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完整打印教案教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60418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美术完整打印教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完整打印教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完整打印教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完整打印教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四年级上册美术完整打印教案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美术完整打印教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美术完整打印教案教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一.课程目标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二、内容标准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

2、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教学活动建议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描绘、拼贴、堆积、组合等手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活动,获得视觉和触觉经验。 用平面或半立体的形式,将动物与人物等不同类别的形象组合在一件作品中。 制作简单的彩塑及脸谱。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纤维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用

3、撕、剪、刻、折、卷曲、插接、粘接等基本技法,进行立体、半立体纸工制作。 利用多种媒材,如蛋壳、羽毛、废包装盒、秸秆等当地媒材制作作品。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活动建议 欣赏画家创作的、学生感兴趣的和易于理解的美术作品,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 以调查、汇报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所在地区有特色的建筑,了解其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功能。 欣赏情节性较强的中外美术作品,认识该类美术作品的特点。 举办小型的展览活动,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美术作品或印刷品。 认识常用图形符号的特点及作用,欣赏与分析其创意

4、。 欣赏民间年画、传统纹样、木雕,了解民间艺术中的象征和寓意。 观赏一组民居图片,分辨出南北方民居及其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并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 在相关的音乐情境中,欣赏一组表现山、水(如山林、小溪、泉水、江河等)的中外美术作品,感受不同的情趣和境界。 欣赏中外面具艺术。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教学活动建议 根据各种材料特点,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出艺术作品,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评价。 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学生美

5、术作业展览,美化教室或学校环境。 根据童话故事或某一情境设计、制作简易木偶、乐器、皮影等作品,并表演舞蹈、童话剧和皮影戏,举行集体生日庆祝等活动。 采用拼贴、简易沙盘等方式设计、制作现在或未来的学校、村庄、公园、游乐场的地图或模型。 设计制作家电、家具等模型,模拟商品交易,或用这些作品布置成家庭室内设计模型,进行展示,并对作品的效果作出评价。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教材重

6、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

7、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

8、操,完善人格。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科实践活动、创造性的培养、电教辅助教学、评价的改革、减负手段等)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欣赏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期准备,如: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采访有经验的家长等。橡皮泥雕课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材料,进行合作练习。而造型表现课、游戏式活动方式的课业

9、一定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集体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情感体验。采取巧妙的设计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将自己通过变废为宝一课学到的设计知识运用到为自己家的容器“穿上花衣裳”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把发现、探究、研讨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10、。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色彩的冷与暖线条的动与静 第二周美术的节奏 第三周变一变色彩的对比 第四周快乐的回忆 第五周登山游戏 第六周校徽设计 第七周精美的邮票 第八周做年历 第九周星座的联想窗外的景色1 第十周窗外的景色2我心中的未来 第十一周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 第十二周梦幻之国纸带穿编1 第十三周纸带穿编2电脑美术 第十四周 会走的玩具 第十五周我们的生日聚会 第十六周漫画与动漫欣赏 第十七周期末测

11、评 第十八周优秀作业展示第1节(课)第1课时连续号 01课题色彩的冷与暖教学目标1、认识冷色与暖色,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2、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 3、激发学生热爱美术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验色彩给人的不同感受。2难点:知道冷、暖色调各有哪些颜色教学过程随感一、引导阶段:1、谈话:“色彩给人的联想” 红、黄、橙使你联想到什么?(火焰、太阳火热热、温暖的景色、物体) 蓝、绿、紫使你联想到什么?(天空、海水、冰雾等 ;宁静、寒冷的场面) 小结: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联想。 2、欣赏名家作品,了解画家的用冷色与暖色表现的丰富画以及表达心中不同的内心情感。 3、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色并

12、用的线条及色块表现画面,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 二、创作阶段: 提出作画要求: A、用线描或色块作画表现画面。 B、画面造型可以抽象的,也可以具体的。 C、用冷色或暖色或冷暖并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引导评价。 5、教师总结,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在三年级时对冷色、暖色有初步了解了,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较快突破。在作画时画面表现的冷色调,暖色调相对比较明确。 教学反思:第2节(课)第 1课时连续号 02课题线条的动与静教学目标1、观察平行和弯曲的线条,使学生认识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 2、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作画练习,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

13、 教学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线条的动与静。 2难点:用不同的线条表达流动和静止的感觉。教学过程随感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复习以前学过的点、线、面中的线条的种类。师小结:板书线条有粗、细、曲、直。2、请同学说一说线条给人的感受,引出课题(板书)线条的动与静。三、讲授新课:1、欣赏课件(流动的河流、静止的公路、地平线等),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样线条,给人什么感觉? 师小结:流动的河流展现的是曲线,有动感,而公路和地平线是静止的直线。2、请同学回忆大自然中还有那些静态和动态的线条,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师小结:平直与弯曲的线条会使人产生动与静的感觉。 以直观的图片让学

14、生感受线条的曲直与动态的关系。3、请学生欣赏课本范例,进一步感受线条的动与静。想一想,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4、教师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色彩的冷暖讲解线条与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运用。(1)暖色和曲、直线的配合,产生的视觉反映。 暖 直 温暖、平和 暖 曲 热烈、欢快(2)冷色和曲、直线配合 冷 曲 宁静、幽远(如蜿蜒的河流) 冷 直 单调、呆板 通过欣赏范图、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如何更好的应用线条。 四、作业布置: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达静止或流动的感觉并上色。 五、学生作画,教师指导。 倡导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画法给予表扬,及时鼓励好的作业。 六、作业展评: 1、个人分析画的内容,画面好在哪里? 2、同学互评,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