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23730887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考试要求: 高考语文知识点之文言文阅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 略和此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这七条具体要求在高考命题中,侧重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概括内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前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

2、的前提,后者则是阅读中的重 点和难点,这些具体要求应该说都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条件。 考试内容 高考题中的文言设题有下列 5 种: 1.实词解释。做这类题,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说,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把整个 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的。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 解释得对错,那么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 2. 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 18 个虚词,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握 18 个虚词中 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还要注意,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但语法功能各异,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

3、 如“则”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就”,但有的是副词,有的是连词,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3.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 格的,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而设题时,只设 了三句,失掉一句,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也就是说,不要 求全。 4.对选文信息分析和判断。其一,要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准确地说是重点看题支的前半 部分,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浏览,这时就盲目下结论,判定对还是不对。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 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

4、,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中招。其二,无中生有。文言文本来是比 较难理解的,而且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命题人就会利用 这一点,在设题时,把本来文中没有的事件,强加于人物身上,而考生又因为在文言文方面不特别擅长, 加上时间急迫和粗心,很容易对其忽略不计,选中错误的答案。其三,张冠李戴。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 事情相对比较复杂,人物还不止一个,这样,在命题时很容易故意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把甲做的事放到 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这件事情,然而,他们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 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其四,在某些题中,人物事件都能对上,人是

5、这个人,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 的事,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了吧?其实不然。命题人总是会给你制造点麻烦,设下陷阱,引诱你出错,他 们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接上让考生产生错觉。如有一道题的设置,有一位官员不断升迁,在升迁中,他在 每个阶段都建立了功绩,设题人就利用这一点,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业绩,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业绩。 表面看来没有任何差错,仔细推敲,才知大谬不然。总之,这类题只要考生认真去阅读思考,一般就不会 中招了。 5.翻译。试卷中文言题有两句是对选文的译释,有一定的难度,过去对译文的要求有三个字:信(准)、达(通)、雅(美),而在高考试卷中能做到前两个字就可以了,特别是“信”。所谓的“信”,我们

6、称之为 直译,所谓的“达”就是意译,考生拿到译文后,首先想到的是直译,就是使每个词对号入座,如果对号 入座后译句实在不通,这时才可以采取一下意译,目的就是遵守约定的语言习惯,但无论如何,一个句子 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否则,考生就会失分。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评卷人在评 卷时是按得分点给分的,如果被定为得分点的词译释错误,那么译文肯定会被扣分,所以,一个句子中, 被列为得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正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失分。那么什么词能被列为得分点呢?我认为 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词一定是一个比较难的词(也包括活用现象);第二,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能起到 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出

7、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另外, 得分点还有设在特殊句式上的(过去也曾考过),这些特殊句式都要译成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否则也要 被扣分。 应对策略 第一步:倒吃甘蔗1、读信息筛选题题干定中心 信息筛选题的设题思路是把文中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做文言文时,先阅读这个题目的题干,从而了解文章的人物及中心,带着这个中心去读原文,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2、读分析概述题选项定内容 概述题所给选项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中虽有一项“不正确”,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正是给我

8、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 这一步骤,建议基础较差的同学放在读原文之前进行,而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在读完原文后读此题来 印证自己所获取的信息。第二步:节节划读 划读史传文,就是用竖线把结构中的段落层次划分出来。这样有利于理清脉络,即使没读懂,也至少 要知道事件、时间、人物间的关系。第三步:读题目,定答案 1、文言实词题:内外推义 语境推义(填空),句法推义(对称性、搭配性),语汇推义(其他合成词或成语) 音形推义(不得已而为之)。 2、信息筛选题:细究题干 筛选之前,一定要把题干中的要求分析清楚:包含几方面的内容,要选出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选项等等。 如 09 湖北卷题 11,要求选出分别表明“生存艰难

9、”和“无所畏惧”的选项,那么一个是内容要对应, 一个是顺序要符合。 3、分析概括题:理解文意,按图索骥 理解文意:抓住人、时、地、事四要素,弄清楚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对谁做的,什么时间、什么情况 下做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不要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也不要把两个人当成一个人。通常选项中 的错误都出在这四要素的混淆上,我们一定要仔细分析。结束语:做文言文阅读题,原则是:里应外合 里应(解题技巧): 1、倒吃甘蔗粗略了解文章内容 2、节节划读理清文章脉络 3、读题目,定答案外合(全面积累): 1、文言实词:常见实词、词类活用、通假字 2、古今异义:区别异同,了解分类3、文言虚词:18 个常见虚词4

10、、文言翻译: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思想方法 一、实词的判断方法。 在文言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可是,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这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就必须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以便灵 活运用,形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虚词的判断方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个考点 常见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 18 个,但每个虚词的意 义都很丰富,如果单凭死记硬背各个义项,抛开具体语境,不借助一定的语法结构分析,效果肯定不好。 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从总体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 为降低难度,同

11、时也是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考查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 法的异同。如果能在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无疑会提高答题的正确率。但要想 攻克文言堡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关键靠平时的日积月累 。 三、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这种考查应 用性、综合性强。 案例操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

12、,宁以义死,不苟 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 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 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 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 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 不然,太

13、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 义,此又不通之论也。”“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 转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 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 不逆情以干誉。”【注】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周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 大辟:指死刑 B此岂近于人情哉 人情:人之常情 C不意其必来以冀免 冀:希望 D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 贼:残害

14、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兹六年矣 B 若屡为之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若事不济,此乃天也 C 约其自归以就死 D 乃罪大恶极 木欣欣以向荣臣乃敢上璧 3下列各句中作者认可的君王“施恩德”行为的一项是( ) A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 B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 C大意其必来而纵之 D纵而来归,杀之无赦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见的一项是 ( ) A纵囚论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说理文中名篇,文章以观点鲜明、逻辑严密、中心突出取胜。 B欧阳修认为,唐太宗“纵囚”是“逆情以干誉”,是统治者博取好名声的假仁假义的行为,不可为 天下之常法。 C在欧阳修看来,那些罪大恶极的犯人能按期归来,是因为他们估计到这样做了,定能得到皇帝的 赦免,并不是皇帝恩德深入人心的结果。 D作者认为“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的举动,只有君子才做得到,小人是不可能做到 的。这反映出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宁以义死,不苟幸生(2 分) 译文: (2)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3 分) 译文: (3)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3 分) 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