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715894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2020届中考化学试卷 (I)卷一、 单选题 (共13题;共13分)1. (1分)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 某些工业废水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以节约水资源B . 积极开发使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C . 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所有废弃塑料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D . 禁止秸秆就地焚烧,提倡用秸秆代替煤作燃料进行火力发电2. (1分)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B . 纺纱织布C . 烧制瓷器D . 煅烧石灰石3. (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煤在煤炉里燃烧时火焰呈

2、蓝色,证明有二氧化硫生成B . 木炭、硫粉等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证明氧气的含量决定了燃烧的剧烈程度C . 加热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时看到粉末变红,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D . 用点燃的方法验纯氢气时听到尖锐爆鸣声,证明收集到的氢气已经比较纯净4. (1分)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气体都由分子直接构成B . 二氧化锰(MnO2)中含有氧分子(O2)C . 氯化钠晶体是由大量氯化钠分子聚集而成D .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分子也能分解成原子5. (1分)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15.6克食盐,加入食盐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接下来的操作方法是( ) A . 移动游码B . 减少

3、食盐C . 增加砝码D . 增加食盐6. (1分)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 A . B . C . D . 7. (1分)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 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 电器着火立即用大量的水扑灭D . 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溶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8. (1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霉变食物中大多含有黄曲霉素,绝对不能食用B . 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以饮用C . 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D . 蔬菜、水果

4、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9. (1分)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图所示不属于溶液用途的是( ) A . 实验室用于反应B . 农业配制营养液C . 厨房洗涤剂去油污D . 医用生理盐水10. (1分)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 .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 . 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C . 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D . 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l3+11. (1分)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ACO2CO通入足

5、量的NaOH溶液,干燥BNaCl固体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C铁粉铜粉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DNa2SO4溶液Na2CO3溶液加入适量稀盐酸A . AB . BC . CD . D12. (1分)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健康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可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B化学与环境使用化石燃料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C化学与安全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D化学与生活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能鉴别棉花和羊毛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A . AB . BC . CD . D13.

6、 (1分)表中记录了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前后的部分质量。有以下几种说法: 物质甲乙丙丁微观示意图反应前/g3.4m01.8反应后/g1.7n34.5物质甲中一定含氮、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物质甲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物质甲中氮、氢元素质量比为1:3反应中,丙与丁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为2:3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比为16:9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正确的说法组合是( )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4. (3分)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图A中铝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2个铝离子用化学符号表示为_; (2)E中X为_,C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得”或“

7、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3)写出B和D两种微粒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 15. (4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_(填“”“=”或“”“=”或“”)m(乙)。 (4)根据图示,除题中已有信息外,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_(任写一条即可)。 16. (3分)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 (2)图2为蒸馏装置,海水经图2装置处理后的水属于_,海水经图1装置处理后的水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A管产生的气体是_,如何检验_。 三、 实验

8、题 (共3题;共11分)17. (3分)世界上每年都有将近总产量十分之一的钢铁锈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探究铁锈蚀的原因,分别取3枚洁净无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进行实验一时,老师指导同学们先向迅速冷却后的沸水中,放入一截打磨光亮的略长于铁钉的镁带,几分钟后再放入铁钉。镁带的作用是_。 (2)大多数同学都观察到了实验一、实验二中铁钉无锈,实验三中铁钉生锈的现象,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_。 某同学却发现本组实验二中的铁钉表面出现了少量铁锈,经仔细检查后发现胶塞已塞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3)工业上用锈烛的废旧铁制品可以回炉炼铁,原理是_ 用化学

9、方程式表示 。在生活中人们对废旧金属合理的处理方法通常有_ 写一种 。生活中防止金属生锈的措施_ 写一种 。 18. (4分)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约为0.17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_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_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_(填写化学式),理由是_ (3)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小亮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

10、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_(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实验反思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_溶液 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_(填序号)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19. (4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 , 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

11、如下实验: (I)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震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II)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2)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要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3)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4)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要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四、 计算题 (共1题;共1分)20. (1分)若要生产含杂质4%的生铁100t,需要含氧化铁6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3题;共13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0分)14-1、14-2、14-3、15-1、15-2、15-3、15-4、16-1、16-2、16-3、三、 实验题 (共3题;共11分)17-1、17-2、17-3、18-1、18-2、18-3、18-4、19-1、19-2、19-3、19-4、四、 计算题 (共1题;共1分)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