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91940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大版团队六校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B . 俭以养德(节俭)C .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D . 非志无以成学(志向)二、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成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y)_苗助长得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2、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su)_的摆舞。三、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3. (6分)古诗文默写。 (1)遥怜故园菊,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 (2)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峨眉山月半轮秋,_。(李白峨眉山月歌) (4)经典古诗文中有许多诗句表现诗人思乡怀亲的情感,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乡书何处达?_”;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_”;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_,_”。也有许多诗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中的“夜发清溪向三峡,_”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四、 文言

3、文阅读 (共2题;共14分)4. (1分)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字词。 百废具兴_沙鸥翔集_醉翁之意不在酒_肯将衰朽惜残年_5. (13分)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 同平章事 ,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

4、”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选自涉史随笔)【注】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同平章事:官职名,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允:符合(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选贤与能_女有归_及为相_上常临镜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3)下列划线的字与“大道之行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B .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 .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D . 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4

5、)在【甲】【乙】两文中,谈到大同社会,他们提出了什么相同的观点? 五、 名著阅读 (共1题;共3分)6. (3分)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7. (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幽幽七里香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

6、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这是我当年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我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如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书籍。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已真是既渺小又丑陋。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

7、。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的手上,我把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书读去。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占为已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扣,“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大吃一惊,抬头,阅览室里的其他人已经走光了,夜很深。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

8、。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了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暖。我站在黑暗里,独自微笑很久。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予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究似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在我旁

9、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首埋在书里面,无波,亦无痕。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它一直被我珍藏着。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1)梳理全文,根据提示填空。 故事情节阅读书籍抄写诗经收到礼物珍藏礼物内心感受_(2)说说第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的内容,按要求赏折下列句子的表过效果。 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占为已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

10、最原始的办法抄写。(分析加下划线词语表达效果)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请从修辞角度分析)(4)猜一猜谁最有可能送“我”礼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8.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茶园小时候不喜欢喝茶,上山摘茶叶却是我喜欢的。我常常和奶奶上山,挖药,找柴火,找菌子,找野果子。离家不到百米的背后山就有茶树。要采野茶,须到更高的山上。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的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爪。总之,是

11、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在死去。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野蛮生长,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那几十上百株茶树,默然,肃立。这一切,不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小时候是不会去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只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花。奶奶摘够了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

12、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回到家后还有很多活要干。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堆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山似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下身,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么能禁得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簸箕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奶奶有一双“解放脚”,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小,两手伸展开端

13、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茶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着。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去卖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我全然不知道。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一天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奶奶耐心地解

14、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我怎么能要呢? 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你拿着!”可是,我怎么能要呢?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渐渐的,老家的朋友到上海来,会带些老家的茶叶给我,有红茶绿茶也有普洱茶。把这一种一种茶叶排开来,一种一种喝过去,确实好喝,不是当年奶奶的“大叶子茶”可比拟的,可它们竟让我愈加思念起奶奶的“大叶子茶”来了。奶奶没喝过我喝过的这些茶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而我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在无可挽回地远离。那储存于一片茶叶上的味觉依恋,竟能一代一代传下去,怎能不叫人嗟之叹之。(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另外三件。 摘茶叶_给我买吃的_(2)文中第段写道“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 我全然不知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