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9412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西医结合是个复杂艰巨的发展过程【关键词】中医现代化 摘要:以评议的方式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证了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指出中西医要实现交流与结合,不能单从两个医学理论的本身相互解释,必须找到能在更高层次上统一这两种从不同角度发现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产生于中西两种医学同时存在的客观现实,这既是我国医学发展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创新医学理论与手段的尝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医学发展中的一个独立学科。从 20 世纪 50年代初至今,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中西医结合仍只处于奠基与初步发展阶段 ,面临着

2、诸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且一直面对着各种批评与质疑。本文拟从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证其发展过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坚定学科发展的信心,探索学科发展的方向,以期推进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1 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过程性 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表明,多元的文化起源,孕育出多元的自然科学技术。中西医学正是源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东西方医学同时并存、不同发展的结果。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真理一元性决定了多元科技趋于统一的历史必然性。在同一领域,不同的理论终将融合2为统一的科学理论,统一在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之中。 从东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看,中西医的差异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唯一的。在不同的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不仅孕育

3、出了多元的医学,也孕育过多元的自然科学,如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这些学科都已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走向了世界范围的融合统一,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共同遵循的理论体系。在自然科学领域,除了医学,东方科技基本都已成为历史,西方科技早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超越并融合了东方科技。而在医学领域,西方医学虽然在世纪之交已经超越了中医学,并成为中国的主流医学,但却一直没有完全取代中医学,成为唯一的、统一的医学。对此,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融合时间表,而中西医学的融合时间尚不知在何时(见表 1) 。西方科技对中国古代科技融通的速度和进程,与各学科研究对象的有机程度相关,有机

4、程度越高,统一的速度越慢, “某一门学科越复杂,就越难实现东西方的统一” 。中西医结合,正是朝着医学融合的方向,在中西医汇通之后,试图将两种医学统一起来的又一次尝试。而在两种医学理论的融合点没有出现之前,还只能是寻求医学进步、提高医疗效果、促进医学统一的一种探索和实验。表 1 东西方不同学科的融合时间表(略) 近 50 年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与存在的争议也表明,中西医结合尚处于方向和道路探索的起步阶段,处在寻找结合点或结合途径的阶段,距离实现中西医结合的既定科学目标还有着目前无法开列3其时间表的探索过程。对这一点,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学者应该有充分思想准备。 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认

5、识存在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今天还远没有找到融通这两种医学理论的方法与手段。要实现这一目标,正视否定性意见,研究和回答否定性意见,对探索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与方法来说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总结、回顾中西医结合中的各种争论,在现阶段有着特殊的意义。 2 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复杂性 就某一学科领域的形成与发展而言,任何一门新的科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在现有学科存在着不足、其理论和技术难以解释或改造客观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基础上萌芽和出现、发展和成熟,从而取代原有的学科或者从原有学科中分划出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有时是反复的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西医结合医学也是如此。 同一领域两个不同医学理论的同

6、时存在并被实践证明各有其效,各有不足,为中西医结合的尝试提供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而要在理论内核上将两种医学理论融合而发展成为毛泽东所预言的“一个医” ,就目前而言,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困难与挑战。 其一,就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思想而言,毛泽东的认识,确实存在着“以西统中”的思维偏差。这从通过培养“西学中”的高明理论家而促进中西医统一的指示中可以明显反映出来。融汇两种医4学理论体系的学科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其道路与发展模式应该是多元的。名家、名人的某一论断或某种尝试可能揭示了某种发展的历史可能性,但若将其作为学科发展的唯一依据,则可能限制了其他可能推进这一学科发展的多元探索与实践。围绕

7、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道路以及毛泽东有关论断的争论,正反映出这种真理是否“唯上” 、 “唯权”的问题。只有将不同的声音在中西医结合多元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相互借鉴、认同,才能形成中西医结合发展的合力。 其二,从实践层面上看,近半个世纪的中西医结合,基本上遵循着“以西统中”的指导思想;以西医学的理论与方法,或曰自然科学的方法发掘、改造、融合中医学。而当代自然科学面临的困境表明, “自然科学、技术、经济学、管理和政治学中,线性思维显然已经过时” 。而在中西医结合中我们却在千方百计地沿着线性思维的方法与模式批判、改造着中医学。当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无法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破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时,其理论上的结合

8、也就变得无从下手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多学科的中医研究,中医自身要先行现代化的呼声开始高涨起来。从这一点上,也说明了中西医结合还处在选择道路与寻找方向即所谓“突破口” 、 “结合点”的阶段,而解决这一方向性问题在今天的研究条件下,尚无人能够预期。 其三,中西医结合医学能在我国成为独立的医学学科,既是广大医学工作者、特别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努力的成果,也是政府政策扶持与保障的结果。政策的支撑,为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5科学发展的良好环境,但一门科学学科的成熟,最终必须依靠学科队伍的科学研究成果。今天,从临床技术应用的角度,我们已经取得了许许多多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同时也是中西医两种

