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38747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将下列食品或生活用品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植物油B . 面粉C . 藕粉D . 食盐2. (2分)下列几种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A . 硫酸钾B . 硝酸铵C . 磷矿粉D . 氯化钾3. (2分)在一次化学复习课中学生总结了了以下结论结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 . 生成了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C . 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一定能使酚酞变红D . 活泼金属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气

2、4. (2分)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B .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C . 滴入溶液体积为15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D . 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5.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探究NaOH固体溶于水的能量变化B . 排水法收集氧气C . 稀释浓硫酸D . 铁在氧气中燃烧6. (2分)加酶洗衣粉易除去衣物上的汗渍、血迹及油渍。现有下列衣料羊毛织品棉花织化纤布

3、料蚕丝织品。其中不宜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下列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中,有别于其他物质的是A . 维生素B . 淀粉C . 蛋白质D . 氯化钠8. (2分)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Zn与稀硫酸反应B . 甲烷燃烧C . 煅烧石灰石D . 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9. (2分)下列鉴别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 . 用盐酸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C . 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D . 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10. (2分)如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

4、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所示单质的化学式为N2B . 图中所示有三种氧化物的分子C . 反应后分子个数变少了D . 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16分)11. (8分)请用下列化学元素符号,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式:H、C、O、N、Na、Cl、Mg(1)空气中最多的气体_;(2)空气中最多的气体_;(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5)高等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必需的无机盐_;(6)高等动物正常的生理活动必需的无机盐_;(7)一种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pH7的气体_(8)一种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pH7的气体_12. (8分)化学源于生活,

5、服务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会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让我们一起体会“生活中的化学”。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青少年要爱护自己的眼睛,下图是一种照明台灯,灯管后面的反光片为铝箔,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性,铜制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_性。 (2)生活中的有各种各样的清洁剂:洗涤剂具有_作用,可以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去除油污的原理: _。 (3)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每人每天约需 _;氢氧化铝可以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面包制作中一般都加入鸡蛋,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_;制作发面食品的过程中常使用发酵粉,其主要成分含有有机酸和_等。 三、 简答题 (共1题

6、;共3分)13. (3分)在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若用_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四、 流程题 (共1题;共3分)14. (3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转化中体现了碳的_ (2)转化和都可以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同的主要是因为_ (3)转化常用于冶金工业,工业上用Fe2O3炼铁时,反应的方程式为:_ 五、 实验题 (共1题;共10分)15. (10分)在老师的指导下,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组装好如图装置,

7、在烧杯b中装水将导管口淹没;打开K1和K2 , 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器的活塞;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的烧杯a中;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关闭K1 , 打开K2 , 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将烧杯a中的冷水换为80热水,观察现象;打开K1 , 关闭K2 , 往装置甲中再加入适量双氧水,观察现象【问题解答】(1)仪器A的名称为_。 (2)实验步骤的目的是_。 (3)写出装置甲、装置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_,乙 _。 (4)在实验步骤中产生的气体是_,该气体的作用是_。烧杯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8、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证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填序号,下同):证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时,温度还必须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步骤是_。 【实验结论】1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六、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8分)16. (18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进行实验时,发现该试剂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该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1)【实验推断】(1)甲同学进行了、实验,

9、请完善该实验的现象,结论及解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取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溶液,理由是_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_产生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3)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2)【实验推断】(1)甲同学进行了、实验,请完善该实验的现象,结论及解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取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溶液,理由是_另取样品滴加稀盐酸有_产生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3)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

10、要进行如下实验:(3)【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时有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实验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有_;该试剂瓶标签上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 (4)【继续探究】另取样品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时有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实验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有_;该试剂瓶标签上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 七、 计算题 (共1题;共5分)17. (5分)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现用20片该药剂制成的固体粉末与40g稀盐酸混合(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稀盐酸平均分

11、成4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固体粉末剩余质量/g11018.921017.831016.8410m(1)该瓶补钙剂属于_。(填物质分类) (2)表格中的m=_。 (3)求稀盐酸的浓度_。(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4)该瓶补钙剂含有碳酸钙_g。(结果保留1位小数) (5)请根据上述内容,在下图中补全图像。_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16分)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2-1、12-2、12-3、12-4、三、 简答题 (共1题;共3分)13-1、四、 流程题 (共1题;共3分)14-1、14-2、14-3、五、 实验题 (共1题;共10分)15-1、15-2、15-3、15-4、15-5、六、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8分)16-1、16-2、16-3、16-4、七、 计算题 (共1题;共5分)17-1、17-2、17-3、17-4、1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