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83227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四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大数据”这个概念突然火爆起来,成为业界人士舌尖上滚烫的话题。所谓“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整理。“大数据”概念是“信息”概念的3.0版,主要是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爆炸情境的生动描述。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

2、善。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xx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

3、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xx年,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到xx,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的方式。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

4、物。它是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印刷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同时,也确立了“机械复制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与印刷时代相比,互联网新媒体开启的“大数据”时代,则是一场更为深广的革命。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往往是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新媒体遍地开花,打破了传统知识主体对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垄断。新媒体技术改写了静态、单向、线性的知识生产格局,改变了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将知识的生产与传播抛入空前的不确定之中。在“大

5、数据”时代,我们的知识生产若再固守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理念,沿袭此前的知识生产方式,就会被远远地甩在时代后面。 (节选自xx222文汇读书周报,有删改)1. 下列对“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数据规模巨大,信息严重过剩,总量已超过了人们的承受极限值而成为社会的负担。B信息生产呈几何级数式增长、病毒式传播,信息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而是相反。C精英与贵族的知识垄断被冲破,传统知识主体不再是唯一的知识生产者和传播者。D“机械复制时代”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被颠覆,呈动态、多向和空前的不确定性。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信息稀缺时代形成的占有信息越多越好、越有力

6、量的认识,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改变。B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后于信息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带来的数字化信息的失速狂奔。C从xx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到xx超过98,说明了传统媒体正被新媒体全面取代。D将印刷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表明了知识生产与传播的改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这种基于旧有知识生产方式的观念已经不适用于“大数据”时代,改变旧有的知识生产观念及方式势在必行。 B.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我们可以确知:“大数据”

7、时代会引爆一场知识革命,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自会随之而来。 C数字化的信息量急剧增大,而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应对“大数据”时代还需要变革传统信息处理技术,提升信息主宰能力。 D.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颠覆了印刷时代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方式,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

8、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还至赣州,议讨浰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余贼奔九连山。山横亘数百里,陡绝不可攻。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官军进攻,内外合击,擒斩无遗。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

9、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咸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 王守仁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

10、. 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 能:容(交好)B. 守仁不赴,请归省 省:探望C. 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 俟:保全D. 与论朱子格物大旨 旨:意思,意图5、下列全都能表现王守仁“善于用兵”的一组是(3分)( )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 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贼入,以次悉擒戮之 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 守仁前后平贼,率归功琼 A. B. C. D.6、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王守仁被兵部尚书王琼赏识擢拔,镇抚南、赣一带;进兵大庾、大破贼兵之后,上疏要求增加兵权,以方便进一步的行动。 B. 王守仁在赣州征讨浰头盗贼的时

11、候,没有正面进攻,而是用计诱敌入城,一一擒戮;最终擒获余贼,也同样是设计成功。 C. 王守仁回到朝廷以后,因为归功于王琼而为杨廷和所不喜,同时又因为功高而遭到其他大臣的嫉妒。D. 王守仁十七岁那年即与娄谅讨论朱子的格物致知之学;贬谪龙场之后,悟到格物致知之学应从内心而非外物而来。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3分)译文: (2)乃简壮士七百人衣贼衣,奔崖下,贼招之上。(3分)译文: (3)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叵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4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89题。(11分)观雨陈与义山

12、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复明。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注】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南北宋之交的杰出诗人。观雨作于1130夏。金兵于1130年春天进逼湖南长沙。当年二月长沙守帅向子湮积极组织军民顽强抵抗,形势略有好转。诗人在卞京(今河南开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阳,此时正住在贞牟山上。8颈联的景物有虚有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 9这首诗尾联借写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传不习乎?(论语)(2)求之不得, _。_,辗转反侧。(诗经关雎)(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_,_。(杜牧阿房宫赋)乙 选考题(三、四题任选一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狼来了(凌鼎年)七丫村附近有座狼山,狼山之所以叫狼山,没有什么典故,也没有什么历史传说,仅仅因为这山上早年有狼,村民们就把这山称之为狼山,后来叫顺叫习惯了,狼山之名也就写进了娄城志里。名不副实的是,这叫狼山的山,早就没有狼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组织过多次搜山打狼,后来不要说狼,连猪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