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70697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备考2020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基础知识与古诗文专项特训(五十五)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5分)1. (4分)读下列文字,根据拼音写词语。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y_。听说他在那边阔chu_过一个时期,可是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zng_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ru_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2. (10分) 古诗文默写 (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 (2)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 (3)柴门何萧条,_。(曹植梁甫

2、行) (4)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6)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创设了一种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境界的句子是_,_,_。 3. (4分)解释加线字的意思:徒费衣食_ 寄自潜行_怀剑,将犬_ 先将数石米糍_4. (7分)舒婷,原名_,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_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_、顾城齐名,是新时期以来最受_欢迎的诗人之一。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舒婷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主要著作有诗集_

3、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始祖鸟,散文集_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她的诗作被誉为“_”,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德国、法国、美国、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 二、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5. (23分)阅读以下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

4、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有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座金简石上。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嗅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勒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獬,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骇,谓是山贼。乃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张岱陶庵梦忆)【注】渠:它。此处指虎。张岱: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常回忆美好往事。(1)用“

5、/”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有 火 燎 数 十 把 大 盗 百 余 人 过 张 公 岭 不 知 出 何 地?(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俟月出去_胜期难再得_缘山叫喊耳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4)【甲】文画线句能否改为“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亦如藻、荐于水中交横”?为什么? (5)两篇赏月小品文,读来都有“趣”,请用自己的话阐述两文“趣”之不同。 6. (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蜂罗 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虚词在诗中有何作用?(2)你从本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4题;共25分)1-1、2-1、2-2、2-3、2-4、2-5、2-6、2-7、3-1、4-1、二、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5-1、5-2、5-3、5-4、5-5、6-1、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