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857137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心有灵犀 盘虬卧龙 深霄灯火B . 屏息凝神 奈人寻味 姗姗来迟C . 忧心忡忡 耀武洋威 精疲力竭D . 血气方刚 慷慨淋漓 当之无愧2.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常用于宴会典礼。B . 小石潭记和马说的作者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C . 呐喊和朝花夕拾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社戏一文出自呐喊。D . 苏菲的世界常因其有着深奥晦涩的哲学“高冷”面孔而不受大家欢迎。3. (2

2、分)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A . 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B . 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C . 妈妈,您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D . 快点儿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古诗文默写填空。 (1)用楷书或行书默写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_(2)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此行不为鲈鱼脍,_。(李白秋下荆门) (4)习近平在摆脱

3、贫困,从政杂谈中强调扶贫先要扶志,他用“_,_”(论语子罕)来向民众表达自己对于摆脱贫困的决心。 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5. (3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从本诗中找出描写优美迷人的乡村风光的句子。(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情感?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6. (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

4、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1)解释选文中划线的字。 臣愚患之_王乃止_(2)翻译句子。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7. (7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

5、:“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为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 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孙叔敖戒子【注释】禨:(j):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数封我矣 多次,屡次B . 必无受利地 一定C . 知以人之所恶 恶劣D . 孙叔敖之知 通“智” 智慧(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3)翻译句子。 非淡泊无

6、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4)这两篇文章同为劝解儿子的书信,但是目的不同。甲文诸葛亮写信的目的是劝诫儿子_,_ 乙文孙叔敖写信的目的是劝诫儿子_ 。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

7、并不证明你长大。”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

8、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

9、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1) 给文章命一个标题。_(2)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结尾说“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中“长大”的具体表现是_。 (3) 文中画线句子是_ 描写,作用是_(4)“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5)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_(详写,略写),而“考上中学”和“长出青春痘”却是_(详写,略写)。这样剪裁材料突出了_这一主题。 (6)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请结合本文主题,联系生活谈一谈你对“长大”的体会。 9. (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心熬过六岁那

10、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

11、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

12、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n)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

13、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母亲捞起螃蟹_(2)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第段下列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4)品味第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

14、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5)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写作训练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1、4-2、4-3、4-4、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5-1、5-2、四、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6-1、6-2、6-3、7-1、7-2、7-3、7-4、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8-1、8-2、8-3、8-4、8-5、8-6、9-1、9-2、9-3、9-4、9-5、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