象学知识主要是通过气象谚语(尔比)来体现的(包括物候知识),并加以应用。本文试图应用现代气象学知识对流传在彝族人民中的部分气象谚语(尔比)加以解释、然后再加以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彝族对自己生活地区的气象学知识的认识程度是相当高的,彝族人民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四季变化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懂得应用人工影响天气

2、和防雷知识。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应用气象变化,观测野外动物之行为和物候变化,可以预测天气,这与我国古代先民之天气预报方法十分类似。彝族气象谚语(尔比)多来源于对季节变化和物候的观察。AbstractThe Yi mostly live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Sichuan, Guizhou, and Yunnan, and Yi people learn and use a lot of meteorological knowledge in their productive life. In weather forecasting, h

3、uman influence on weather, climate forecasting, and use of climatic resources, Yi people have a high level of knowledge. Early Yi meteorological knowledge was largely embodied and put to use through climate proverbs (luby) including phenological proverbs. The present essay attempts to understand and

4、 elucidate the knowledge transmitted in Yi meteorological luby through concepts of modern meteorology, and to perform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 believe that Yi peoples knowledge of the climate and weather in the areas where they live is of a very high level, and that Yi people very early understood

5、the changes of he four seasons and their relation to human life, as well as how to influence weather and protect against thunder and lightning damage. Through a long period of productive life, Yi people learned how to use climate change, observation of wild animal behavior and phenological changes t

6、o be able to predict weather, all in ways very similar to methods of weather prediction in ancient China. Yi meteorological luby mostly originate from seasonal changes and observation of phenology.Keywords: Yi peoplemeteorologyphenologyclimate proverbs (luby)(注:以上论文提要英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报翻译)关键词:彝族气象学 物候 气

7、象谚语(尔比)一、前言笔者从事气象工作20多年了,在写喜德气象志时跑了很多彝族地方和走访了很多彝族老人,后在越西搞人工影响天气和防雷安全检查时经常深入基层,收集了一些流传在彝族人民中的气象谚语(尔比),在西昌参观彝族博物馆时,笔者在馆内发现彝族有一些气象知识和物候知识,结合我收集的一并缕列,供彝学工作者参考。笔者从小受到的是汉语言文化的教育,虽然彝语说的流利、但没有彝族文字的能力,故在收集到的彝族气象谚语(尔比)的翻译上有点汉化,且由于笔者生活区的原因,仅收集了越西、甘洛、喜德、冕宁一带的部分彝族气象谚语,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为谢!彝族气象谚语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认识自然的经

8、验,这些经验既有利用自然的一面,又有与自然斗争的一面,并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考验和锤炼,概括成简明、动听、易懂、易记的谚语,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下来。所以气象谚语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时至今日,天气预报已经深入到各地农村,但气象谚语仍不失为广大农民看天看地种庄稼和安排农业生产的参考依据。气象谚语和群众用口语表达的看天经验是有区别的,谚语因果关系明确,语句简炼,而且富有韵味;群众看天经验因人因地而异,一般只有表达因果关系的言语,语句不一定押韵,流行的区域范围也要小得多。二、彝族世居地云贵高原的气象和物候背景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生活范围多散居于中国西南省份的金沙江南北两岸,南岸分布在云南、贵州的乌蒙山

9、和云南的六诏山、哀牢山、蒙乐山等;北岸则是四川、云南的大小凉山。大约是在北纬22-29度,东经98-106度之间,主要是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彝族生活的地区江河纵横、气候多变、群山耸立。山岳之间巨川横卧,地形受到横断山系和大江的分割,形成了地貌的极大差异。东部属云贵高原,平均在海拔2000米以上,其中有金沙江、元江和南盘江流经切割,造成了许多盆地和断层湖,如邛海、滇池和泸沽湖等,还有分布在各系山脉上的高山湖,如红海、黑海等,在这一个多样的地域里,气候受到地形切割的影响。而西面则有大山围绕如怒山和云岭等。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变化大,境内寒、温、热几种气候类型俱

10、全,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约800-2000毫米。而彝族多居住在海拔约2000-3000米之间的山区。彝族居住的环境处于原始的大自然状态下,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慢慢地因应自然的环境变化,创造出自己的生存空间和气象学,而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气象文化。彝族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在古彝人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中,领悟到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是自然的生命中的一部份。这种认知使得彝人从古代便很理性地把自然溶入到生命里,强调人与自然的给合。(一)、四川西南部的气候四川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份地区四季

11、不分明,但干温季明显,冬暖夏凉,干季日照长。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 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川西南山地为干湿季分明的西南季风气候。全区热量资源丰富, 雨季长、雨量多, 全年为农耕期。川西高山峡谷为垂直分布的山地气候。其中南部谷地热量资源最丰富, 多光照, 冬春连旱期长, 水热矛盾突出, 主要气象灾害是冰雹、干旱和暴雨洪涝。由于地壳的强烈上升和河流的迅速下切,致使山脉连绵,江河纵横,地表此起彼伏。在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流域 ,山峰陡峭,河谷深切,岭谷高差往往达到l000米至3000米,成为我国强切割地区之一。年均气温在1220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412之间,最热月(

12、7月)平均气温在2024之间,无霜期在220天330天之间;年降水量在900毫米1200毫米之间,90集中于5月10月,雨季湿润凉爽,干季天气晴朗温暖;年日照在2200小 时2700小时之间。(二)、云南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从纬度看,其

13、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米,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左右。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这种情况反映了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

14、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米,温度即降低左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薄,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以上。年温差一般为0,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毫米左右,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降水量最多是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月至次年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

15、,降水量只占全年的,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天。云南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云南的这种气候特点,有利方面是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不利方面是干季和雨季过于集中,分布不均,还伴随有洪涝、低温冷冻、冰雹等灾害,会给农业带来危害。(三)、贵州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41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多数不低于5,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多在25以下。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11001400毫米,热量较充足,10以上积温约40005500,无霜期长达270天以上,且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生长。因地形和纬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省内气候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低到高的明显变化,形成了多种气候类型,为农业综合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优越的气候条件。但因雨日多达160天,相对湿度常达80,日照仅12001500小时,日照率不足2530,故有“天无三日晴”之谚,对喜光作物不利。又因雨量月变率大,也会出现干旱。此外,还有春夏的冰雹、“秋风”低温等不利于农业的灾害性天气。(四)、广西广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