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949122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时 提升作业一、选择题1.(xx绵阳中考)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李白描绘秦王()A.自称皇帝,君临天下B.十年征战,统一全国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扫六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扫六合”即兼并六国,故B符合题意。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

2、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秦始皇”“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可知是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3.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学科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秦朝历史剧”。秦朝时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故D

3、正确。五铢钱是汉武帝时使用的货币,秦朝实行焚书,列国史被焚毁,秦朝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故A、B、C与秦朝无关。4.史记秦始皇本纪言:“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兴文字狱D.诛尽百家学者【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秦始皇”“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为此,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拓展延伸】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措施影响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国家

4、统一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军事修筑长城劳民伤财;世界奇迹,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开发南疆,修灵渠有利于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交流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A.陈B.大泽乡C.巨鹿D.荥阳【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7.学习过汉武帝大一统

5、后,小明同学开始收集有关汉武帝的材料,下列材料不可用的是()A.科举制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派张骞出使西域D.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科举制度创设于隋朝,与汉武帝无关。8.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A.玄奘西行B.张骞出使西域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6、输入中国内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9.(xx德州学业考)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A.秦朝的咸阳B.西汉的长安C.东汉的洛阳D.宋朝的东京【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西汉时期开通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最后到达欧洲。10.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石榴、核桃等食物是西域物产,在丝绸之路开通后,从西域传到中原。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故答案为B。11.下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战役是()A.马陵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辨析能力。图中的有效信息是“曹军”“孙、刘联军”。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孙、刘联军与曹操决战赤壁,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故答案为D。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221年刘

8、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国号吴。所以D准确、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13.(xx揭阳空港模拟)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A.商鞅变法B.戊戌变法C.孝文帝改革D.贞观之治【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结合选项可知,商鞅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戊戌变法,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贞观之治,是封建社会的发展。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9、,故选C。14. 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这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内容之一。故选D。1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餐桌上除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

10、由于北方多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D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材料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没有认识到儒学的价值,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

11、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秦始皇为“把儒学列为禁绝传播的学说之一”采取了什么措施?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了汉武帝是怎样实施的?(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现代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第(1)题依据材料一中的“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根据材料

12、二的中心意思“禁绝儒学传播”,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实行的焚书坑儒。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判断是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此,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第(4)题根据材料四中的“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即可得出答案。答案:(1)政治主张:以德治国。思想主张:“仁”。(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其统治。(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4)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17.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大分裂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

13、间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这段非凡的历史。【图片中的历史】(1)请填写图一中ABC所代表的政权的名称。A:,B:,C:。(2)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发生在图一中处。(填写字母)(3)图二反映了魏晋时期北方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献中的历史】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中提及的“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的更替示意图。“从平城到洛阳”后,北魏推行了哪些“汉化”政策?(5)据材料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识记能力。第(1)(2)题结合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回答。第(3)题根据图二“内迁各族”,可知出现了大规模民族迁徙现象。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5)题根据材料中的“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即可得出结论。答案:(1)A:魏国,B:蜀国,C:吴国。(2)E(3)北方人口南迁的现象。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4)示意图:政策: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5)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