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史》PPT课件.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74178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0.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科技史》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技史》PPT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 科技 近代 科技 现代 科技 中国科技发展史中国科技发展史 涉及课文 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 发明和发展 港澳台教材 近代 科技 第19课 建国以来 的重大科技成就 1 四大发明 2 九章算术 和珠算 3 石氏星表 和浑仪 4 授时历 和四大农书 5 伤寒杂病论 和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科技 1 1 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西汉前期 中国已经 有了纸 105年 东汉宦官蔡 伦改进造纸术 用树 皮 麻头等便宜易得 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 的纸 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造纸术 西汉 西汉 东汉 东汉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 一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 上等蚕

2、茧抽丝织绸 剩下 的恶茧 病茧等则用漂絮 法制取丝绵 漂絮完毕 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 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 可 用于书写 这表明了中国 古代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 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造纸术 是书写材 料的一次 伟大革命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意义意义 隋唐之际 中国出现 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 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 代 11世纪 北宋平民 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 印刷术 是印刷也的 一大革新 印刷术印刷术 雕版 雕版 活字 活字 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 了火药 唐末 火药开始用于 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 火枪 火箭 火炮等 宋朝上广泛使用火药 火药火药 战国时期 发明 司南 北宋时 指南针 用

3、于航海 南宋时 普遍使 用 指南针指南针 司南 司南 指南针 指南针 造纸术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指南针 促进了远洋航行 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四大发明的四大发明的意义意义 2 九章算术 和珠算 1 九章算术 成书约东汉 数学体系形成 2 珠算 汉朝 提到 元末明初 现代样式 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 学专著 约成书于东汉 总结了战国 秦 汉 时期的数学成就 同时 九章算术 在数学 上还有独到的成就 它 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 作 它标志中国古代数 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 1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 根根同样长短

4、和粗细的 小棍子 多用竹子制 成 也有用木头 兽骨 象牙 金属等材料制 成的 大约270几枚为 一束 需要记数和计算 的时候 放在桌上 炕 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2 2 算筹算筹 珠算 珠算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 行数字计算的一种简便 方法 被誉为中国的第 五大发明 刘洪 东汉人 是我国 古代和数学家 珠算发 明者 被后世尊为 算圣 珠算珠算 西汉发明 元末明初成型西汉发明 元末明初成型 3 石氏星表 和浑仪 石氏星表 战国 魏人 石申 和楚人 甘德 甘石星经 浑仪 汉朝 创制 浑天 仪 元朝 郭守敬 简 化 石氏星表是从已经失传 的 石氏星经 中整理 出的一份星表 作者为 战国时魏人石申 石氏

5、星表是现知世界上最古 老的星表之一 其中明 列28 宿距星和一百余 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 置 可见石氏星表是现 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之一 战国战国 魏人魏人 石申 石申 石氏星表石氏星表 浑仪 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 仪器 是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 的 由相应天球坐标系各基本圈的 环规及瞄准器构成的古代天文测量 天体的仪器 浑仪的制造始于汉落下闳 到了唐 代 由天文学家李淳风设计了一架 比较精密完善的浑天黄道仪 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将其简化 创制了简仪 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 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浑仪浑仪 汉 汉 简仪简仪 元 元郭守敬 郭守敬 1 授时历 元朝 郭守敬 2 四大

6、农书 西汉 氾胜之书 北魏 齐民要术 元朝王祯 农书 明朝 农政全书 4 4 授时历 和四大农书 授时历 和四大农书 1 授时历 元朝 郭守敬 授时历 为1281年实施 的历法名 因元世祖忽必烈 封赐而得名 原名 授时历 经 其法以365 2425日为 一年 距近代观测值 365 2422仅差25 92秒 精 度与公历 指1582年 格里高 利历 相当 但比西方早采 用了300多年 西汉 氾胜之 氾胜之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元朝 王祯 农书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2 2 四大农书 四大农书 西汉 氾胜之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大约生活在公元 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 今 山东曹县北人 著名古代

7、农学家 他所编著的 氾 胜之书 总结了我国古 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 业生产经验 记述了耕作 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 对 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 公 元533年 544年 是北朝北魏时期 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 合性农学著作 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 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 部完整的农书 全书10卷92篇 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 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 生产经验 食品的加工与贮藏 野生 植物的利用 以及治荒的方法 详细 介绍了季节 气候 和不同土壤与不 同农作物的关系 被誉为 中国古代 农业百科全书 元朝 王

8、祯 农书 王祯 农书 它兼论中国北 方和南方农业技术 他在前 人著作基础上 第一次对所 谓的广义农业生产知识作了 较全面系统的论述 提出中 国农学的传统体系 元朝留下了三部农学著作 农桑辑要 王祯的 农 书 和 农桑衣食撮要 明朝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 是著名科学家 徐光启编著的大型农业科学 巨著 农政全书 包容了 与农业有关的政策 制度 措施 工具 作物特性及技 术知识 等等 不仅是 世纪以前中国农学的总结 而且还介绍了一些外来的农 业知识 1 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 仲景 万世宝 典 2 本草纲目 明朝 李时 珍 东方药物巨 典 5 5 伤寒杂病论 和 本草纲目 伤寒杂病论 和 本草纲

