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91801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化学部分)试卷D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1分)1. (2分)在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ABCD需区分的物质铁丝和铝丝黄铜和黄金氯化钠和硝酸铵食盐和蔗糖方案一用磁铁吸引观察颜色加适量水溶解后测温度变化品尝方案二伸入稀硫酸溶液中灼烧观察外观分别加水溶解A . AB . BC . CD . D2. (2分)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和演绎合理的是( ) A . 有机物是一类含碳化合物,所以CH4、CO2 都是有机物B . 硫酸、盐酸电离时都能产生H+ , 所以 电离时能产生H+的化合物是酸C . 金属Fe、Zn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2、,所以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D .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水是氧化物3. (2分)用量筒量取液体,仰视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 . 大于6毫升B . 小于6毫升C . 等于6毫升D . 无法确定范围4. (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 .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 pH 一定大于 7C .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

3、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 .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5. (2分)下列说法中,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 .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适当补充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B . 人们在咀嚼馒头时会感到有甜味,因此淀粉是一种有甜味的有机物C . 蚕丝和棉线可以根据燃烧后是否有烧焦羽毛气味来鉴别D . 做化学实验时,不小心皮肤沾到一点儿浓硝酸就变黄了6. (2分)在以下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的是( )A . HClB . Cl2C . HClO3D . ClO27. (2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

4、本质原因是( ) A . 都能与指示剂作用B . 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C . 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D . 都含有氢和氧元素8. (2分)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 . 铁在氧气中燃烧2Fe+3O2 2Fe2O3B .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 2MgOC . 密闭容器中燃烧红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P+O2 P2O5D . CO还原氧化铁Fe2O3+3CO=2Fe+3CO29. (2分)在 FeSO4 和 Fe2(SO4)3 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2%,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 34%B . 44%C . 66%D . 无法确定10. (2分

5、)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11. (2分)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在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单质参与B . 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C . 中和反应一定有水生成D . 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12. (2分)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自此判断,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 )A . 氯化物B . 硫化物C

6、. 氢化物D . 硫、氢和氧13. (2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4个推断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 . 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C .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 .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14. (2分)2016年9月4日,G20峰会期间,中国在杭州西湖岳湖景区内的水上舞台上,第一次了举办大型交响音乐会,以下精彩的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二胡演奏梁祝B . LED灯光秀C . 动感音乐喷泉D . 焰火表演15.

7、 (2分)当你在复印机旁复印材料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可能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 .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 . 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 . .臭氧与氧气性质完全相同16. (2分)(2014绍兴)如图,表示镁、铜与其氧化物的质量关系。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 )A . 镁和铜的密度不同B . 与等质量的镁和铜化合的氧元素质量不同C . 加热不充分,没有完全氧化D . 实验的误差造成17. (2分)科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别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某KNO3饱和溶液(无未溶解的KNO3

8、晶体)升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升温前相等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总个数相等C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个数也相等D . 硫酸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18. (2分)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值为22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 .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 .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19. (2分)碳酸钠的俗称是( ) A . 烧碱B . 石灰石C . 纯碱D . 熟石灰20. (3分)CuO和Cu2O都能被氢气还原,产物为铜和水现有一份CuO和Cu2O的混合物,用氢

9、气还原法测定其中CuO的质量x实验中可以测定以下数据:W混合物的质量,W(Cu)铜的质量,V(H2)H2的体积(已知密度为),W(H2O)H2O的质量现欲通过测定最少的数据计算出x,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 至少要测定两个数据B . 测定出W(H2)和W(H2O),即可计算出xC . 符合测定最少数据要求的数据组合共有5种D . 以上三种说法都有错二、 填空题 (共5题;共27分)21. (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钠原子_(2)3个铵根离子_(3)氢气_(4)广泛用于玻璃、纺织和日用化学工业的盐是_(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_ 22. (6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

10、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1)水是常见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A蔗糖 B纯碱 C食盐 D花生油(2)“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做法_(3)为了保护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_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C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D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4)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知道水是由_组成(5)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_(6)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消毒杀菌 过滤 蒸馏 活性炭吸附 加明矾吸附沉降天然水中往往含有许多杂质,要把天然水净化成生活中的自来水,所选用的净化方法按净化过程排序是(填序号)_23. (4分

11、)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要求填写一种方法)葡萄糖由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要把10g这种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g 24. (9分)废金属是指_、_中的_、_,_和_的金属物品等 废金属不但造成_、还会造成_、_等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25. (3分)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侯氏制碱法”,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即可析出碳酸氢钠晶体,过滤后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即得纯碱;再往滤液中通入氨气并加入磨细的食盐粉,就可析出化肥氯化铵。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NH3+CO2+H2

1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2NaHCO3=Na2CO3+H2O+CO2。(1)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2)食盐磨细的目的是_;(3)在第步反应中,NaHCO3析出的原因是_。三、 实验与探究 (共2题;共7分)26. (3分)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表示)的质量分数。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

13、(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 (1)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L,通过计算,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为_。 (3)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实验测定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_(写一个)。 27. (4分)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如表: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光线明亮而不均匀明亮而均匀暗而均匀实验(5月份)15.487.504.92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