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73997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桥梁远景图课时训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双基积累 (共6题;共31分)1. (3分)说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000年,文昌市的执法人员在一次打击活动中,从密林深处的一个非法买卖珊瑚礁的集散地,当场查获20吨白花花的形态各异的珊瑚礁。_整个海南省的珊瑚礁被破坏的面积已达80%。该省的珊瑚礁比20世纪60年代减少了60%。_人们看到,文昌市的海岸线已被海水抽打得如锯齿般。_2. (10分)请根据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

2、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史铁生我与地坛)材料二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梁晓声母亲)材料三: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车行母亲)(1)以上三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 (2)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母爱是。3. (2分)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点缀

3、(chu) 颠簸(b)桥墩(dn) 凝固(nn)B . 妨碍(i) 承载(zi)鹊桥(qu) 折叠(zh)C . 塑料(sh) 翅膀(bn)潜力(qin) 携带(xi)D . 玲珑(ln) 缆索(ln)长廊(ln) 极薄(bo)4. (2分)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牛郎和织女原是天上的两棵星,据说他俩都是神仙。B . 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C . 这就不能不发挥陆上交通和水上交通的潜力了,因而桥梁还是少不了的。D . 一座桥的轮廓和组成部分,会安排得为大地生色,为江山添骄。5. (12分)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飞机的速度_快,_地球还只

4、是这么大,_人口也在增多,将来人们全都坐飞机上了天,挤来挤去,还能飞得快吗?桥的构件_现在的直通通的棍子,_柔和的,有如花枝一般;它_头尾同样粗细,_全身肥瘦相间的。这种长了“翅膀”的车子,越来越多,将来在大河修桥时,_在水里造几个桥墩,当车子跳上第一个桥墩,_桥墩的反弹,_跳上第二个桥墩,_河面多宽,多跳几跳,_跳过去了,这样的“无梁桥”,该算是最进步的桥吧!6. (2分)读课文桥梁远景图,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开头引用“牛郎织女”的故事自然引出有关“桥”的话题,能引起读者的兴趣。B . 文章主要运用做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与现在的桥梁做对比,来突出“未来桥”的特点。C . 文章运

5、用了想象的写法,文章的“未来桥”不可能在现实中建成。D . 文章既说特点,又说原理,令人信服。二、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7. (12分)(2011宿迁)2011年9月,“江苏省第七届园艺博览会”将在宿迁市风景秀丽的骆马湖畔举办。西楚中学决定举办系列活动迎接此次盛会。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面题目。(1)如图为本届园艺博览会会徽,方框内是对会徽的说明文字。本段说明文字主要从构图设计方面体现园博会的理念,按_顺序进行说明,主要采用了_的说明方法。(2)园博会上,江苏省十三个市都建设了各自的展园,下面是西楚中学学生写的一段介绍宿迁展园的文字,请找出有语病的两处,并修改。宿迁展园采纳现代造园手

6、法和新颖的设计理念,营造了生态节约型城市园林,在满足园博会会展功能,将为游客提供永久性的观光休闲公共绿地。(3)校团委让你负责策划一项“关注园博会”的主题活动,请写出你策划的活动名称,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三、 美文品析 (共1题;共23分)8. (2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饮茶始于何时陈 雍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就像柴米油盐一样不可或缺。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茶,这个问题现下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20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探方第8层里发现一个小陶釜,出土时釜内盛有一束整齐的植物茎叶,长约5至8厘米,共有三十多根,像是被煮软

7、的样子。陶釜外面有烟熏火燎的痕迹,表明经过火烧。考古工作者把这束茎叶送到浙江省药品检验所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做鉴定及切片检测,鉴定检测结果只能确定是植物茎叶,但不能确定具体属种,也就是说,无法判定釜内到底是什么植物。在跨湖桥考古报告里,这件盛有植物的陶釜被称为“中药罐”。后来有人提出这件“中药罐”应当是“茶釜”,而且是原始煮茶遗迹,进而提出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再后来,跨湖桥遗址的这件陶釜成了卖茶叶广告的招牌。我们从这个过程不难看出,饮茶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说法目前仍难让人信服。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但当时虽知饮茶,未若后世之盛也。”世说新语纰漏载:

8、“任育长年少时,甚有令名。武帝崩,选百二十挽郎,一时之秀彦,育长亦在其中王丞相请先度时贤共至石头迎之,犹作畴日相待,一见便觉有异。坐席竟,下饮,便问人云:此为茶,为茗?”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晋代人已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可见张淏的说法是可信的。张华博物志云:“饮真茶,令人少眠。”有学者依据广博物志“茶,古不闻食者,晋宋以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的记载,认为博物志的“真茶”应当是“羹茶”,“真”和“羹”字形相近而讹。但也有学者认为,古代原本有真茶。另外,尔雅释木载:“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张华、郭璞都是晋朝人

9、,根据他俩的说法可以知道,晋朝时把茶作为羹饮。用茶做的羹饮,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里面要放作料。陆羽茶经对此批评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荼”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先秦。尔雅记载的只是植物名称,并没有说明这种植物的用途,所以也不能就此说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饮茶。古代文献中关于两汉三国时期的饮茶有零星的记载,学者们更是对考古上的发现寄予希望。唐朝以前,羹茶还没有脱离食品的范畴,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饮品。到唐朝时,茶才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饮品。那时饮茶,用制成的茶饼碾成茶末,放到煮沸的水里,不停地搅动,之后再

10、倒进碗里饮用。宋元时期,流行把茶末放进茶盏,然后再用沸水冲茶末,以激起泡沫。元末明初,用茶末冲茶的方法发生了变革,茶碗里不再是碾压的茶末,而是一片片茶叶,这种冲泡散茶的方法一直延续到今天。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进入明朝以后,为了更好地适应冲泡散茶,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于是赏壶品茗成为文人们的爱好。(1)文章开头划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试分点作答。(2)对于“饮茶始于什么时期”,学者给出了四种猜测,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学者的推测证 据_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小陶釜”可能是“茶釜”。_宋朝张淏云谷杂记说:“饮茶不知起于何时,自魏晋以来有之”。饮茶始于先秦有的学者根据尔雅“苦茶”

11、的记载推论。饮茶始于唐朝_(3)文章第段中加横线的“这个过程”指什么?为什么文中说它仍不能令人信服?(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真正意义上”能否去掉,为什么?(5)把握文章有关信息,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T0411号出土的“茶釜”,证明了饮茶始于8000年前的杭州湾地区。根据宋朝张淏云谷杂记,晋代人以能够懂得茶与茗的区别。陆羽在茶经里批评的“羹茶”,类似今天吃饭时喝的菜汤,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茶。四、 写作练笔 (共1题;共5分)9. (5分)【写法借鉴】“现在就让我来作为幻想家,为将来的桥梁,绘出一幅远景图吧!”作者将现实与科学幻想密切联系,从将来的桥的建造速度和质量、建造成本、外形美观、高度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设想,还想象出“没有水中桥墩”的桥、“自由转弯”的桥、“随身携带”的桥以及“无梁飞渡”等。【片段仿写】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双想象的隐形翅膀,今天就让我们插上这双翅膀,对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的未来情况做科学而合理的设想。(100字左右)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双基积累 (共6题;共31分)1-1、2-1、2-2、3-1、4-1、5-1、6-1、二、 课内阅读 (共1题;共12分)7-1、7-2、7-3、三、 美文品析 (共1题;共23分)8-1、8-2、8-3、8-4、8-5、四、 写作练笔 (共1题;共5分)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