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872281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五校联考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 (共5题;共27分)1. (4分)读一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文化艺术,它化解了人类的沮丧与艰难,令我们心情开朗、如痴如狂。那拨动人心的力量,正是生机ng_然的青春本质。文人的心灵实在是一种zh_藏器,收藏着无数种感觉、词句、意象,搁在那儿,直等到能生成新的化合物,变为新的分子或原子,让语言流动如优美的xun_律,飘逸出迷人的气息,让人间的万般风景都在这f_无边的画面上展现。2. (12分)请根据提示的语境内容,填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

2、,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名句是:_ , _。行舟江上,吴均在富春江感受了“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的汹涌气势,而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_ , _”的浩渺景象。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对国破家亡的无限感慨,对丈夫逝世的永别之痛,因流离失所而产生的愁苦情怀的词句是:_ , _。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歌颂了梅花虽被摧残却花香依然词句是:_ , _。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深刻揭露了饱经战乱之苦的诗句是:_ , _。秋韵满南山,我们和陶渊明同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_ , _”的塞外雪景。3. (2分)下列语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有千里之能”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3、 ) A . 策之不以其道B . 马之千里者C . 执策而临之D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 (2分)“茕茕子立,形影相吊”出自( ) A . 出师表B . 答司马谏议书C . 陈情表D . 报刘一丈书5. (7分)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格列佛游记中介绍格列佛向大人国国王炫耀,很高兴地介绍了自己国家各方面的情况及近百年来的历史,并向国王推荐可以使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火药枪 炮,国王大为赞赏。但在皇宫的辩论,没想到引以为豪的讲述会遭到女王的指责。B . 格列佛游记中写在小人国“高跟党”和“低跟党”相争,争权夺利,实际 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

4、的政党。低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高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高跟党的人担任。C . 格列佛游记介绍的 “慧骃国”,是格列佛见到的最理想的国度,在这里他与慧马谈天论地,生活十分的开心而又惬意,但是当他想长久留在此地之后,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因为他只 是“耶胡”,而非马。D . 英国讽刺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 的是对英国现代文明的肯定。(2)一位同学在读朝花夕拾时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5、。(阿长与)B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五猖会)AB两段文字分别是指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答:A;B。请分别说说这两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不同的感情。二、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6.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鱼,飘在空中江飞很长时间了,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这么一句生动莫名的话,仿佛一条顽固而狡黠的鱼,时不时地钻出水面,似是引诱,又像是提醒,告诉我这样一个真相:曾经或者将来,鱼,飘在空中。飘在空中

6、的鱼,是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的那一条吗?从水里直接飞升到空中,再在空中完成难度高超的自由转体,像一只灵巧异常的风筝。我曾见过无数的风筝,挂在十月的高压线上,它们在春天里逃跑未遂。我也曾见过无数的鱼,它们都能侥幸地从鱼网和我们的口中逃脱吗?更多的恐怕是成为鱼缸里供我们欣赏的活物,或是填了我们胃的狭小的一角了吧。我曾经满怀深情地描写过死去的它们:鱼死在水里,肚皮朝上。我从湖边经过,从它的身旁经过,它曾经是一尾活蹦乱跳的鱼,现在却是一具尸体。幸运的是,它最终死在水的怀里,水是鱼的情人,它应该感到幸福。我不知道,这条鱼,是否是从不远的老家游来,从母亲的竹篮里逃脱,选择在这里死去。我准确地向它扔了一颗石子

7、。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我想起跟鱼关系最密切的我的母亲。她在乡下日复一日地卖鱼。她对鱼充满感情。她的鱼从不轻易死去。我能感受到的每个相似的冬天,都渗透着刺骨的寒意,和阵阵逶迤而来的鱼腥的气息。昏暗中的清晨,最先看见的是已坐起身的母亲,而在她看不见的几十里之外的养鱼场里,无数条鱼也在整装待发了。母亲把手伸进冰冷的水里,整个冬天便因此而奠定了寒冷的基调。母亲的鱼一个挨一个的匍匐在地上,母亲也就蹲在鱼的旁边。蹲得久了,母亲就随意地抬起头来,看来来往往的过路人,也只是随意地看。街道实在是太小了,跟大城市没法比。母亲是去过首都北京的,那里人多得就像整筐整筐的鱼。现在回想起来,我和母亲

