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doc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3774485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三年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三年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三年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总结:功夫不负有心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研究生生涯回顾刘长锋(前面删掉8段关于自己此前的生活经历的回顾及其牢骚,多言无益,将其删掉。)回顾三年来的生活,我颇有感触。下面就粗略地谈几点。第一,关于读书、查资料。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读书的范围有宽有窄。就窄的来说,限于本专业本方向有关的书籍;就宽的来说,凡是与本方向有关的、与毕业论文有关的书籍均可涉猎。主要精力应锁定在专业方向上,尽可能多得掌握大量的素材、资料,尽早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或意向,每当有所感触或者启发,应迅速记录下来作为资料储备起来。掌握、储备的材料越多,到最后操作时对材料取舍的余地就越大。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题是,不怕你材料多,就怕是没

2、材料,无米下锅。多查阅他人的论文。与自己家乡所在地相邻的各地方言的资料、论文,要多加阅读,与自己无论相同或相异都需做出标记,如果能分析原因就加以分析。第二,关于学术会议。每年都有各个专业方面的学术会议。到学术会议上去旁听以下,会增长一些见识,还可在会议期间搜集一些学术材料。这样,参加学术会议可以知道本学科的前沿研究状况而不至于闭目塞听,孤陋寡闻。不仅如此,还可通过阅读搜集到的论文启发自己,给自己带来论文写作的灵感。无论事物还是道理,都是触类旁通的。第三,关于材料。方言注重调查。通过多次调查得来的材料可能是散乱的、不成体系的,必须进行整理、归拢,使之条理化,就像是建房要购置砖石、瓦、水泥、沙、木

3、棒或水泥棒等,必须分门别类地存放。对于已经整理出来的材料,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不只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能做解释就解释,解释不了就加以说明。无论是语音还是语法或者词汇,三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不可截然分开。各地方言的差异首先表现在语音的差别上,其次表现在词汇的使用上,而语法则是最隐蔽的,不明显的。分析语音问题时,历时的发展、共时的差异,都要兼顾到,而尤以共时的差异,即相邻各地方言的比较为主。既要客观地描述一地方言的现状,又要分析其原因。对于原因,如果能做出科学的分析固然很好,不能解释的情况下亦可加以臆测。对语音的分析,应注意从其所在的摄、韵、等、开合口等几方面着手。至于词语,既有语

4、音的不同,也有所指的不同(内涵和外延),因此词汇不仅要解释其含义,还要加以注音。第四,关于论文的发表。当今时代,论文的发表已经进入了一个畸形发展的时期。发表论文不但没有稿费,反而要支付所谓的版面费,真是世道颠倒了!在这种情况下,也可能只有刘某这样一个大傻瓜蛋才能做出可能是前所未有的傻事,就是自己的论文署上别人的名字。这对我来说,应当算是一个教训。把别人的名字署在后面就会让别人给你分去1/3,署在前面就会让别人给你分去2/3,自己的东西就不再是自己的了,这样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在中学教书时,我这人就因为太好说话而经常把机会让给别人,结果是别人得了好处,而我却落了个傻瓜的名声,被认为是愚蠢的人

5、,愚不可及,愚蠢透顶。在外面行善举,倒贴钱,被人说是愚瓜。人不可无善心,但不可过于善良。这就是我的人生总结。只是道理易明,难付行动。第五,关于毕业论文。对于毕业论文,我没有多少好说的。我想还是把2008年的听答辩有感附在此处吧。2008年4月30号语言所预答辩,5月20号语言所正式答辩。听了答辩过程中各位答辩委员会委员提出的问题,主要感想有二:其一是要特别注重比较。特点因比较而存在,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使特点彰显出来。因此,研究方言的特点,就必须进行比较,与古音进行比较,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与其他方言进行比较,以致将某一方言与其他方言区分开来。能够将某一方言与其他方言区分开来的因

6、素就是该方言的语言特征(特点)。其二是方言研究要标音。这是林连通老师在季宗艳答辩时所讲的话。很多情况下,方言之间的差异不是表现在词语的差异上,而是词语相同的情况下,读音不同。因此,在方言研究过程中,为方言词语标音也就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因素。语言因读音而区别,没有标注读音就没有多大意义,就会使研究大打折扣。不仅词汇的研究是如此,语法的研究也是如此。在同样的句子中,某个词语读不同的音,就会有不同的意思(所谓“字音别义”)。因此,标音之事不可忽视。 2008年6月7、8号文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听了各位老师在答辩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收获颇丰。 一、要注意细节。包括字、词、标点等基本技术,过渡、照应

7、、转折等技术性问题,参考文献的排序以及在文中的照应。苏老师:“引用他人文献一定要准确。”王珏老师:“细节决定成败。水平高低是能力大小的问题,认不认真是态度问题。”苏老师补充:“细节有时候会决定命运。”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决不可强不知以为知。一些人在对相关情况不了解的情况下,在因知识广度、深度以及检测手段受限而不能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仅凭主观臆测而妄下结论。此乃做学问之大忌。对此,古敬恒老师有言:“贡献大家一条儿:没有把握的就查工具书,不要想当然。”苏老师:“主观的东西是靠不住的。”三、研究问题并非要面面俱到。江南老师:“深刻的片面胜于浮浅的全面。”苏老师:“界定研究范围是科学、严谨的表现

