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2).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60410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 (2).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B卷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 蜡烛燃烧B . 花生霉变C . 瓷碗破碎D . 火药爆炸2. (2分)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B .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 . 称量氯化钠D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 (2分)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将煤块粉碎后燃烧会更充分B . 燃烧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C . 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D . 剧烈的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4. (2分)下列变化中,属

2、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水结成冰B . 胆矾研碎C . 煤气燃烧D . 海水晒盐5. (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 . 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B . 可燃冰做燃料C . 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焙制糕点D . 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6. (2分)下列实验只能反映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 检查是否是O2B . 铁丝浸在硫酸铜溶液中C . 证明H2比空气轻D . 往盛有CO2的瓶子添加水7. (2分)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诗是浪漫的,化学是严谨的,然而诗人却将严谨的化学融入浪漫唯美的诗歌中。下列诗句中,涉及化学变

3、化的是( ) A . 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B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8. (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倾倒液体B . 检查气密性C . 闻气体气味D . 加热液体9. (2分)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夏天雪糕慢慢融化B . 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C . 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D .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珠10. (2分)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点燃红磷后要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 . 用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不

4、会影响实验结果C . 红磷放少了,最终进水量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D .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11. (2分)和县城北20公里覆釜山下有一温泉,名“香淋泉”,也叫“太子汤”泉水四季常温,可治皮肤病、关节炎等症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送客避和州诗中写道:“晓色连古观,春香太子泉”下列能解释“春香”的是( ) A .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 .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C .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D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2. (2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海水B . 大理石C . 食醋D . 氧气13. (2分)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每个原子中都含有质

5、子、中子和电子B .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 . 原子、分子、离子中只有分子可以构成物质D . 带电的微粒都是离子14. (2分)在取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则取用的最小量是( ) A . 固体1gB . 固体12gC . 液体12MlD . 液体12滴15.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B . 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只能构成分子C . 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D .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会形成离子16. (2分)锰(Mn)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含锰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结合如图中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6、A . 锰原子核内有25个质子,一个锰原子的质量是54.94gB . 锰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其化学性质由最内层电子数决定C . MnO2属于氧化物,能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 . 锰原子易失去电子17. (2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若在楼房内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站立姿势快速跑离火场B . 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用黄油涂在自行车链条上C . 内衣沾有油污,用厨房洗涤剂清洗D . 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将水煮沸18. (2分)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一种益智的营养元素。锌的元素符号是( ) A . SiB . MnC . ZnD . Al19. (2分)

7、表示核内有8个质子和9个中子的氧原子。下列关于 和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属于同种元素B . 核外电子数相同C . 中子数相同D .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0. (2分)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不用考虑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B . 红磷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C . 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D .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O2 P2O5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6分)21. (6分)根据要求填空,其中写仪器名称可作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并可直接加热的是_;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_;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用来盛放大量水的

8、仪器是_;仪器B使用后平放或倒置,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仪器E加热时外壁有水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小明用仪器D准确量取了20mL水,倒出部分水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实际倒出的水为_(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9mL 22. (1分)加热需垫石棉网的仪器是(_) A锥形瓶 B试管 C坩埚 D_23. (1分)错误的实验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或造成严重的后果。 (1)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_(填序号)。 烧杯 锥形瓶 集气瓶 蒸发皿(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填序号)。 24.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

9、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由上图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右图。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

10、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2015、2030和2050年能源结构中的化石能源,所占比例降低的是_。 (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该过程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复合热点薄膜电池中Bi2Te3由_种元素组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 A .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 . 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C . 石油和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D . 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25. (3分)现有H+、OH-、Fe3+、NO 、K+、NH 、CO 七种离子,请用化学式完成下列物质组成。 (1)一种强酸:_。 (2)一种沉淀:_。 (3

11、)不含金属元素的盐:_。 (4)草木灰的主要成分:_。 三、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26. (3分)某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其中集气瓶的容积为250mL。 (1)红磷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冒出_并放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 (2)补全空白处的实验步骤。 a组装仪器,然后_;b如图所示,在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并夹紧止水夹;c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迅速塞紧胶塞;d待红磷熄灭后,打开止水夹,记录此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3)同学们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30mL,造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6分)21-1、22-1、23-1、23-2、24-1、24-2、24-3、24-4、25-1、25-2、25-3、25-4、三、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26-1、26-2、2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