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技能培训 细胞部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9003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技能培训 细胞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实验室技能培训 细胞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实验室技能培训 细胞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实验室技能培训 细胞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实验室技能培训 细胞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验室技能培训 细胞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技能培训 细胞部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室常见细胞系细胞培养基应用选择细胞系细胞类型种 组 织 培养基293成纤维细胞人 胚胎肾 MEM, 10% 热灭活马血清HeLa上皮细胞人子宫颈癌MEM, 10% 胎牛血清 和 NEAA(in suspension, S-MEM)HEp-2上皮细胞人 喉癌MEM, 10% 胎牛血清;或 RPMI-1640, 10% 胎牛血清K-562成淋巴细胞人骨髓性的白血病RPMI-1640, 10% 胎牛血清BHK-21成纤维细胞仓鼠肾GMEM, 10% 胎牛血清 或 MEM, 10% 胎牛血清 和 NEAACHO-K1上皮细胞仓鼠卵巢 F-12,10%胎牛血清Vero成纤维细胞猴非洲绿猴肾199 培

2、养基, 5%胎牛血清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小鼠腹水DMEM 高糖培养基,10%FBS,1%P/SPK-15上皮细胞猪 肾 EMEM+10%Hyclone 灭活血清MDBK上皮细胞牛 肾RPMI1640(w/oHepes)优质胎牛血清,10%PIEC内皮细胞猪 髋动脉 RPMI,胎牛血清 10%二、冻存和细胞复苏的方法步骤细胞的冻存一、概述目前,细胞冻存最常用的技术是液氮冷冻保存法,主要采用加适量保护剂的缓慢冷冻法冻存细胞。细胞在不加任何保护剂的情况下直接冷冻,细胞内外的水分会很快形成冰晶,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细胞脱水使局部电解质浓度增高,pH 值改变,部分蛋白质由于上述原因而变

3、性,引起细胞内部空间结构紊乱,溶酶体膜由此遭到损伤而释放出溶酶体酶,使细胞内结构成分造成破坏,线粒体肿胀,功能丢失,并造成能量代谢障碍。胞膜上的类脂蛋白复合体也易破坏引起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使细胞内容物丢失。如果细胞内冰晶形成较多,随冷冻温度的降低,冰晶体积膨胀造成细胞核 DNA 空间构型发生不可逆的损伤,而致细胞死亡。因此,细胞冷冻技术的关键是尽可能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保护剂,这两种物质分子量小,溶解度大,易穿透细胞,可以使冰点下降,提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且对细胞无明显毒性。慢速冷冻方法又可使细胞内的水分渗出细胞外,减少胞内形成冰结晶的机会,从而减

4、少冰晶对细胞的损伤。二、细胞冻存操作步骤:(1)选择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在冻存前一天最好换液。将多个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液去掉,用 0.25% 胰蛋白酶消化。适时去掉胰蛋白酶,加入少量新培养液。用吸管吸取培养液反复吹打瓶壁上的细胞,使其成为均匀分散的细胞悬液。悬浮生产细胞则不要消化处理。然后将细胞收集于离心管中离心(1000r/min,10 分钟) 。(2)去上清液,加入含 20%小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于 4预冷 15 分钟后,逐滴加入已无菌的 DMSO 或甘油,用吸管轻轻吹打使细胞均匀,细胞浓度为 31061107/mL 之间。(3)将上述细胞分装于安瓿或专用冷冻塑料管中,安瓿装 11.5m

5、L 在火焰喷灯上封口,封口处要完全封闭,圆滑无勾。冷冻管要将盖子盖紧,并标记好细胞名称和冻存日期,同时作好登记(日期、细胞种类及代次、冻存支数 )。(4)将装好细胞的安瓿或冻存管装入沙布袋内;置于液氮容器颈口处存放过夜,次日转入液氮中。采用控制降温速度的方法也可采用下列步骤:先将安瓿置入 4冰箱中 23 小时,再移至冰箱冷冻室内 34 小时(此步可省略) ,再吊入液氮容器颈气态部分存放 2 小时,最后沉入液氮中。细胞冻存在液氮中可以长期保存,但为妥善起见,冻存半年后,最好取出一只安瓿细胞复苏培养,观察生长情况,然后再继续冻存。三、常用冷冻设备和材料常用的细胞冷冻贮存器为液氮贮存器,规格有 35

6、L3 和 50L3 两种。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般两周需充液氮一次,至少一个月充氮一次。液氮温度达-196 ,使用时注意勿让液氮溅到皮肤上,以免引起冻伤。(2)液氮容器为双层结构,中间为真空层,瓶口有双层焊接处,应防止焊接部裂开。(3)在装入液氮时,要注意缓慢小心,并用厚纸卷筒或特制漏斗作引导,使液氮直达瓶底,如有专用液氮灌注装置则更好。若为初次使用,加液氮时更要缓慢,以免温度骤降而使容器损坏。细胞冻存时常备的材料有:0.25%胰蛋白酶,含 10%20%的血清培养液,DMSO(分析纯)或无色新鲜甘油(121C 蒸气高压消毒),2mL 安瓿( 或专用细胞冻存管)、吸管、离心管、喷灯、纱布

