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814965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2020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 A . 课文三峡节选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校证,此书只记载了南方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B . “一门父子三词客”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C .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学者钱钟书认为其成就可与水经注中的写景段落相提并论。D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

2、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2. (4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山回路转不见君,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锦帽貂裘,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古代诗人喜欢登临古迹,抒情言志。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就曾发出“_?悠悠。_”的物是人非的嗟叹。 (4)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既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 (5)请把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默写完整。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三、 综合性学习 (共2题;共14分)3. (9分)阅

3、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早春三月,微微雨,空气中飘 (y)着栀子花的清香,撑起一把花折伞,走进雨巷中,听雨,看雨,数雨,一寸一寸感受雨的清澈与细微。绵绵的雨声里,路面把小巷衬得玲珑 (t)透,意味深常。小桥流水的苏州,宛若含苞的白莲,质朴而雅致地静静盛开。风是古风,水是遗韵,远眺虎丘塔,古意绵深,近赏拙政园,别致清幽。朦胧中,雨滴滑落叶尖, (qn)入我的衣领,让我和它一同感受这初春的绿意 (ng)然,写下心底最纯净的文字。苏州小巷不仅美丽,而且每一条巷子都能牵出一个生动的典故。特别是吴中四大才子,百姓耳熟能翔,艺人经久传唱。(1)根据拼音写汉字。 飘_(y) _(t)透 _(qn)入 绿

4、意_(ng)然(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 4. (5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最近,你们班将要以“网上交友的利弊”为主题举行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是“网上交友弊大于利”,反方观点是“网上交友利大于弊”,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阐明两点理由。 四、 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5. (3分)走近名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他。然而A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

5、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本文段选自长篇小说_,作者是_。选段中的“A”是_(人物),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的人(性格特点)。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6. (2分)下列选项中不是本诗所象征的主题意义的一项是( ) A . 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B . 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C . 显示出在大风大浪的斗争激流中要勇敢、顽强、坚定、敢于冲破一切障碍。D . 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

6、取得胜利的前景。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7. (13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行)(乙)郭伋始至行部 , 到西河美稷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

7、,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不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 , 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注释】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j):地名。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1)下面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B . 相委而去(离开)C . 及事讫(完毕)D . 故来奉迎(旧的)(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计日告之”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友人惭,下车引之B . 日月之行C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 . 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8、( ) A . 甲文被编入世说新语中的方正篇。“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质。B . 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守信用。但从选材的角度来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正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郭伋不违信于儿童的反面例子。C . 从表达方式来看,甲文侧重叙述,乙文侧重描写。D . 甲文中“君”“尊君”“家君”所表示的称谓分别是“您”“我的父亲”“你的父亲”。(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5)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

9、;共30分)8. (15分)阅读漫谈“托伪”现象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漫谈“托伪”现象“托伪”就是指文章作者想借助名人传播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就将自己的作品假托名人作品来发表推销。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谁的名气大就托谁。论名气谁也大不过黄帝,于是就有了后人假托与黄帝问答的黄帝内经。姜太公的名气也不小,因而兵书六韬就以他的大名面世。庄子名扬四海,就有人把盗跖一文偷塞进他的书中。今日而论,马云、李嘉诚、于丹、李敖、易中天、余秋雨等各界名人也屡屡中枪,假托他们名义的名言金句,俯拾即是,热闹至极。“托伪”的特点之二是,谁更时髦、更红火就托谁。汪国真走红时,许多鸡汤诗歌以他的名字行世,汪国真曾无

10、奈地说,社会上流行的汪诗至少三分之一不是他的作品。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热炒时,满世界都是他的情诗,其实他流传下来的诗作不过六十来首,而在市面上见到的六百首都不止。如今风头最劲的莫过于马云,于是,以马云名义发布的各种励志鸡汤、哲理美文,遍布网络、微信,马云也很无奈,无法一一辩解,天天打假,只好随他去了。“托伪”现象频发,根源就是“名人崇拜症”,即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其主要表现为:在许多人眼里,名人的话就是金句,名人的观点就是真理,名人写书叫名著,名人发言曰名言。在这种氛围里,要想让自己的发声引起注意,假托名人就成了终南捷径。于是,本来挺平常的几句话,就因为是“鲁迅说的”,就立即疯传网络,人人叫好

11、;本来是酸溜溜一段情诗,却因为出自“莫言笔下”,顿时好评如潮,洛阳纸贵。这种现象很可笑也很无奈,但估计只要“名人崇拜症”存在,就难以绝迹。有鉴于此,我们都要像鲁迅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开眼光” , 提高鉴别能力,不要一见名人东西就五体投地。别忘了,鲁迅不卖“鸡汤”,莫言美文也不姓莫。(选自杂文选刊,有改动)(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阐明的观点。 (2)文章划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9.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节选)史铁生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

12、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

13、,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第段画线句,“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 (2)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参照示例,结合语境,赏析下面两个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示例: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赏析:“挡”这个动作体现母亲怕儿子看到落叶凋零萧条

14、景象会触景生情,产生痛苦,更失去生活的信心,体现母亲爱“我”,细心地照顾“我”,希望“我”好好地活下去。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 , 秋风中正开得烂漫。(3)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B .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C . “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D . 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