9、目 伤寒杂病论 是中国 传统医学著作之一 作 者是东汉张仲景 伤寒 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 寒的原因 症状 发展 阶段和处理方法 创造 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 六经分类 的辨证施治原 则 奠定了理 法 方 药的理论基础 1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著 52卷 作者用了近30年 时间编成 收载药物 1892 种 附药图 1000 余幅 载附方 10000 余 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 学成就之大成 2 2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1 自然科学 李善兰 华蘅芳 徐寿 2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3 冯如设计飞机 2 2 中国中国 近代近代 科技科技 1 1 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 李善兰李善兰 华蘅芳华蘅芳

10、徐寿徐寿 李善兰 1811 1882年 浙江海宁人 是中国近 代著名的数学 天文学 力学和植物学家 著作 方圆阐幽 阐述了微积 分的初步概念 这是19世 纪中国数学界最重大的成 就 近代近代 数学家数学家 李善兰李善兰 华蘅芳 1833 1902年 中 国清末数学家 科学家 翻 译家和教育家 江苏人 1861年为曾国藩擢用 和同 乡好友徐寿一同到安庆的军 械所 造出中国最早的轮船 黄鹄 号 还提出了20多 种对于勾股定理证法 中国中国 近代科学家近代科学家 华蘅芳华蘅芳 徐寿 1818 1884年 江苏人 清末科学家 中国近代化学 的启蒙者 系统地介绍近代化 学的基础知识 为中国近代化 学的启

11、蒙者 在英国传教士伟 烈亚力 傅兰雅等人合作下 翻译出版科技著作13部 其中 西方近代化学著作6部63卷 有 化学鉴原 化学鉴原续 编 化学鉴原补编 化学 考质 化学求数 等 中国中国 近代化学近代化学 徐寿徐寿 1 詹天佑 铁 路工程师 2 京张铁路 1905 1909年 2 2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1905年詹天佑任京 张铁路总工程师 10月开工 1909年 1月 5月举行开车典礼 京张铁路建成通 车 2 2 詹天佑与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京张铁路 冯如 男 广东恩平 人 他在1909年制造 的飞机试飞不成功后 1910年制造并试飞 获得成功 同时获得 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 发的

12、甲等飞行员证书 大长了中国人的志 气 3 3 冯如冯如设计设计飞机飞机 1 背景 2 特点 3 表现 4 影响 中国中国 现代现代 科技科技 中国 现代 科技背景和特点 1 背景 1956年 把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 1963年 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 2 特点 突飞猛进 1 从 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 2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3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3 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 表现 两弹一星 最初指原子 弹 氢弹 人造卫星 两弹 中的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合称核弹 另一弹 指早期研发的导弹 后 来 两弹一星 指导弹 核弹 人造卫星 1 1 从 从 两弹一星两弹一星 到载人航天到载人航天 中国 第一颗 导弹

13、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 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 功 1962年3月初 中国自 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 酒泉发射场 3月21日 导 弹发射失败 1964年6月29 日 修改后的导弹试验取 得圆满成功 中国 第一颗 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下 午3时 新疆罗布泊上 空 我国第一次将原子 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 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 漠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试爆成功的消息震惊 世界 中国第一颗 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 一架小型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 空投下一个降落伞 当降落伞 下降至距地面约3000米高度时 伞包爆炸 伴随着巨大响声 空中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 中国有了氢弹的消息震

14、惊 世界 当时综合国力尚属落后 的中国仅用了2年零8个月 2 2 袁隆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 1930年9月生于北 京 江西人 现居湖南长 沙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被称为中国的 杂交水稻 之父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 学院外籍院士 2010年荣获 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 位 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 学奖 南优2号是1974年袁隆平培 育成功的籼型三系杂交水 稻 选育单位 湖南省杂交水稻 研究协作组 完成人 袁隆 平 品种类型 籼型三系杂交水 稻 南优2号 杂交水稻 袁隆平袁隆平 杂交水稻杂交水稻 南优二号南优二号 3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 计算机

15、1946年 美国 第一台 1969年 美国 互联网 1983年 中国 银河1号 1992年 中国 银河2号 2 生物技术 1965年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中国第一台 计算机 银河一号 银河 1号巨型计算 机 是1983年12月 22日我国第一台被 命名为 银河 的亿 次巨型电子计算机 由国防科技大学 计算机研究所在长 沙研制成功 银河 1992年11月19 日 由国防科技大学研 制的 银河 10亿 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 过国家鉴定 填补了我 国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 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 并行巨型计算机的空白 中国大型计算机 银河二号 生物技术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从1958年开始 中国科学院 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 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 京大学生物系三个单位联合 以钮经义为首 由龚岳亭等人 共同组成一个协作组 在前人 对胰岛素结构和肽链合成方法 研究的基础上 开始探索用化 学方法合成胰岛素 经过周密 研究 他们确立了合成牛胰岛 素的程序 1965年成功合 成 4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影响 1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研与技术开发体系 2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 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果 4 高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有所突破 5 工农业科技获得进展 再会 再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