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科院攻克杂交油菜制种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3926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农科院攻克杂交油菜制种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农科院攻克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农科院攻克杂交油菜制种技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量专业种植技术就是农业致富的一把金锄头安徽农科院攻克杂交油菜制种技术近年来,在安徽乃至全国的油菜产区,一批既高产又优质的杂交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油菜种植效益的大幅提升。这些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问世,大都离不开一种叫“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的技术支撑。而研发出这一高新技术成果的就是我省农科院作物所的油菜科研人员。日前,在 200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省农科院的这项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被国家科技部高度评价为“解决了杂交油菜选育和制种技术中世界性难题”。1 月 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200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2、励大会。陈凤祥研究员作为该项目的首席专家出席了表彰大会。1967 年出生于湖北省应城市一个农民家庭的陈凤祥,1988 年自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杂交油菜育种研究。他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首个、也是世界首个杂交油菜品种“秦油 2 号”成功选育,但在全国风行几年之后,由于其高产不能同时兼具优质的原因,推广面积自1991 年开始慢慢滑坡。如何让杂交油菜做到既高产又优质?陈凤祥带领油料研究室的科研人员瞄准这个方向。1993 年他们从杂交油菜的遗传机理中发现了“异常”数据,就这样,一个全新的杂交油菜雄性不育“隐性上位互作遗传假说”诞生了,并据此首创了一套安全高

3、效的杂交油菜育种方法体系,有效解决了杂交油菜高产与优质间的矛盾。在随后的十多年里,陈凤祥和他的课题组利用这一高效选育及制种方法,育成皖油 14、皖油 18、皖油 22、皖油 25 等 6 个杂交油菜新品种,其中 4 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皖油 14 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并成为农业部重点推广的 6 个优质品种之一。这些品种制种产量较国内其他杂交油菜增长 1 倍以上,大田种植增产 10%左右,菜籽含油量达 40%多;制种纯度高,安全稳定,抗(耐)病性强,优势明显。截至 2007 年,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已累计推广近 4000 万亩,农民因此增收 22 亿元以上。其中,在我省已推广 3700 多万亩。省农委有关专家认为,随着这项发明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的深入,将会产生一大批突破性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显著提高我国杂交油菜产业竞争力。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