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上传人:爺*** 文档编号:123678651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往往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区域文化正是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结合区域特有的自然景观与由历史沉积形成的文脉而呈现的特有的文化。作为“运河之都”的淮安,运河文化遗存及其相关的人文资源积淀深厚,且具备特色。在背景介绍基础上,呈现淮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及问题,然后提出建设性措施。对淮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际借鉴意义。 关键词:特色文化产业;淮安;优劣势分析;措施建议 特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区域范围内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区别于其他地

2、区得以存在、繁衍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和精神动力。特色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的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独特性和可识别性,反映了特定区域的人文历史,形成了与其他地区文化相区别的人文特色。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优势和经营创新能力,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满足文化市场需求为目标,以产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并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因运河文化遗产而形成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文化旅游类;因西游记等形成的文学艺术类,其艺术包括表演、应用艺术;因淮扬菜而形成的饮食、风情文化;因古镇而形成的建筑文化,包括古居、名人故居、科举教育、

3、回民文化等。它们都是地方文化产业化的基础。值得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一、背景与优势 (一)背景概览 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始于1947年的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他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文化工业”与各国发展战略、发展实践紧密结合时,“文化工业”逐步演变为“文化产业”。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虽然内涵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但基本包括了遗产旅游类、文学艺术类、传媒出版类、动漫创意类、广告与会展、娱乐休闲等业态。国外不仅在理论而且在实践上有了重大发展,以美国为例,从1996年开始,版权经济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再从英、德、日、韩看,文化产业

4、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文化品格、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动力。至于国内文化产业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起步,1998年8月文化产业司成立,揭开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序幕,到本世纪初的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号召,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标志着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极度重视。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在GDP增长、扩大税源、推动就

5、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某些省市已经呈现出支柱产业的端倪,如北京第三产业的行业排行当中,文化产业位居第二,仅落后于金融业,领先于其他行业、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同期汽车工业增加值、重庆文化产业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作为地级市,淮安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但就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而言,与其他先进地市相比还是落后的,总体来说仍处在培育和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实践层面都不成熟。 (二)优势呈现 1、区位条件得“地利”。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历史上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素有“运河之都”之称。淮安地处苏北腹地,紧邻长江三角洲

6、经济发展带,交通便利,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2、资源条件得“天时”。淮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较深厚,旅游资源较丰富,以运河文化、淮扬菜文化、明陵文化、西游记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带动起旅游消费;产学研较突出,由苏北研究院成立可看出淮安政府重视与科研机构、地方高校的联系。淮安有几所高校,能为企业培养和提供一批营销策划、文化生产、经营管理型人才,对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会有一定的帮助。 3、主体条件得“人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再加上与科研机构、高校的产学研结合,群众的参与度极高。 二、问题与措施 (一)问题简析 1、文化经济总量偏低,以2013年为例,

7、文化产业增加值74.44亿元,占GDP的3.45%,比全省平均水平差1.12个百分点。2、上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数量偏少。淮安虽然培育了一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但上规模的文化产业、生产企业比例偏低。像常州的恐龙园文化产业企业带来常州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而淮安的运河长廊、西游记产业园还未达到企业集团的高水平,直接影响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3、文化资源创新开发的意识偏弱。区域特色文化定位及产品和服务的规划与创意水平有待提升,符合现代时尚消费需求、与人们乐、住、食等紧密相连的特色文化产品不多,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领军人才。4、新兴的文化产业业态整合偏差。市域范围内同一文化资源没有共享反

8、出现哄抢各自为阵,独立分散经营,没有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产业链条和规模效应,缺乏区域性的整体规划与整合;多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多数形式陈旧、类型和功能单一,缺乏打入市场的地方特色的演出演艺、工艺品和展览等多业态融合的文化产业。目前仍然以运河文化旅游、文化娱乐等文化产业门类为主,像数字技术、信息产业没有特出的表现,缺乏产业结构、产业链、生产要素等的有效组织和整合,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 (二)措施跟上 1、具体措施。项目带动城市经营。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历史文化地位,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供开发研究。在已建的里运河文化长廊、淮河文化长廊的基础上,淮安2015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有:继续