8、都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向安分守己、谨小慎微的母亲,怎么敢在北京的许多街道上兜售盗版影碟呢?母亲知道那是犯法的事,她也曾为此被便衣警察带到派出所两次。有一次,是一个很年轻的小伙子,把她关在一间封闭的小房间里,手被铐在固定的桌脚上。夜深了,他们都去吃夜宵,只剩下母亲一个人,抚摩着被踢打过的青肿的脚踝,坐在地上,坐在黑漆漆的夜里,捱着饿。就这样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才把她放了。母亲并没有告诉那个年轻的警察,她有两个儿子,和他一般大,都在读大学,为了高昂的学费,她铤而走险。后来,母亲跟我们说起这些的时候,也总是轻描淡写的,就像是在天黑之前去了一趟菜地,顺便割了点韭菜而已。就在今年七月,我第一次去了北京

9、。站在陌生的胡同街头,首先想到的便是若干年前我的母亲就是站在这样的地方左顾右盼,小心翼翼。我痴痴地立在那里,想象着母亲那谨慎卑微的笑脸,直想哭。母亲拿起塑料瓶,不时地给鱼洒点水。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浙江义乌的深夜好像也只有这么少的人。那一年,母亲跟老家的一对夫妇到那里打工,洗盘子,洗碗,洗菜,收拾里外。最让母亲难受的,是连续地熬夜。她们必须等,一直等那些从酒吧舞厅里散场的人,到她们那里吃点馄饨、水饺。母亲那时已经有四十多岁了。她的脚和胳膊都浮肿了。母亲累到极点的时候,就想家里的男人,想两个儿子,想着想着,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坚持了大半年,母亲终于还是回来了。转来转去,还是卖鱼好啊,一回来,母亲就

10、对父亲说。在外奔波多年之后,母亲又重操旧业了,仿佛是一条漏网之鱼,在城市的中艰难游渡之后,最终又回归到乡村的小河小溪里。有时候,我喜欢胡思乱想,常常在心里完成这样的自问自答:为什么母亲的鱼从不会轻易死去?那是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鱼,就是她的第三个孩子。有一天从市里回来,远远的望见鱼市上的母亲,蹲在那里,就像是一条失去光泽的鱼。我能料想到母亲会继续这样的与鱼为伴的生活,却无法预料,是否有一天,我也会走出她以及村庄的视线,像一尾柔软的鱼,从她的竹篮里获得新生,或在寻找新生的途中悄然死去。波纹层起,水藻繁盛,白色的鱼浮在其间若隐若现,然而我却能轻而易举地提起一条又一条鱼来。只是那一夜的梦里,风很大,

11、鱼儿很小。咬在鱼钩上的轻飘飘的小鱼,我散乱的衣裳,塘埂上齐膝的野草,以及来寻我回家的母亲的发梢,都一起飘向我身后倾斜的天空。(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母亲对鱼有着特殊感情,鱼对母亲来说,特别重要,挣钱养家,供两个孩子上学,全靠鱼。鱼是母亲心中的希望与寄托,这希望之火永不熄灭。B . “我”希望有一天能走出故乡,获得新生,但又不知能不能过上母亲所期望的幸福生活。C . 第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在城市里的生活而奔波的艰难,突出了母亲对乡村生活的依恋。D . “石子很快沉了下去,浮起来的却是长久的思念”,将思念具体形象化,引出下文母亲对鱼充满

12、感的描写,蕴含着“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2)文章以梦境结尾,有什么作用?(3)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4)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感悟,谈谈你对标题“鱼,飘在空中”含义的理解?三、 古诗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7. (1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13、,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乙】有一妇人,中年得子,视若掌珍。凡诸百事,均不使为。及至弱冠,衣食起居,须人料理,如襁褓然。或有老者,劝妇人曰:“当教使言语。”妇人答曰:“我在,彼何必言。”或有邻舍,劝妇人曰:“当教使自理。”妇人答道:“我在,彼何须自理。”乃妇谢世,子一无所能,日与犬匍匐于门乞食。人名之曰:犬人。(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父异焉_ 卒之为众

14、人_均不使为_ 人名之曰_(2)翻译下列句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日与犬匍匐于门乞食。(3)从道理上讲,【甲】文中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4)读了【乙】文,你有什么感悟,请写下来。四、 语言运用 (共2题;共10分)8. (5分)(2016湖州)综合性学习。家住湖州市中心的晓华(化名)同学,家里来了一位中美交流生汤姆。晓华想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陪同下带汤姆出去游玩。晓华的家长建议去三个地方(见下图),感受湖州的“山水清丽,文化悠远”。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资料,帮助晓华设计“二日游”行程,并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行程设计合理,有主题;语言表述简洁,有条理;120字左右。湖笔博物馆 南浔古镇 德清莫干山(湖州市中心) (市中心往东约35公里) (市中心往西南约70公里)9. (5分)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一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请找寻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 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