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951239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III)一选择题(每题2分)60分( )1. 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下列场景在历史剧拍摄中不应出现的有 封神榜中烽火戏诸侯 汉武大帝中卫青出任枢密使 大宋提刑官中内阁首辅专权 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A. B. C. D. ( )2.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兴太学,正式弟子五十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 B官员选拔标准更侧重考试成绩 C学校教育与用人选

2、官相结合 D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局面 ( )3. “忽如一夜春风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分别来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两个阶段最恰当.A一战时期、19281936年 B洋务运动时期、一战时期 C一战时期、抗日战争时期 D19281936年、三大改造时期( )4.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1.5法郎,晚餐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 A.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 B.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 C.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

3、 D.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 )5.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 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6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

4、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来源:( )7. 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 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8.美国前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1993年出版的大失控与大混乱就预见到了苏联解体之后留下了一个地缘政治的黑洞,而具有帝国冲动的俄罗斯很可能与昔日的加盟共和国发生冲突。他还说过:“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

5、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苏争夺世界霸主必将两败俱伤 B美俄的霸权行径遭国际社会唾弃 C是对冷战后世界格局的理性反思 D美国政治家将俄国视为称霸障碍( )9战国时期,商鞍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10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优越

6、的自然环境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11宋代没有田产的客户(即佃户)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按宋代法律,客户退佃离开时,地主不得阻挠。这表明宋代 A政府户籍管理松散混乱 B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地主对农民的封建剥削减轻( )12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 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 灭的烙印”的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C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D罗马制定

7、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13德国1871年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下 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A君主专制符合德国各阶级的利益,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共同争取的权利 B德国迫切要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法国要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德国是为了维护军国主义传统,法国君主派是为了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 D德国主要是为了维护统一成果,法国主要是防止君主势力的复辟( )14、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今天)我从亡国来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

8、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5、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 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来源:Z&xx&k.( )16、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 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

9、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17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其父以尊 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18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一文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 造一个好的社会。”“他们都是成功的教育家,但在推行自己的政冶理想上,也都是失败的政治

10、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缺乏思辩化和系统性 C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19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 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

11、起( )20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21、在1962年9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长期不变;鼓励社员饲养家畜家禽;进行家庭手

12、工业生产及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的果树竹木,永远归社员所有。由此可以看出A党中央对农村政策作适当调整B从根本上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C在农村开始推行经济体制改革D恢复发展自然经济( )22.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3.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铁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突出表明A.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B.水利事业

13、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加C.土地私有制度开始出现D.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眷( )24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25、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权力不断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26、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武帝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职权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掌理一切政务( )27太平天国运动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合力的产物。除了具备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特点外,又赋予了时代新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的萌发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ABCD( )28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人民军队的诞生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