8、。”四、关于分类。张成福老师:“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下面的描写、解释、说明。”张爱民老师:“分类是语言研究的基础。”王珏老师:“类和序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对于徐志波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及偏误分析,苏老师问:“为什么要不是他拉我来,我可不来受这份儿醉了不可去掉可?”答:“为自己的观点服务。”苏老师评价:“完全是主观的,靠不住的;分类也是主观的,靠不住的。”五、评价与措辞。评价一定要得体、得当,用语要注意分寸。苏老师:“评论前人之不足,语言应得体。”王珏老师直言不讳:“不要对前辈妄加雌黄。”张成福老师对朱亚平池莉小说语言变异修辞研究一文评价:“变异的方式、方法全面。对她的肯定有点过火儿。叙述要注意

9、把握分寸。”评论或评价前人、他人时,一定要注意得体原则切不可贬低他人以标新立异,也不可无原则地吹捧他人以阿谀奉承,做人要讲究原则,说话要讲究分寸。“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不好。评价人物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不可以现在的情况苛求古人、前人。2009-06-07对于王珏的口头禅“细节决定成败”,张谊生说“态度决定成败”。至于我的论文,原本是想在我的研究生科研课题沂南方言的归属定位研究的基础上,从语音角度继续探讨沂南方言的,因为沂南方言的语音特点实在是太突出了,本来想写语音的,但后来改写沂南方言的语法,尽管与语音相比,语法的特点没有语音那么突出,但与周边的各地方言相比较,沂南方言的语法特点还

10、是比较明显的。无论语音还是语法,其特点都是跟沂南所处的特殊的方言地理位置相关,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论文的把握,我是尽量从以上的几条感想、收获方面去要求自己,希望自己能够做到。但结果能否做到,我也只能说尽力而已。6月7号的答辩,陈述得不算好,对于问题回答得也是不尽人意。问题如下:王跃平:1.第12页,“屌”作为中缀是否合适? 答:思索再三,觉得有些例子作为中缀有些欠妥,将其删掉。(修改后提交的文稿对于词缀加了注解:附加成分比词缀的范围要广,但在本文中词缀等同于附加成分。对所举之例进行了修改。)2.你认为你的文章里还有哪些不如意的地方? 答:未能全部深入地展开,深入地论述,只是部分地进行了深入地探

11、讨、分析和论述。还有些有特色的未收入。张谊生:1.儿化都是构词的吗? 答:不是,构词只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可参看第28页(3)儿尾的主要作用。2.第63页的特殊结构有些普通话也有,特殊在哪里?为什么说是方言的特色? 答:普通话在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沂南方言作为官话区的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在情理之中,只不过有的结构在方言中有些特殊的用法而已。张成福:1.为何用综合性又用混合性来概括沂南方言的特性?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我的研究生科研课题沂南方言的归属定位研究研究的结果已整理为从语音角度看沂南方言的综合性过渡性特征一文,按中古入声字的今读音、中古知庄章的今读音等标准,把沂南划分为四个

12、区域:南部属中原官话区,东部属胶辽官话区,西部属带有中原官话性质的冀鲁官话区,中北部属胶辽官话色彩极强的冀鲁官话区。因此,文中既用了混合性又用了综合性,混合性是指三种官话共存于沂南境内,综合性是指西部和中北部两个区域的冀鲁官话分别具有中原官话性质、胶辽官话色彩。具体可参看附录。语法上的混合性指某个语法方面同时具有几种官话的特点,综合性指某个语法方面以某个官话的特点为主而兼有另一个或两个官话的特色。2.副词的儿化,举例都是副词吗? 答:都是副词。就单个的词本身来说,如快、慢、好、乖等都是形容词,但是儿化再重叠之后就变成了副词。3.第74页,“一就”的举例都是紧缩复句吗? 答:这一点有些疏忽了。有

13、的例句,其分句是紧缩复句。这部分已做了修改。江 南:1.看一下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方言与普通话区分的标准是什么?答:为方言所具有而普通话所没有的定位方言的用法,两者所共有的是普通话的用法。这一部分是两者是共有的,应当算是普通话的用法,删掉。2.复合式是否是词法问题? 答:是。符合法是构词法的一种,是构词量最大的一种,它包括主谓、动宾、偏正、补充、联合五种类型。王 珏:1.关键词是不是太多?是不是要修改一下?答:接受王老师的建议,删掉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换上词法、句法。2.题目是不是有些大?答:题目与内容范围不相等,可以再加以斟酌。3.我对你文中的零音节很感兴趣,是不是可以单独写成论文? 答:这一点是比较有特点,以后如有机会,再单独探讨其用法。4.“喃、呢”等当作语气词是否合适? 答:我认为可以当作语气词。它们都表示某种特定的语气,所以就作为语气词来进行处理了。最后,论文稍作修改,提交上去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功到自然成;功夫不负有心人;有所付出,必有所收获。对于这三年,我也只能言尽于此而已。 2009-06-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