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3776133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府谷县墙头乡现代特色农业规划鲁向平一、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绿色环保型食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是我国应对国际化贸易的基本措施,必须抓紧抓好,才能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产业作为现代最具竞争力的朝阳产业,一直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国家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和引导该产业的发展,把它作为一项国计民生的“菜蓝子”工程提上议事日程,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省市也相应的提出了一些绿色方案,积极创办绿色企业。府谷县作为陕北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蔬菜的种植面积和规

2、模都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府谷县县委、县政府于2006年起加大对农业产业扶植力度,从财力、物力和相关产业政策上都给与了较大的倾斜。2008年府谷县以县政府的名义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编制府谷县四大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以墙头乡为中心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以此实现“一乡一业”,促进“一村一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另外,墙头乡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初具规模,全乡蔬菜种植面积由1999年的400亩,逐年扩大到现在的5400亩。生产的西瓜、甘蓝、西红柿、黄瓜、大白菜、红葱等主要销往府谷、河曲、偏关、武寨、苛岚五县。随之农民收入逐年

3、增加,种菜积极性、自觉性逐年增强。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蔬菜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结构的趋同性和市场体系建设速度相对较慢,使我国的蔬菜已由卖方市场明显地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相对过剩,导致蔬菜经营的整体效益直线下滑,出现了菜贱伤农的现象。蔬菜质量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更高,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

4、焦点与核心问题。但由于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菜农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突出,居民农药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外向型蔬菜生产发展不足,出口竞争力低。蔬菜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的生产行业,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品。但是,事实上我国蔬菜对外发展规模远远不够,对境外市场的开发十分低下。 蔬菜生产标准化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蔬菜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蔬菜生产规范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相应的标准作为蔬菜生产的技术依据。 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

5、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难度较大。2、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大,把“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写进了报告,对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要求和全国“菜篮子”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3、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目前

6、我国蔬菜产需已基本平衡,大宗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下降,蔬菜供求关系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发展无公害蔬菜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主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技术贸易相关的非贸易壁垒日趋森严,而发展无公害蔬菜正是冲破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手段。种种迹象

7、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可以说,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4、发展无公害蔬菜是实

8、现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质量保证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农产品生产规范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依据,所以才造成了低质量、高农药残留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不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现在蔬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的高档次的标准。因此强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蔬菜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能否进入或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关键。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走向市场的关键和保证。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

9、场竞争,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而农业标准化就是农产品走进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没有标准的农产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是无法真正进入正规市场流通的。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品牌化的基础。品牌化建设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一个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忠诚,就必须先对消费者忠诚,这就需要保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卫生、营养质量,对消费者负责。因此就需要无公害蔬菜生产企业(农户)将品牌维护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也就是说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理。 农业标准化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

10、、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思路,其基本特征是“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就要求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从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竞争中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真正的农业产业化是要把工业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用到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在发达国家,这已经变成一件很普遍的做法,但国内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的发展与推进还十分缓慢,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障碍。总之,府谷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设施改善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以高档、名牌无公害蔬菜为目标。努力建立质量标准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最终促使

11、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优质化、市场化的实现。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资源环境条件 府谷县位于长城沿线陕北黄土高原东北部和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陕西省的最北部。东与山西河曲、保德隔黄河相望,南与本省神木县相邻,西部和北部与内蒙古伊旗和准旗接壤。该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森林草原亚地带向鄂尔多斯干旱草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年均气温9.1,极端最低气温-24,极端最高气温38.9,年均日照时数为289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5%,年均无霜期为177天,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53.5毫米,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产,最大冻土深度132cm,冻土期长达100-130天。黄河流经我县东部,县内流程103

12、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22立米/秒,最大流量11100立米/秒。过境水资源丰富,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潜水,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的漫滩地带及主要河流河谷的下游,水位埋深1-5米,为地下水富集带,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项目拟建地墙头乡地处秦、晋、蒙三省(区)交汇处的黄河岸边,属黄河入陕第一乡,素有“金鸡鸣三省”之称。东与山西河曲县隔黄河相望,北与内蒙古龙口镇接壤,西南与本县皇甫镇、麻镇毗邻,距府谷县城55公里,总面积46.4平方公里。全乡辖8个行政村,2007年总人口4872人,现有耕地20113亩,其中水浇地7000亩,机井10眼,抽水站7处,主干灌区8500米,蔬菜种植面积

13、6000亩,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该区的最大优势和特点:一是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增产增收潜力大。全乡水浇地占耕地面积的35%,基本可以保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农业区。该乡与山西河曲县城一河之隔,并位于准格尔煤田、晋西北工业区边缘,与山东鲁能煤业等大型企业相邻,还有内蒙龙口镇工业集中区的后续市场。三是发展高效农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经济收入是种粮的三倍左右;四是生态环境良好,适宜发展现代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和宜于人类永久性居住。 2、经济条件 2007年,府谷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

14、7亿元,同比增长4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增长114.4%,实现工业增加值30亿元,同比增长50%;完成财政收入12.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5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亿元,增长6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34元,增长27%。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43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其中种植业1.56亿元,林业0.11亿元,畜牧业0.70亿元。从工农业总体发展来看,工业经济突飞猛进,农业经济明显滞后,只有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的总体水平,才能实现工农业的协调发展。 3、农村社会经济条件总体优势 第一,劳动力大量转移后,为宜农土地资源的相对集中,集约使用,提供了条

15、件和可能,也为农林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的调整空间。土地入股或出租,在新一轮土地流转过程中有可能实现。 第二,全县一批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公司自愿提供比较充裕的经济援助,帮助全县实施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彻底改变农村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并援助其比较彻底的改造生存的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批企业家把“绿色产业”已经提升到后续产业的地位,加大了投资强度产品开发的力度。 第三,农业开发过程中股份制形式的不断涌现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和管理形式的创新,可能成为该县和我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借鉴或“精典”,意义重大,值得认真总结,逐步加以完善。 第四,政府已经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一批富有干旱半干旱地区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专家,已经深入到一批企业和广大农村,面向农村、面向产业展开了调查研究和产品研发,为全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可以提供较高层次的技术支撑。第五,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并在优惠政策及组织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并在短期内快速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已经达到亿元以上。4、交通条件 府谷县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437.62 公里。其中:干线公路总里程305.45公里;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