9、医学的共同成果。在中西医结合医学还没有形成自身特有的、不同于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理论体系之前,只是拿来、应用了相关学科的现有技术。这一现实,使中西医结合的学科评价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中西医结合只有突破对中西医理论、技术简单组合的这一阶段,才能迎来属于自身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在此之前,争议与批评将一直存在。直面争议,研究争议,回答争议,是中西医结合学科发展不能回避的问题。因为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正是中西医结合医学从起步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 3 中西医结合发展的艰巨性 20 世纪 50 年代,当毛泽东预言通过“西学中”的实践,造就出中西医结合的“高明的理论家” ,创造中国的新医药学时,中西医结合的目

10、标似乎不太遥远。20 世纪 6070 年代,当“新医学”成为我国医学发展的口号并成为改造中医的指南时,人们以为中西医结合的时代已经到来。而今天我们看到,近半个世纪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虽然产生了技术层面上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临床成果(如针刺麻醉、急腹症治疗、骨折治疗等),但却没有揭示出属于中西医结合医学自身独立的医学概念,更没有形成不同于中医或西医学的理论体系。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技术,在理论上依然脚踩6着中医和西医的两条“旧船” 。其不断宣称和发表的学术成果,没有一项能构筑起中西医结合的专门理论。这一局面让许多医学工作者为中西医结合的前途担忧。一个没有自己独立的科学理论的学科,其发展的道路

11、将是怎样呢?于是一些学者将其总结为:“中医学与西医学属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两种医学所形成的文化背景不同,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按照指导中医学形成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改造西医,或按照西医学形成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改造中医,都无法进行。因此,在目前阶段,取中西医学之长,建立统一的中西医结合医学,还只是理想中的事情” 。其实,从中西医学共同的研究对象和同一目的来看,只能说中西医学是医学研究领域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不管其差别如何之大,基于都在研究人的生命现象这一共同点,二者有着不可否认的相互联系,因此我们才能对二者进行比较和认识。从科学发展的长远看,完全意义上的医学科学也只能有一种理论存在。科学发展的“优化律”

12、揭示:“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之间的竞争与选择,除了一方战胜淘汰另一方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形,那便是两种理论范式各自独立发展到一定阶段,将被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范式所取代” 。这种取代不是对前两者的全盘否定与推翻,而是一种扬弃,是在吸收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上的重组、融合、互补。科学史上对于光的认识便是这种情形。两千年来中西医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的事实预示着这一历史趋势。中西医结合的实践,正是我国医学工作者为了实现医学发展的这一目标所进行的可贵尝试,但也面临着这样的难题: 7()现阶段,中西医学不同表述的理论之间是难以沟通的,各自的理论体系都不能证明对方。因此,我们习惯了的用西医学理

13、论来验证中医学理论的中西医结合方式是不能革新中医理论的。科学发展的历史早已表明,同一领域的两个独立存在的、不同的理论范式是无法互相证明的。 ()真理一元观告诉我们,中西医理论体系都包含了对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是生命认识的局部与整体的两个方面,理应有一个能包涵这两个方面规律的更高层次的科学理论;未来的新医学体系将能实现其真理的统一。也就是说,中西医学未来的结合,将宣告中西医两种理论并存的局面的终结。但是今天,无论从西医学的角度,还是从中医学的角度,人们还无法窥见未来的终极真理。 总之,在科学发展从局部走向整体综合总趋势的今天,中西医学交流与结合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创新医学体系的一个努力方向。

14、但要实现其结合,不能单从两个医学理论的本身相互解释,必须有使其可能整合的、能在更高的层次上统一这两种从不同角度发现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手段。换句话说,当中西医学两种不同的医学范式,发展到可以相互认识时,其难以沟通的问题、 “结而不合”的问题便能得到解决。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西医结合还有大量的艰巨的工作要做。 我们正处于科学革命和大转变的年代, “这个异乎寻常的发展带来了西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中国古典的自然观的更紧密的结合8我相信我们已经走向一个新的结合,一个新的归纳,它将把强调实验及定量表述的西方传统和以自发的自组织世界这一观点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 ”也许,普里高津的认识能给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带来一点启示。 参考文献: 吴咸中.21 世纪的中西医结合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关于西医学习中医批示 40 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5(11):487. 潘吉兴.李约瑟论文集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1 ,215. 克劳斯 迈因策尔.复杂性中的思维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序言. 陈利国.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的思考 医学与哲学,1999,20(12):32. 张宗明.医学与时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4,14(1):36. 普里高津.从存在到演化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