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74179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科版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80分)1. (2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促进植物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10摩/升,当生长素浓度超过_摩/升时,就会抑制根的生长。 (2)从图中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_。生长素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_植物生长。 2. (5分)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2162428硫酸溶液的密度/g/mL1.021.081.

2、111.171.20氨水的密度/g/mL0.980.950.940.910.90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 12%的硫酸溶液 100%配制成 6%的溶液,向 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10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 100g24%的氨水中加入 100g 水,摇匀,溶液体积是_mL。(保留到 0.1) 3. (4分)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并制作的一只喷气船,将船浮在室内游泳池的水面上,打开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体B与放置在塑料罐内的物质A

3、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塑料罐内气压迅速增大,气体从罐底小孔喷出,使船前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要实现上述设计要求,A,B两种物质的组合可能是 (填字母)。 A . 铁和硫酸铜溶液B . 碳酸钠和稀盐酸C . 铜和稀盐酸D . 锌和稀硫酸(2)开始静止在水面上的小船,在气体喷出后能前进,这一现象说明_。 4. (4分)如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OHNO3ClSO42CO32H+溶、挥溶、挥溶溶、挥Na+溶溶溶溶溶Ca2+溶溶溶微不Ba2+溶溶溶不不(1)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其实质是它们的溶液中离子之间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否则反应

4、就不能发生.则BaCl2溶液和NaNO3溶液混合后,_(填“能”或“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2)写出一个有CaCO3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 5. (6分)甲、乙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2H2O2 2H2O+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 1.42 克/升。【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 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 H2O2 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程方法】:(1)甲首先设计如图:向装有 20 克样品溶液,且自身质量为 75 克的锥形瓶中投入 0.5克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 95

5、.1 克,则可计算出产生氧气的质量是_克。 (2)乙对甲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上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他质疑的理由是_。 (3)根据乙同学的设计,甲同学的实验结果较实际值_(填“偏大”或“偏小”) 6. (2分)某校探究性兴趣小组的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1)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b._; (2)该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指出来: _; _;(3)用如图方法收集氧气,如何检验氧气已经集满?_。(4)他们用这种方法收集了两瓶气体,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在先收集的一瓶气体中,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在后

6、收集的气体中木条则能复燃。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写出操作上的原因):_。 线圈接线点接线柱1接线柱2实验次数123456电流(安)0.81.21.50.81.21.5吸引小铁钉枚数91418610137. (3分)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某校师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创新实验。(已知白磷在40时即燃烧,其燃烧现象与产物与红磷燃烧相同) 【实验步骤】测量试管的容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将注射器活塞调整到合适位置,连接好仪器。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加热粗铜丝,观察现象。燃烧结束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注射器活塞的移动情况。【反思交流】(1)测量试管容积的方法是_。 (2)若试管

7、的容积为60mL,加热前注射器活塞至少应调整到_mL以上(填整数)。 (3)该实验中利用铜丝加热会不会影响测量结果?你的看法是_8. (2分)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选用 2 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将装置恒温 10 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 A 中的液体缓慢推至 B 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 5 分钟后, 观察并记录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实验 3 次并取平均值;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

8、0、30、40、50、60),重复步骤。在不同温度下,步骤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 0,步骤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1)对照组的注射器 B 中应吸入_。 (2)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 (3)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性质,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_。 9. (4分)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产物主要为Fe2O3nH2O;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物为黑色的Fe3O4。【提出问题】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9、时,是否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查阅资料】常见的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 , 其中Fe3O4是磁性物质。FeCl3溶液呈黄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探究】按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 。向试管内加入铁粉,针筒活塞停在A刻度。加热铁粉的过程中,活塞发生移动。停止加热后,活塞逐渐向左移动,最终停在B刻度。用细线吊着洁净铁钉靠近加热后的固体粉末,发现没有粉末被铁钉吸上来。向试管内加入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立即出现黄色。另取一些未加热过的铁粉加入到盛有盐酸的试管内,发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经检验,步骤、产生的气体相同。(1)步骤中“”处应填:_。 (2)步

10、骤、中产生的气体是_。 (3)本实验探究的结论是:铁粉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产物是_。 (4)结合已学知识和本次探究分析可得,铁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受反应温度、氧气的_等因素影响。 10. (4分)如图是阿浩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全过程的操作示意图,试回答下面问题: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_,先将木炭在空气中加热至发红 (2)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应该_(填“缓慢”或“迅速”)向瓶底插入,理由是_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待集气瓶冷却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该实验的目的是_ 11. (7分)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

11、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 (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右边试管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他认为 CuSO4 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 (2)在 6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 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 50 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 试管ABCDEFCuSO4 溶液/毫升00.511.524水/毫升43.53V1V20收集 H2 所用的时间/秒348246190165230360试管 D 中加入水的体积 V1=_毫升;由上表可得出,CuSO

12、4 的溶液的量对稀硫 酸与锌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是_。12. (3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红磷是燃烧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小组讨论】(1)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_(填序号) (2)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 (3)【小组实验】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组别123456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202119202219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有怎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_13. (3分)某兴趣小

13、组的同学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铜与稀硫酸在常温或短时间加热的条件下均不反应。那么,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呢? 【猜想与假设】猜想1:在常温下不能反应,在加热条件下也不能反应;猜想2:在常温下不能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实验与现象】步骤1:将一小块铜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浓硫酸,无明显现象;步骤2:加热该试管,铜片上有气泡生成,并闻到刺激性气味;步骤3: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步骤4:立即停止加热;步骤5:将试管中的残液慢慢倒入少量水中,溶液呈蓝色。(1)【结论与解释】:上述两个猜想中,猜想_是正确的; :经检验产生的气体是SO2 , 立即停止加热可避免产生更多的SO2;(2)【反思与评价】小明觉得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过程存在一定的缺陷,他设计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两个改进装置,你认为甲和乙两装置中更合理的是哪个装置,并说明理由:_。 14. (4分)为了比较铜和锚的导热性能,小明选取了U形铜棒和铝棒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小明将铜棒的一端放入烧杯内持续沸腾的水中,铜棒的另一端放入试管内25的冷水中,每隔50秒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依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中的图象;换成U形铝棒后,小明按照同样的实验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每隔50秒测量一次试管内水的温度并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