7、袋(或冻存管架)等。细胞的复苏一、细胞复苏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冻存细胞要进行复苏,再培养传代。复苏细胞一般采用快速融化法。以保证细胞外结晶快速融化,以避免慢速融化水分渗入细胞内,再次形成胞内结晶损伤细胞。二、细胞复苏的主要操作步骤(1)佩戴眼镜和手套,从液氮罐中取出安瓿或冷冻管。(2)迅速放入 38水浴中,并不时摇动,在 1 分钟内使其完全融化,然后在无菌下取出细胞。(3)在 1000r/min 速度下离心 510 分钟,弃去上层液,加入适量培养液后接种于培养瓶中,接种浓度 1109/L,置 37温箱静置培养,次日更换一次培养液,继续培养,观察生长情况。若细胞密度较高,及时传代。或无需离心直接

8、将细胞加入瓶中,并加入培养基贴壁培养 1224 小时后,充去上清,换入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三、注意事项在细胞复苏操作时,应注意融化冻存细胞速度要快,可不时摇动安瓿或冷冻管,使之尽快通过最易受损的温度段(-50) 。这样复苏的冻存细胞存活率高,生长及形态良好。然而,由于冻存的细胞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有时也会有部分细胞死亡。此时,可将不贴壁、飘浮在培养液上(已死亡)的细胞轻轻倒掉,再补以适量的新培养液,也会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三、鼠巨噬细胞 RAW264.7 为例,具体介绍细胞培养技巧RAW264.7 是由 Abelson 鼠白血病病毒诱导 BALB/c 小鼠产生肿瘤后收集小鼠腹水单核样巨噬细胞得

9、到的细胞株。该细胞具有很强的黏附和吞噬抗原的能力,是微生物学、免疫学研究中的常用细胞株。RAW264.7 细胞培养之前,一切与该细胞直接接触的玻璃器皿和器具都要进过去热处理 (200-250烘烤 4-6h) ,RAW264.7 细胞接触过多的热源会导致巨噬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异,影响实验中的观察。培养细胞的相关试剂在分装时也尽量减少热源的污染。这样,RAW264.7 细胞的状态才可能达到最好,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真实性。RAW264.7 细胞是类单核的细胞,最好的形态是 小的圆形透亮的细胞。极易出现多伪足的细胞形态,这是造成很多研究者困惑的原因,同时这也是之后细胞的消化和传代困难的根源。RAW26

10、4.7 具有很强的吞噬能力,当吞噬抗原后,细胞会释放趋化因子,进一步促使细胞伸出伪足,增强黏附攀爬能力。胰酶的消化效果与细胞的形态有紧密的关系。细胞的伪足多而长,会使细胞很难消化,用细胞刮对细胞损伤较大,需要的贴壁的时间更长,增值速度也会很慢。因此往往RAW264.7 的消化是传代中工作量最大的步骤。经验做法:1)待培养瓶中 RAW264.7 细胞的密度达到 80%,弃去培养基;2)用 HBSS 洗液洗涤两次,完全去除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以免影响胰酶的消化效果);3)0.25%胰酶消化 5-10min。形态好(指小、 圆形)的细胞 5min 就可达到理想的消化效果;4)弯嘴吸管稍用力均匀吹打,

11、重复一次,即可将 RAW264.7 细胞吹打下来。但是形态不好(多触角、 长梭形)的细胞即使消化 10min 后,镜下观察,悬浮的 RAW264.7 细胞都很少,这时的细胞状态就不太好,对后续的实验有较大的影响。四、吞噬实验将 RAW264.7 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中,待细胞长成单层后,用 PBS 洗涤 3 次,加入无抗的 DMEM 培养液(Hyclone) ,加入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菌,使 MOI 达到 10:1(细菌:细胞) ,于 37作用 30min。吸出培养液,用 PBS 洗 3 次,加入 DMEM 培养液(含 100 微克/毫升氨苄青霉素)用以杀灭结合于细胞表面的细菌。孵育 2h 后

12、,用 PBS 洗涤细胞 3 次后,用无菌双蒸水裂解细胞。对细胞裂解液进行梯度稀释,将其涂布在含有 10%灭活牛血清的 TSA 的培养基上,37培养过夜,确定其中含有的细菌数目。五、粘附与侵入实验将 Hep-2 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板上,待细胞长成单层后,用 PBS 洗涤 3 次,加入无抗的DMEM 培养液(Hyclone) ,加入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细菌,使 MOI 达到 100:1,于 37作用 2h。吸出培养液,用 PBS 洗 3 次,用无菌双蒸水裂解细胞,对细胞裂解液进行梯度稀释,将其涂布在含有 10%灭活牛血清的 TSA 的培养基上,37培养过夜,以计算侵入细胞内的和粘附于细胞表面的总细菌数目。对于仅计算侵入细胞内的细菌数目,PBS 洗涤后,加入 DMEM 培养液(含 100 微克/ 毫升氨苄青霉素)处理细胞 2h,后用无菌双蒸水裂解细胞,进行培养计数。六、细胞毒性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