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60436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模拟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喧闹 渊博 不屑置辨B . 镂空 萧索 触目伤怀C . 诧异 狼籍 大庭广众D . 字帖 堆叠 厌厌欲睡2. (2分)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 神州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B .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C . 上任后,为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机制,职工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了起来,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D . 他活过八十四

2、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临沧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B . 镇康迷人的白露花 ,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C . 这场足球赛的胜败取决于队员们的齐心协力。D .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4. (2分)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是作为小说暗线虚写和略写的,而塑造的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B .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编年体史书。C . 沁园春 雪情景交融,上阕

3、重在写景,下阕重在议论抒情。D . 范进中举运用对比手法,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5.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调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评词之美、音乐之美。它之所以赢得多方赞誉, , , , , 经典咏流传在最恰当的时刻像一股清泉注入观众的内心。不得不说,现代观众对文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不仅在于其用流行音乐包装了古典诗词源于古诗词中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更是源于古诗词本身的深厚内涵A . B . C . D . 6.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收敛(lin) 泯

4、灭(mng) 猝然(c) 有机可乘(chng)B . 档案(dng) 嫉妒(j) 静谧(b) 怏怏不乐(yng )C . 庇护(b) 惩罚(chng) 炫耀(xun) 良莠不齐(yu)D . 脂粉(zh) 媲美( b) 禁锢(jn) 颔首低眉(hn)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6分)7. (6分)根据提示填空 (1)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 (2)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 (3)富贵不能淫,_ , _ 。 (孟子富贵不能淫) (4)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 _。 (5)在你所学过的古诗词中,请写出连续两句含有花鸟的诗句 _,_ 。 三、 综合性学习

5、 (共1题;共10分)8. (10分)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并简述理由。 人民日报北京12月11日电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最新统计,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一年来,累计分水水量222亿立方米,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汩汩清水让京津冀豫10余个大中城市解渴,受益人口达到3800万人。一条输水线成为发展“保障线”,沿线城市供水保证率提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逐步显现。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9. (10分)阅读唐代诗人贾至的两首诗,完成问题。西亭春望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

6、能惹恨长。【注】此两首诗为贾至被贬期间所作。窅(yo)冥:遥远处;遥空(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柳树,它们在全诗中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2)有人说春思的后两句似乎不合常理却很奇妙,请说说你的理解。 (3)下面诗句中表达的情感与第一首诗中“春心”一致的一项是( ) A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晚春)B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山中留客)C .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D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五、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7、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 的一部书。(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不亦说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5分)11. (20分)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中国”一词的前

8、世今生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的贾村。内胆底部有一篇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公羊传禧公四年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卒荆,以此为王者之事也。”齐桓公救援邢、卫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失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大致说来,有以下六种概念:一是指京师(首都

9、)。二是指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如诸葛亮对孙权说:“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三是指中原地区。四是指国内、内地,如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五是指诸夏族居住的地区。六是指华夏或汉族建立的国家,史记汉书经常出现这样的称谓。所以自汉代开始,人们常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中国”一名虽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但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从夏、商、周开始直至清末,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中国”的别名,除上述的“华夏”外,还有“中华”“九州”“四海”“神州”等称呼

10、。“中华”最初指黄河流域一带,三国志裴注中最早出现了“中华”一词。随着版图的扩大,凡属中原王朝所管辖的地方都统称为“中华”,泛指全国。“九州”之名,起于战国中期,一直沿用至今。“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则始于辛亥革命以后。(有删改)【注】何尊: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阅读全文,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2)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选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B . 史记武帝本纪:“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国内、

11、内地。C . 从夏、商、周开始直到清末,“中国”一名从未作为一个王朝或政权的正式国名,它仅仅是一种地域观念。D . “中国”一词后来随着所指对象不同而有六种不同概念。12.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风雨中的菊花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憋得很难受。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

12、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这个年龄本来应该上学,在课堂里学习。这个孩子跟自己的儿子年龄相仿,可是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将来成

13、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树上的鸣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

14、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花。“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1)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在横线上补出相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