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地缘文化范文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23902087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地缘文化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宁波地缘文化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宁波地缘文化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宁波地缘文化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波地缘文化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地缘文化范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波地缘文化范文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地处东海之滨,浙江宁绍平原东端。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县、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宁波的形成也算经历了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直到距今7500年前后,才摆脱了海水入侵的影响,逐渐稳定成陆地,形成了如今西南部高,东北部低,丘陵山地与平原面积几乎各占一半的地形。宁波的西南部属浙东丘陵区,延伸至宁波境内的山脉主要是四明山和天台山两支。东北部和中部属宁绍平原,地势平坦。从浙东丘陵流淌出的余姚江和奉化江,穿过狭长的山谷,流经广袤平原,沿途接纳大大小小的江河,最后流至三江口,交汇

2、形成甬江,东流入海。比如余姚江这条甬江最大的支流,上流四明江,入绍兴上虞市,汇通明江,再北回余姚。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宁波兴起发展的巨大动因,从古代的句章港,唐宋时期的重要港口,到近代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再到目前集内河港、河口港、海港于一体的国际港口城市,水为宁波带来了繁荣和富饶。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虽然宁波没有像杭州那般在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留下身影,也不像上海在近现代一贯引人注目独领风骚,但宁波也有自己的文化。早在新石器时代,宁波余姚河姆渡就有了人类种植水稻,打渔捕猎的身影。河姆渡遗址把中国栽培水稻的历史向前推了近2000年,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丰富的稻作遗址。河姆渡人在生活装饰上也有他们的创造。

3、河姆渡采取榫卯结构的干栏式建筑,纺织缝纫的骨针,绚丽的玉玦玉璜,逼真的陶塑,繁复的陶器装饰,以及精美的象牙雕刻,无一不描述着七千年前的奇迹。(双鸟朝阳纹象牙碟形器:正面磨得非常光滑,中间阴刻五周圆圈,圆圈上部刻火焰纹,似升腾而起的太阳。太阳纹两侧刻有对称的昂首相望、引吭啼鸣的双鸟。象牙硬度高,韧性大,一般很难雕刻,河姆渡先民不惜大量精力去雕刻太阳和鸟纹,表明他们对太阳和鸟的崇拜) 宁波值得一说的山就是四明山了,其山心主峰有一巨大岩石,岩壁入刀削斧砍,光赤平滑,寸草不生。岩腰处有四个洞穴,层次排列,洞洞相通。远望如四扇明亮的窗户,可通日月之光,因此名四窗岩。唐代有诗云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珑

4、开户牖(you),落落明四目,四明山因此而得名。此外四明山的丹山赤水,仰天湖,千丈岩瀑布等都是值得一看的名胜。 提起宁波的湖不得不提浙江省第一大淡水湖东钱湖。其景致最好的概括就是西子风韵,太湖气魄。西子风韵的魅力在于水眼山眉的景色,而太湖气魄则体现在其水波浩淼,总蓄水量相当于四个西湖。 由于对外贸易的便利,宁波成为海外贸易的发祥地,拥有根基深厚的贸易文化。早在公元221年,秦设鄮县,这即古宁波。以贸易得名,说明当时古宁波贸易的兴盛。 在唐代,制瓷业名列全国第一的鄮县港口被升为明州。由于造船业的发展促进了海运的畅通,明州具有特色的丝绸与越窑青瓷与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贸易,明州也成为唐代“海上丝绸之

5、路”“海上陶瓷之路”的主要始发港。宋元时期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建于西晋在中日关系中地位显著的天童寺和阿育王寺,唐代作为航标的天封塔和海运码头遗址等,都是宁波海上丝路的重要遗存。 大约在明末天启、万历年间,宁波商人集团逐渐形成。嘉庆二年,上海四明公所成立,是近代宁波商帮萌芽的标志。1911年“宁波旅沪同乡会”在上海四明公所召开成立大会,标志着近代宁波帮正式形成,当时基本由宁波籍商人组成、主持的上海总商会,就是一个足以控制上海金融贸易和影响全国商人的团体。20世纪中叶,宁波帮渐渐走向海外,被称作 海外宁波帮,其中杰出代表有世界船王包玉刚,影视巨头邵逸夫等。 宁波另一种独特的文化就是藏书文化

6、,其中的代表就是天一阁。天一阁是我国.wenku1./news/55D5A837608FDCE4.html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民间藏书楼,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三个家族藏书楼之一,开创人是明代的兵部右侍郎范钦。范钦平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进献所藏之书638种,是当时进呈藏书最多的藏家之一。(藏书数第一家,南国书城) 天一阁藏书楼在建筑布局上也有独到之处。天一阁坐北朝南,根据“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建成六开间两层木结构楼房,楼上是一个统间,以书橱作隔藏书,楼下分为六间,不

7、藏书,藏书楼前开凿水池。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以水防火的目的,天一阁之名亦由此而来。书楼内部前后开窗,书橱前后设门,两面贮书,便于通风透气。书橱下放置英石,以吸收潮气。书中夹芸草,以避免蠹虫蛀蚀。完善的书楼设计使天一阁历久弥新,所以乾隆皇帝在建造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源、文津、文溯、文汇、文澜、文宗等七个藏书楼时,派人丈量天一阁尺寸,以便仿建。天一阁因此成为全国藏书楼的典范。 天一阁之所以传藏不绝,与其严苛有效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首先,严禁烟火入阁。其次,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范钦儿子分家时,将财产分作两份,一份是天一阁藏书,一份是一万两银子,长子选藏书,并规定藏书归子孙共有,阁门和书橱门的钥匙分房掌管。若各房没有全部集中,锁就不能打开,这样防止书籍被子孙个人所占有和流散。再次,翻晒图书,驱潮防霉。每年梅雨季节以后至中伏期间,轮值者邀各房齐集,开阁门橱门,翻晒图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