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27713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大版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伟大的“中国梦”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 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奋斗才可以实现。B . 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 , 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喝彩。C . 1986年国内公开报道了“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名字才开始妇孺皆知。D . 他毕生都在为改善山区居民生活而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推动生

2、态保护红线落实,需要明确奖惩机制,建立追责制度。B .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 .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D . 我原打算介绍王宾向张凯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3. (5分)诗文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 (4)行路难(其一)

3、中的诗句“_,_,”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写照。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 (6)“奉献”是时代永恒的主旋律。请你写出古诗词中表达“甘于奉献”之情的连续的两句:_,_。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4. (1分)找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错别字,更正在横线。 (1)实事求是 欲擒故纵 革故顶新 天经地义 _(2)举一返三 对酒当歌 茅塞顿开 炉火纯青 _(3)举世瞩目 言传身教 敬老怜贫 独出心栽 _(4)曲高和寡 目不瑕接 古道热肠 肃然起敬 _四、 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5. (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智能

4、手机的普及,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大大超出预期,在青少年中尤其如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一用来调侃“手机控”的段子,如今却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真实写照。材料二:腱鞘炎、视疲劳和视力衰退,都是过度使用手机造成的“手机病”;除了“手机脖”“爱疯手”“手机眼”,对手机的依赖还会让人患上“社交病”,如:惧怕面对面沟通;不敢面对现实;在手机聊天、游戏中获取廉价且暂时的快乐。同时,过度依赖手机导致不少年轻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从而没有时间学习,最终导致毁掉青春。材料三:手机其实不是我们焦虑爆棚、毁掉青春的罪魁祸首,它只是为你的拖延症提供了一个暂时回避的理想出口

5、。你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关手机什么事?毁掉你的是重度拖延与不自律。材料四:有一群人,他们懂得将手机里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有用的信息在大脑里进行分类储存,并结合自己的想法思考,将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手机进行学习和娱乐。这类人往往拥有很强的自制力。(1)以上材料针对什么问题出现了哪两种不同的观点?请简要概括。 (2)你赞同上面的哪一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6. (8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6、。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

7、意思。故患有所不辟也 _万钟于我何加焉 _是亦不可以已乎 _(2)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孟子认为人的本能固然是求生恶死,但世上还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B . 孟子以具体的“鱼”和“熊掌”分别比喻抽象的“义”和“生”,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C . 孟子在文中指出,无论是“万钟”,还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两次举例中又蕴含对比论证,再一次深刻地论证了舍生取义

8、这一论点。D . 文章大量使用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有气势和文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7. (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9、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哪里)决焉?(选自孟涂文集)(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其境过清 不以千里称也B . 乃记之而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 . 而或不知其细 而或长烟一空D . 而或不达于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窥谷忘反反:_)理明矣理:_(3)翻译下面的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4)给文中画线句子加上标点。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5)【甲】文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6)【丙】文阐述了作者什么观点?六、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0分)8. (9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付秀宏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股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

11、际功能。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苏州檀香扇、杭州续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退途。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

12、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_,令人冥思。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

13、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第段按什么顺序写的?说明了什么内容? (2)说说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认真阅读第自然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9.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一把老钥匙王举芳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

14、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