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15901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2020届初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测试(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26分) (共4题;共26分)1. (6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历史上,湖州因湖而兴、以湖为名,凭借美丽的自然景色、富(ro)饶的风味特产,成为文人墨客的流连之地。如今湖州人逐(l)而行,永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康大道。“溪从城里过,人在镜中居”,旖旎风光得以重现,高端民宿远近闻名(1)划线字“旖”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yB . q(2)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壮B . 庄(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

2、的汉字。rol富_逐_而行2. (10.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坐断东南战未休。(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 (3)官船来往乱如麻,_ 。(朝天子咏喇叭) (4)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秦风蒹葭) (5)请把杜牧的赤壁默写完整。_,_。_,_。3. (7.0分)小刚策划本组同学表演一场“水浒戏”。京剧表演中,常用脸谱象征某种人物形象的特点。下面这张黑脸谱常用来代表强悍、勇猛,小刚打算用它来扮演下面备选的水浒人物。你认为这张黑脸谱最适于

3、扮演_,因为从_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他的强悍、勇猛。 4. (3分)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无论古今,诚信应该成为个人必有的精神品质。人无信不立。“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诚实做人,讲求信用,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做起。A . B . C . D . 二、 阅读理解(44分) (共4题;共44分)5. (7.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英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桃花徐孚远海山春色等闲来,

4、朵朵还如人面开。千载避秦真此地,问君何必武陵回。【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一二七六年率兵抗元,无缘而败。南宋灭亡后,隐居于福建,元朝曾数度征聘,始终坚持不应。一二八九年,遭福建省参政强制送往京师,乃绝世五日而死。徐孚远,明末清初人。明朝亡后,曾参与抗清之举,一六六一年随郑成功入台,不久徙居厦门。一六六三年,清兵攻陷厦门,徐孚远拟携眷返家乡江苏未果,滞留广东,一六六五年病故。(1)关于谢、徐二人中的“桃花源”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谢枋得希望所居的“桃花源”不受外界打扰。B . 徐孚远认为“桃花源”之地不适合安居久留。C . 二人都因倾慕陶渊明而四处寻访“桃花源”。D . 二人都

5、认为已找到陶渊明的“桃花源”遗址。(2)若谢诗作于福建,徐诗作于台湾,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诗“问君何必武陵回”的“武陵”,是暗指合湾。B . 谢诗“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渔郎”,是暗示作者自己。C . 二诗运用“避秦”典故时,都将原本避乱之地引申为不受异族统治之地。D . 二诗的“花飞莫遣随流水”、“朵朵还如人面开”,都流露避世而居的喜悦。6. (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顷岁 ,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 , 多做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

6、人,故尤有味。(选自东坡志林)【注释】顷岁:近年来。孙莘老:人名。乘间:乘机,乘着间隙。自工:自然就精妙了。患:毛病、弊病(在于)。疵病:指文章毛病。指擿(t):批评指正。(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_多做自能见之_唯勤读书_故尤有味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7. (8.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之趣味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有人看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我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

7、,游戏,三,艺术,四,学问。诸君切勿误会,以为我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而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是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的。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影响学问的趣味。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做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

8、。人为什么生活?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每天跑一个小时,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问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假如你每天定下一小时做学问

9、,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

10、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借助外物,不会亏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选文有删改)(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劳作、游戏

11、、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主体,是因为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B . 作者认为,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C . 文章最后一句形象地告诉我们,要体味学问的趣味,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D . 作者建议,要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即可。(2)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要忙的是自己的趣味,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B . 劳作、游戏、艺术、学问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最合于趣味主义条件。C .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和“有所为而为”两者的结合。D . 就算嗜好不同,只

12、要朋友与我都有研究精神,便会把彼此的趣味摩擦出来。(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怎么做才能尝到学问的趣味。 8. (17.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种花丁立梅我在我妈屋门前种花。花的种子是我从网上买来的。花十多块钱,就能买上一小把。我乱七八糟地买了很多。包装上标注的是“小野花”。好,就它。因为野,好长,合我的性子。 我妈听说我要种花,乐得眉开眼笑,一叠声答应:“好啊好啊,家里有的是地方。”她早早就把门前的一块地收拾出来。我携着我的花种子回家。我妈高兴,屋里屋外不停地来回转,一会儿找铁锹,说要把地再整一整,一会儿又说要去地里挑蔬菜,中午给我炒着吃。她的嘴一直咧着,合不拢了。她说:“你一到家

13、,家里的门檐都变高了,变亮堂了。” 这话说得我既开心又黯然。我们兄妹大了,各自有了家庭牵绊,难得回老家;家里只剩我妈、我爸两位老人,暮气笼罩之下,都是冷清。 我爸也忙活开了。他给那块地追加了底肥,还用钉耙给划拉出漂亮的垄沟。 种子刚种下,我妈就浇了一遍水。然后她天天向我汇报门前地里的情形。有鸟来啄食,我妈又多了一项任务赶鸟,整天忙得不可开交。 十八天后,种子终于出芽了。我妈不时就跑去看一会儿,说:“啊,那些小芽儿,像些小虫子在爬。”我在心里面笑着。 芽儿疯长起来,很快密密地长了一堆,你挤我我挤你的。原先的地方不够它们生长了,我妈忙着把它们移栽到别处,把屋后也栽上了。抽枝了,打花苞了,这都是大事

14、,我妈很细致地向我汇报。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太太,变得碎嘴起来,语调里,多带着笑。 又一些天后,花终于开了,居然是漂亮的格桑花和波斯菊。红的,粉的,黄的,白的,不一而足。我妈的屋前屋后,像来了一群穿着鲜艳衣裳的幼童,整日里喧喧嚷嚷,跳跳蹦蹦,好不热闹。蝴蝶们也来了,恋慕地绕着花飞。我妈说:“没魂的蝴蝶啊。”她那是形容蝴蝶多。那景象我不用想,也知道是怎样的绚丽。 村里人没见过这些花,又好奇又羡慕,有事没事,爱转到我妈门前来看。孩子们更是频频相顾,跟我妈讨得几朵回去,开心得不得了。 于是乎,我妈门前总有人去讨花种子。我回去,我妈告状似的说:“烦死了。”我看到她说这话时,是多么口不对心。她脸上的笑容里,分明写着快乐,那种给予的快乐。 今天我妈又告诉我,隔壁村子里的谁谁谁,也跑来跟她要花种子。格桑花开过了,我妈专门弄了个罐儿,收藏这些花种子。她把那罐儿看得比金镯子还贵重,看得可紧了。 我问我妈:“给她了吗?”老太太端起架子来, 狡黠地笑着说:“她来要了三回,我才抓了一丁点儿给她。要的人多哩,我要省着点。”她计划着,明年把门口的路边也都给种起来。 我笑她,说:“那不是谁都可以采了吗?”我妈被我点破了心事,嘿嘿两声,讪讪地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我很高兴,一个村庄都将因一把花种子而花开沸沸了。(1)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