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66861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二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诓骗(kung)供奉(gng)悼念(dio)B脊梁(j)楹联(yng)反省(xng)C玄虚(xun)自诩(x)履行(l)D慨叹(ki)惩罚(chng)桂冠(gun)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弊端 会晤 囊中羞涩 精兵减政 B收敛 省悟 铤而走险战战兢兢 C畅销 凑效 扑朔迷离 滔滔不绝D僵化 墨守 惊世骇俗 前扑后继3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

2、所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B须臾之间,雨过天晴。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C他自恃见多识广,夸口能领悟到舒克和贝塔的真谛。自恃:自己依靠自己,不借助外人的力量。D你总是一味的娇惯孩子,会害了孩子。一味:单纯地。4. 下列短语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资源丰富 调查研究 B心胸宽广 勇敢坚强C品质高尚 实现理想 D欣赏景色 滋养身体5对下一句子中,加点词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祖父对我很好,他常常买礼物给我,又关心我的功课。A. 介词 副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助词B. 连词 形容词 副词 形容词 介词C. 介词 副词 副词 动词 助词D. 连词 副词 副词 形容词 介词6下面词语中感

3、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 )A夸奖 谦虚 机灵 欣欣向荣B虚伪 迷信 相信 当机立断C简朴 刚强 诓骗 沾沾自喜D怂恿 诬蔑 谨慎 学富五车7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排比)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C桃花、梨花、海棠花都开得笑盈盈的(拟人)D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拟人)8提取下列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 )A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主干:鲁迅代

4、表大多数。B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主干:天气冷。C我不相信他会来。主干:他会来。D. 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主干:荷塘长树。9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侦探小说中扑朔迷离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B他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业。C她突然哭了起来,弄得大家不知所措。D别人有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说早期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_近十多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污染日益严重,就是人类唯利是图的贪婪所致了。这不是哪个国家能

5、独自解决的,_国家间共同协调行动,_实现人类和自然的重新和谐。A如果 所以 只要 就 B尽管 那么 只有 才能C尽管 所以 只要 就 D如果 那么 只有 才能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B同学们自编自演了歌舞、小品、相声、舞蹈等文艺节目。C解放前,爷爷和爸爸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D心灵是一剂药,上帝和凡人都参与了它的配置。12填入下列句子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别国领土就是( ) 他国主权。他细细( )才明白了那句话的含义。这地区曾一度山洪( ),造成公路被毁、交通中断。A侵占 侵犯 品位 暴发B侵犯 侵占 品味 爆发C侵占

6、侵犯 品味 暴发D侵犯 侵占 品位 爆发13下面语境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立刻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B有人从楼上往下扔垃圾,一位行人正好路过,怒气冲冲地冲楼上喊:“谁这么缺德啊!”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D临走前,我对小王说:“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一定鼎力相助。”1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真凉爽啊!拉萨的夏天。B.“我的朋友们,”他说:“我日夜都在思念着你们。”C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D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1

7、5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新年的钟声雄浑激越,响彻天宇。钟声召唤着天边那新年的第一抹红霞,钟声歌唱着神州大地又一个灿烂的春天,_。 A我们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B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 C我们每一颗忧郁苦闷的心灵都被钟声震撼着。 D钟声震撼着每一颗年轻进取的心灵。16.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议论文的三要素为论点、论据、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立场、观点、态度和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和方法。论证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客观事实和科学道理。

8、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选自李白的将进酒。D议论文论证的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卷二、阅读:本题共11小题,共42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721题。美在何方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

9、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鹤,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慷慨。“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沉甸甸的忧伤。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成飞。”

10、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

11、,数一数耗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

12、富起来。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选自躺着读书,作者陈村)17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4分)答: 18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4分)答: 19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答:_20本文大量引述了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一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3分)诗句:_;作者是_,他是_朝人。21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4分)答:_22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4分 ,谈一个方面即可)答:_(二)阅读选文,回答2327题。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