9、开发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总长度15.6公里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完成大运河文化广场、慈云寺国师塔、扳闸风情街、游客接待中心、锦鲤文化广场、状元阁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三河风光带开发;古黄河生态经济;白马湖建设等重大项目。注重空间聚合和业态融合,打造淮安特色文化产业带,让固体的建造带来人的灵魂的塑造,并且可带动文化产业与商业乃至房地产等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激活城市发展的活力,提升周恩来故乡淮安城市文化品位。品牌推动“文化再造”。在建的西游记文化产业园内涵不足,可通过吴承恩的西游记小说及淮扬美食的广泛影响,进一步找准定位,提炼文学作品的文化元素或文化素材,让内涵建设富有形象性和故事性,开发出

10、人们喜闻乐见的产品,通过品牌打造,注重市场运作和创意引领,打造淮安特色文化集聚区,使得娱乐带动服务业的产业链的集群化发展。 2、保障措施。政府扶持。政府在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及发展的宏观调控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市政府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引导资金。政策引导。政府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出台相关文化产业政策上予以引导。如已出台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淮20125号)。人才支撑。政府应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尤其是引军式人才的引入和使用。氛围渲染。通过座谈、研究、文艺演出及其现代传媒的影响,不断地浓厚氛围,让全市上下增强积极参

11、与文化产业建设的意识。 深入挖掘、整理、保护淮安地方特色资源,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的需要。通过对淮安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努力为当代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服务。(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 淮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摘要: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往往具有强烈的区域性,区域文化正是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结合区域特有的自然景观与由历史沉积形成的文脉而呈现的特有的文化。作为“运河之都”的淮安,运河文化遗存及其相关的人文资源积淀深厚,且具备特色。在背景介绍基础上,呈现淮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优势及

12、问题,然后提出建设性措施。对淮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际借鉴意义。 中国论文网 http:/ 特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区域范围内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区别于其他地区得以存在、繁衍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和精神动力。特色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的积淀而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独特性和可识别性,反映了特定区域的人文历史,形成了与其他地区文化相区别的人文特色。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发展基础、高新技术优势和经营创新能力,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满足文化市场需求为目标,以产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向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13、,并具有跨区域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因运河文化遗产而形成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文化旅游类;因西游记等形成的文学艺术类,其艺术包括表演、应用艺术;因淮扬菜而形成的饮食、风情文化;因古镇而形成的建筑文化,包括古居、名人故居、科举教育、回民文化等。它们都是地方文化产业化的基础。值得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一、背景与优势 (一)背景概览 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始于1947年的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他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文化工业”与各国发展战略、发展实践紧密结合时,“文化工业”逐步演变为“文化产业”。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次使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虽然内涵没

14、有一个严格的界定,但基本包括了遗产旅游类、文学艺术类、传媒出版类、动漫创意类、广告与会展、娱乐休闲等业态。国外不仅在理论而且在实践上有了重大发展,以美国为例,从1996年开始,版权经济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业。再从英、德、日、韩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成为提升国家和地区文化品格、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动力。至于国内文化产业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起步,1998年8月文化产业司成立,揭开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序幕,到本世纪初的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号召,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促进文化和

15、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标志着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极度重视。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在GDP增长、扩大税源、推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某些省市已经呈现出支柱产业的端倪,如北京第三产业的行业排行当中,文化产业位居第二,仅落后于金融业,领先于其他行业、安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同期汽车工业增加值、重庆文化产业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作为地级市,淮安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但就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而言,与其他先进地市相比

16、还是落后的,总体来说仍处在培育和起步阶段,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具体实践层面都不成熟。 (二)优势呈现 1、区位条件得“地利”。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历史上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素有“运河之都”之称。淮安地处苏北腹地,紧邻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交通便利,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2、资源条件得“天时”。淮安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较深厚,旅游资源较丰富,以运河文化、淮扬菜文化、明陵文化、西游记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带动起旅游消费;产学研较突出,由苏北研究院成立可看出淮安政府重视与科研机构、地方高校的联系。淮安有几所高校,能为企业培养和提供一批营销策划、文化生产、经营管理型人才,对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会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