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8810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研究进展【摘要】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研究,包括辨证分型治疗及专方专药治疗;药理研究,包括单味药有效成分及复方实验研究两方面。同时应看到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为全球性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在中医古籍中对其有诸多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主要临床表现有长期发作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疼痛

2、,并伴有恶心、呕吐、反胃、嗳气、泛酸等一系列胃肠道症状。中医中药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且在辨证客观化及开展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沈舒文等1认为消化性溃疡虽病位在胃,然而肝木与胃土相关,脾与胃燥湿相济,故其发病与肝脾失调最为相关,肝失疏泄首先壅胃碍脾,脾失健运,胃土纳化失常,胃病及脾则碍运,胃病及肝则气郁。时得延2亦总结了消化性溃疡的病机,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多因饮食不节,烟酒过度,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情志不畅等,2致使胃热炽盛,气滞血瘀,瘀势化腐,损伤胃络,脾胃虚弱是该病的发病基础,气滞血瘀是共同的病机,胃络损伤为基本病变。邓

3、中光3认为慢性胃病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尤以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和先天不足为主证,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其他如痰湿,瘀血的停聚,多为虚损后继发。从病机来看,热证、实证多因胃所致,虚寒痰湿多因脾所致,虚寒过甚往往由于脾肾阳虚所致,气郁、气滞多由肝失条达或肝气太盛所致,故辨证论治均应注意脾胃与肝肾之间的关系。于己百4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仍是“不通则痛” ,是由脾胃升降失调,气机郁滞逆乱造成,病性多属寒热夹杂。同时认为脾胃虚寒,阳气不舒而气机逆乱,这是溃疡病的基本发病机制,亦为病本。脾胃运化失职,饮食停滞。日久生热或脾胃虚弱,气机“中枢”功能不足,气机郁滞,郁久化热,此为溃疡病常见病理转机,亦是病标。中

4、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病因与感受外邪、饮食失常、情志不遂、素体脾胃虚弱四个方面有关,病位虽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中焦气滞不畅,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为胃脘痛发病的关键,而食积、湿阻、瘀血、火郁等证都是在气滞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其病机变化可由气到血,由实转虚,虚中夹实,寒热转化,中医对其治疗应视其标本虚实情况分而治之。 2 临床研究 涂云等 5采用四逆散加减(药物组成:柴胡 10g,枳实 10g,白芍药 15g,甘草 10g。脾胃虚弱者加党参、黄芪、茯苓各 15g;脾胃虚寒者加香附、桂枝、附子、高良姜各 10g,木香 6g;郁热明显,3舌质红,苔黄者加牡丹皮、栀子、黄芩、蒲公英各 10g;有瘀血者加五灵脂、

5、蒲黄、延胡索各 10g,丹参 15g;疼痛较剧烈者加血竭6g,乳香、没药各 10g;暖气反酸、嘈杂者加法半夏、吴茱萸各10g,海螵蛸 15g;出血者加白及、蒲黄各 10g,地榆炭 15g,煅瓦楞子 15g,陈皮 6g)治疗 PU56 例。结果:总有效率 96.43。李莉等6采用用一贯煎加味( 药物组成:生地黄 20g,北沙参、麦门冬、当归各 10g,枸杞子 15g,川 I 楝子 10g,白芍药 10g。胃痛喜按者加吴茱萸、高良姜各 12g;胸胁苦满者加栀子 6g、牡丹皮12g;头晕,t2,慌气短者加黄芪 30g、炒白术 15g;反酸者加海螵蛸 8g、煅瓦楞子 18g;黑便者加白及 12g、仙鹤

6、草 15g;情绪不稳、烦躁者加柴胡 10g、木香 6g)治疗 PU40 例,并与西药治疗 40 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100,对照组 9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邓智武等7采用自拟养胃消疡汤( 药物组成:党参、茯苓、黄芪各 20g,自术、柴胡、枳实、白芍药、黄芩、白及、延胡索各 15g,三七 10g,炙甘草 6g)治疗 PU48 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 42 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5.83,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 88.64,1 年后复发率 8.33;对照组总有效率 83.33,Hp 清除率 65.79,1 年后复发率 59.52。2 组比较差异均有

7、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时德廷等8自拟愈疡胶囊( 药物组成:白及、三七参、五倍子、黄连等粉碎后过 100 目筛,装 0 号胶囊。每次 68 粒,每日 4 次)治疗PU126 例,并与法莫替丁治疗 80 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4效率 96.03,对照组 75.9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吴海鹰等9采用自拟温胃活血愈疡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芪 15g,当归 21g,炮姜 12g,茯苓 30g,吴茱萸(后下)10g,黄连 3g,丹参30g,红花 12g,白及 10g,仙鹤草 15g,三七粉(冲服)6g,朱砂10g,甘草 6g治疗 PU 有良效。王幼立10采用

8、自拟疏肝消溃散(药物组成:柴胡 12g,郁金 15g,白芍药 15g,甘草 6g,党参15g,白术 12g,枳实 12g,白及 15g,海螵蛸 15g,三七 6g,儿茶 5g,血竭 2g)治疗 PU58 例。结果:总有效率 98.28,随访 2年未复发。王玉钰11自拟愈疡汤( 药物组成:自及 15g,海螵蛸15g,黄连 10g,黄芪 20g,丹参 20g,草豆蔻 15g,白芍药15g,炙甘草 10g)治疗 PU45 例。结果:总有效率 93。黄新12自拟愈疡散(药物组成:桂枝 100g,白芍药 60g,黄连 30g,附子30g,败酱草 50g,乳香 60g,没药 60g,三七 50g,龙骨10

