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877968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坐敬亭山导学案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诵读古诗,于品词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读成诵。 3、感受本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孤独却不悲观的情怀。 知识链接: 李白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渡过,曾被招至长安,供奉翰林。在京仅一年,就弃官而去,继续漂荡四方的流浪 生活。独坐敬亭山作于天宝十二载(公元年),当时距李白被罢官离开京城长安已整整十年。由于抱负得不到施展,长期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深感孤独与寂寞。 合作探究: 1、我们学过李白的古诗有: 、 、 、 。2. 初读诗句,理解大意: 3. 独坐敬亭山诗题中哪些字最

2、让你有感触? 4、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诗句是: _ 。5、这首诗中既写景又抒发诗人孤独之感的诗句是: _ _。 6、李白为什么会由此生出孤独之感? 7、“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写景物的词汇:与。 8、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 9、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引导学生由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 (6)、默写独坐敬亭山 三、尝试配上画面,根据想象画出景物。望洞庭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

3、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自主学习 1. 理解词语潭面: 未: 磨: 2.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3.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4. 理解词语遥望: 山: 5.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6.“白银盘里一青螺”。 把 比作了 7.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8.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忆江南导学案温馨寄语: 同学们,今天的古诗词让我们一同走进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感受南方自然风光的美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古诗词的节奏,并试

4、着背诵,能说出江南江水的自然美。 2、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知识链接: 一、自主学习: 1、试着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旧 曾 胜 如 2、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忆江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是一首 ,词牌名是 ,诗人通过回忆曾经游览江南风景所留下的印象,赞美了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3、我还知道的作的作品有 、 二、合作探究: 1、忆江南这首词通过回忆曾经游览江南春景所留下的印象,赞美了如诗如画的风景,这可以从诗中哪些句子看出来呢? 7.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8.写出忆江南的意思。 9、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比喻 B、拟人 C、反问 D、对比a、能不忆江南?(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拓展延伸,我还积累了许多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2.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耍、无暇、波澜壮阔”等词语。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