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28983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卷.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期科学期中考试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共 20 题,共 40 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B . 塑料瓶中的水不能换成沙子C . 该装置中分液漏斗可以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D . 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2. (2分)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积小于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 实验装置漏气B . 实验中所取的

2、红磷不足量C . 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D . 燃烧红磷时插入得太慢3. (2分)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质量总和不到人体质量的千分之一,但这些元素对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各元素全部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 A . Na、Cl、OB . H、O、NC . N、Ca、CD . I、Fe、Zn4. (2分)在煤矿的矿井里,为防止爆炸事故,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 A . 进矿井应先做灯火试验B . 准备好灭火器材C . 通风并严禁烟火D . 戴呼吸面具5. (2分)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 选项ABCD物质氯化钠二氧化碳浓硫酸氧气用途除铁锈用于火火作干燥剂

3、供给呼吸A . AB . BC . CD . D6. (2分)下列装置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是( ) A . 吸尘器 B . 高压锅 C . 覆杯实验 D . 吸盘挂钩 7. (2分)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 ) A . 氯化钠B . 氢氧化钠C . 冰块D . 硝酸钾8. (2分)下面是同学们学习水的相关知识后,对“水”的议论,错误的是( ) A .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B .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2C . 水是一种较好的溶剂D . 净化水的方

4、法有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9. (2分)在下图表示的几种空气流动方向的模式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0. (2分)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A . B . C . D . 11. (2分)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 .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C . 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D . 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12. (2分)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 ( ) A .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 . 氮气

5、可以制造化肥C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 .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13. (2分)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B . 扑灭森林大火,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C . 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D .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14. (2分)“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6、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稀”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 .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15. (2分)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 . 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B . 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C .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 .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取一定量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16. (2分)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 . 观察铜牌的颜色B . 测铜牌的质量C . 测

7、铜牌的体积D . 测铜牌的密度17. (2分)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 . 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 . 江湖河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 . 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系18. (2分)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不饱和的NaNO3液中,逐渐加入NaNO3晶体,下列图像中符合加入NaNO3晶体的质量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 B . C . D . 19. (2分)校运会上,跑完1000米的小东同学因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感到大腿酸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无氧呼吸是小东跑步所需能

8、量的主要来源B .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组织细胞有毒害作用C . 无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D . 肌肉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乳酸直接供给20. (2分)要使20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可采取的措施有( )升高温度至30;降低温度至10;加入10g水;加入1g氢氧化钙;加入1g氧化钙;蒸发掉10g的水,再恢复温度到20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共 8 题,共 20 分) (共8题;共20分)21. (2分)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叫氨水(NH3H2O)呈碱性,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

9、烟,生成氯化铵。氨气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制造化肥、纯碱等。根据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任写一点)_。 (2)“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为_。 (3)化工厂发生大量氨气泄漏,可用洒水的方法来吸收,原因是_。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装置来收集氨气,判断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 22. (4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_,人体中含量最多元素是_,地球中含量最多金属是铝,铝容易被氧缓慢_形成一层致密的Al2O3 , Al2O3中铝的化合价是_ 23. (2分)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_热量; 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10、和_,同时伴随着放出热量。 24. (2分)低温提取技术克服和解决了传统工艺的缺点和问题,能将药液有效成分保留率高、产品口感好、节能、成本低。它的原理是:将气压降下来,把适当加热的药液送入蒸馏室,药液瞬间急速汽化变成蒸汽。 (1)用已学知识解释药液进入B蒸馏室瞬间急速汽化的原因_;(2)请举一个与该原理一样的事例_。 25. (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 (1)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 _ _。 (2)乙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释是_(填序号) A . 产

11、生的CO2直接使石蕊试液变红B . 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C . 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3)丙同学用C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纯净物),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则瓶中的固体为_。 26. (2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煤、天然气和_通常称为化石燃料 (2)煤块燃烧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是为了使煤与空气_; (3)2011年延庆县首批试验使用电动出租车,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的排放,这些物质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造成酸雨的是_; (4)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尽量减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

12、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少用一次性的木筷B . 用完电器后拔掉插头C . 大力发展火力发电D . 优化建筑设计,研制新型保温材料27. (4.0分)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如图)。若将溶液降温到2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若要看到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_。 28. (2分)图甲是一种稀释瓶,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用它以一定体积比对原液进行稀释,图乙是它的7种不同比例的稀释方式。小科用该稀释瓶按1:2的比例稀释原液,原液是密度为1.5g/mL、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OH溶液。稀释过程中,不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合前后的体积变

13、化。 (1)当水加到1:1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1 , 当水加到1:2的刻度线时,水对稀释瓶底的压强为p2 , 则p1_p2。(填“”“”或“=”) (2)稀释得到的NaOH溶液的密度为_g/mL,溶质质量分数为_。(计算结果分别精确到0.1g/mL和0.1%) 三、 实验探究题(共 4 题,共 32 分) (共4题;共32分)29. (6分)如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B图中,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火焰的外焰部分迅速烧红;C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_。 (2)C图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生的现象是_;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里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生的现象是_。 (3)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 30. (8.0分)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