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883066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下列物质变化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光合作用B . 人的呼吸C . 燃放焰火D . 用铅笔写字2. (2分)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 牛奶B . 豆浆C . 冰溶解于水D . 食盐水3. (2分)下列含有硫元素的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 A . SO2B . H2SO4C . H2SD . S4. (2分)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身上的衣物着火,可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一

2、定燃烧C . 图书、档案失火,通常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D . “吹灭蜡烛火焰”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5. (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 )A .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 . 过滤C . 闻药品气味D . 稀释浓硫酸6. (2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 .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 . 图书、档案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 . 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7. (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 A . NaOH 氢氧化钠 烧碱B . CaO 氧化钙 生石灰C

3、 . Na2CO3 碳酸钠 苛性钠D . NaCl 氯化钠 食盐8. (2分)用“ ”和“ ”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B2的分子,A2和B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 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C . 物质X含4种元素D . 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9. (2分)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 XYZB . YXZC . YZXD . XZY10.

4、(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B . 将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C . 将食盐、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D . 室温下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1. (2分)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 土壤酸化后加入熟石灰改良B . 金属表面锈蚀后,可用稀盐酸进行清洗C . 胃酸分泌过多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D . 蚊虫叮咬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如果涂含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12. (2分)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对图表资料

5、的使用能达到目的是( )A . 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断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B . 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离子间能否在溶液中共存C . 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查出某元素的质量D . 根据元素周期表查出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13. (2分)关于化学反应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合物加热时才能发生分解反应B . 化合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C .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 . 复分解反应的产物都是化合物14. (2分)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点燃酒精灯加热,(3)加药品并固定试管,(4)收集

6、氧气,(5)熄灭酒精灯,(6)把导管撤离出水面。其中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A . B . C . D . 15. (2分)下列物质若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发生物理变化而使质量减小的是( )A . 浓盐酸B . 生石灰C . 石灰石D . 浓硫酸二、 填空题 (共3题;共27分)16. (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B、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用胶管连接装置B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_,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管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_

7、并盖上_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_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 ,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猜想: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MnO2 , 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猜测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采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_17. (11分)请结合下列实验

8、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比较用过氧化氢溶液和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方法,两者的共同点是 (填序号)。 A . 发生装置相同B . 都可用MnO2作催化剂C . 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D . 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端进入(填“b”或“c”),若要用E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瓶中需装_,且气体从_端进入(填“b”或“c”)。(5)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该装置的优点是_, 下列反应适用于

9、该装置的是_(填序号)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锌粒与稀硫酸 c.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粉末18. (8分)如图A所示是用白磷(着火点为40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其中细玻璃管的底端刚好与白磷接触.实验步骤现象将装置A放在_(填仪器名称)上称量。示数为158.4g取下带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用酒精灯加热细玻璃管下端至红热,迅速塞紧锥形瓶并引燃白磷。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并放出热量,气球膨胀冷却至室温如图B所示,再次称量装置气球变瘪,质量为158.4g仪器a的名称: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中的气球一方面创造了一个密闭的环境,令一个作用是_.从微观角度分析两次称量质量不变的原因是_

10、.另一名同学也做了该实验,实验结束后发现第二次称量的质量减小了,可能的原因是_实验结束时(如图B所示),气球变瘪的原因是_ .三、 计算题 (共1题;共9分)19. (9分) (1)下表是CO2气体在水中的几组溶解度数据(单位:mL/100mL水)溶解度 温度()大气压025507510011.790.7520.4230.3070.2311015.927.144.0952.992.282529.3016.209.716.825.73根据CO2的溶解度表,可以得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规律是:_、_。打开可乐瓶有气体逸出,说明原瓶中的压强_(填“”、“”或“=”)瓶外大气压强。(2)甲、乙

11、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请回答 t2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较大的是_。 t1时,50g水中加入30g乙,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g。 t2时,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 是_(填编号)。A加足量溶质乙 B蒸发溶剂至晶体析出 C降温 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均为a%,则甲溶液一定为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a%的取值范围为_。 将t2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At1时溶质质量:甲=乙 Bt1时溶剂质量:甲乙Ct1时溶液质量:甲乙 D析出晶体质量:甲乙四、 探究题 (共1题;共5分)20. (5分)火锅是我

12、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b.氯化钙、氯化溶液均呈中性。【提出问题】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实验探究】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溶液变红产生_实验结论清液中有氢氧化钠清液中有碳酸钠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