9、0g,海螵蛸 100g,白及 60g,白蔹 30g,陈皮 30g,延胡索100g,甘草 300g。共研细末,每次 69g,每日 3 次蜜调开水送服。胃溃疡食后服,十二指肠壶腹溃疡食后 1h 服) 治疗 PU 获良效。黄国栋等13 采用健胃愈疡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 10g,白芍药10g,延胡索 10g,青黛 6g,白及 10g,党参 12g,珍珠粉 10g。湖南湘雅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030405)治疗肝郁脾虚型 Pu36例,并与对照组雷尼替丁胶囊治疗 36 例对照观察。 627 结果:治疗组 36 例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9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10、)。治疗组复发率54.1,对照组 30.0。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黄国栋等13研究认为,健胃愈疡颗粒对 PU 患者胃黏膜的保护机制是通过提高乳癌相关肽(PS)和解痉多肽(sp) 的表达,影响胃黏膜疏水性,最终防止溃疡的产生和复发。张芝华14采用甘海胃胶囊(主要由枳实、沙棘、甘草、海螵蛸、白术、黄柏、绞股蓝等药物组成。东科麦迪森药业集团)治疗 PU88 例。结果:总有效率 93.2。王学成15 采用香砂养胃丸 主要由木香、砂仁、枳实 (炒) 、陈皮、茯苓、白术、半夏(制) 、豆蔻(去壳)、香附 (醋制)、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等药物组成治疗 PU65 例。结果:总有效率

11、86.15。 3 现代药理研究 刘可云等采用小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观察水黄皮根乙酸乙酯萃取物(aeeticetherextractfrompongamiapinnataroots,PRA)对胃溃疡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乙醇模型观察 PRA 对胃黏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RA 具有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胃黏膜组织 SOD 活性降低、MDA 生成增多及 NO 减少,增加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表达和抑制胃平滑肌运动有关。王宏涛等采用小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模型、消炎痛型胃溃疡模型、大鼠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及大鼠

12、乙醇损伤型胃溃疡模型,观察蓝靛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对胃溃疡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蓝靛果乙酸乙醋提取物对动物实验性胃溃疡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显著抑制溃疡的6发生,是一种具优势的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余良主等采用结扎大鼠幽门的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减轻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UI)值及胃液总酸度,使胃液胃蛋白酶活性和壁细胞 H、K-ATP 酶活性降低,胃液胃蛋白酶活性明显降低。宋丹等通过乙醇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党参炔苷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党参炔苷小剂量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 uI,

13、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提高前列腺素的含量,从而对抗胃泌素的泌酸作用,刺激胃黏膜合成释放 EGF。庞辉等通过幽门结扎法建立 SD 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两面针总碱 (TAZ)对胃溃疡大鼠部分黏膜防御因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AZ 能明显抑制 uI 的升高、胃黏膜组织及血清 NO 含量的降低,两面针高剂量组明显抑制血浆前列腺素 E:(PGE) 含量的降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胃黏膜组织和血清 NO,血浆 PGE:的含量有关。傅继华等采用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模型、大鼠醋酸烧灼型胃溃疡模型、小鼠利血平致胃溃疡模型,观察芦荟多糖给药对实验性胃溃疡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对大鼠胃液、胃酸、胃黏液、胃蛋白酶分泌及活

14、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芦荟多糖对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并能抑制胃液、胃酸分泌,减少胃蛋白酶、胃黏液分泌,但对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韦健全等采用大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醋酸性胃溃疡及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测定芒果苷对 uI、溃疡面积、胃液量、胃液酸度、胃蛋白酶及胃黏膜 SOD 和 MDA 的影响。7实验结果表明,芒果苷能抑制溃疡的形成,使胃黏膜 SOD 活性升高、MDA 含量下降。对胃液量、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无影响。张桂英等建立大鼠水拘禁应激性胃溃疡模型,以木香内酯(50、100 、200mgkg)灌胃,观察木香内酯对水拘禁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香内酯 50、

15、 100、200mskg 能明显降低胃溃疡模型大鼠 uI,并能缩小溃疡面积,抑制胃酸分泌,升高胃液 pH 值,减少胃液分泌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4 体会及展望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显示出中医自身的潜力,但尚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课题。虽然对中药复方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用途,扩大了主治范围,但目前实验方面的研究内容不足,水平不高。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着手,使之提高到细胞及分子水平。临床研究方面,辨证分型复杂,诊断不规范,疗效评定不统一,有待中医辨证与现代检查相结合,提高辨证准确性,统一疗效标准,使之趋于规范化。今后我们还应在防治溃疡复发及难治性溃疡方面

16、继续发挥中医优势,探讨合理配伍组方原则,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最大限度解除病人的疾苦。 参考文献 1沈舒文,刘力.消化性溃疡辨治思路 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 :229. 2时得延.生肌敛疮法治疗消化性溃疡 J.河南中医.2000.20(3) :29. 83邓中光.邓铁涛教授临证中脾胃学说的运用(一)J.新中医,2000,32(2):13. 4邓沂,于善哉.于己百教授治疗胃肠病的经验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17(1):1. 5涂云,许素瑜,黄培容.四逆散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 56 例J. 光明中医,2010,25(6):10241025. 6李莉,王伟.一贯煎加味治疗 .肖化性溃疡 40 例J. 现代中医药,2010,30(3):18. 7邓智武,李思深,黄健虹.养胃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48 例J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