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抗病早熟大穗大粒香粳原稻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3640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产优质抗病早熟大穗大粒香粳原稻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产优质抗病早熟大穗大粒香粳原稻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产优质抗病早熟大穗大粒香粳原稻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产优质抗病早熟大穗大粒香粳原稻1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1 选育过程1996 年原阳县农科所用山东省农科院的水稻品种鲁香粳 1 号为母本,本地优质米当家品种新稻 68父本杂交,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分蘖力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株高超过双亲。在 的选择中,以产量和米质作为重点,辅之以其它优良性状;谱号为 1999158)的株行生长整齐一致,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植株稍高,分蘖中等,其主要性状超过双亲,米质较优,熟期适中。于 20002001 年参加了品质比较试验,2002 年参加河南省中晚粳水稻预备试验,20032004 年参加河南省中晚粳水稻区试,2005 年参加河南省夏粳稻品种生产试验,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表观为高产、稳

2、产、优质、抗病、香味醇正等特点。2006 年河南省农作物品审通过审定(编号为豫审稻2006003)。2 穗、大粒原稻 1 号株高 110长 均穗实粒数 期生长繁茂,根系发达,叶色较浓,茎秆粗壮,分蘖中等,株形集散适中,后期叶色较淡,剑叶高出穗层,冠层整齐,谷粒椭圆,黄色,颖尖红色,千粒重 27g,比豫粳 6 号穗粒数多 40 粒左右,千粒重比豫粳 6 号重3g,属大穗大粒水稻品种。熟原稻 1 号属早熟品种。豫北作麦茬稻全生育期 150 天,比黄淮稻区主推品种豫粳 6 号早熟 13 天,很好地解决了适时种麦的难题。原稻 1 号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产量三因素协调,丰产稳产性好,适于中高水肥田作麦茬

3、稻种植。病性好根据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2005 年所作的抗性鉴定,原稻 1 号苗瘟的鉴定结果,对生理小种 2现为免疫;对穗茎瘟表现中抗,对三个白叶枯代表致病型 173,表现为抗、抗、中抗。质优根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20042005年的检测结果:原香 1 号糙米率 84%,整精米率 垩白米率 垩白度 直链淀粉 胶稠度 83香味。其中:2005 年综合评价米质达国标 1 级。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的含量 显优于豫粳 6 号等品种。原稻 1 号含硒、锌量高,属特色香粳。3 产量表现2002 年,原稻 1 号参加河南省中晚粳预备试验,平均亩产 12 个参试种第

4、6 位,较对照黄金晴(产 2003 年参加河南省中晚粳区试,平均亩产 产 不显著;2004 年河南省水稻区试,平均亩产 对照豫粳 6 号减产 不显著,较 产 达极显著水平;2005 年参加河南省夏粳稻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稻谷 7 个参试种第二位,较对照豫粳 6 号增产 经多年多点试验及示范种植,原稻 1 号是一个优质高产、综合性状优良的香稻新品系。4 高产栽培技术原稻 1 号适宜于河南省、河北、山东西南部、皖北、苏北、陕西东部粳稻区作麦茬稻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育适龄带蘖壮秧采用盘育、旱育秧技术育秧,秧苗用种量 3040,有分蘖的壮秧。为此,首先要做好种子处理,把精选过的种子日晒 2 天

5、,每 500子加入 25%多菌灵 150g 浸种 23 天。第二要整好秧田,适期播种。麦茬稻应在“五一”前后播种。第三要把好秧田管理关:秧田播种后,浇水保湿润,保证出苗良好;秧苗一叶一心期,随灌水每亩追施碳铵 30时在一叶一心到两叶一心期每亩用 15%多效唑 100150g 进行叶面喷施,对控高促蘖效果非常明显;播后两周时再追施碳铵 40时浅水勤灌促苗生长;播后 25 天左右,待叶龄达到 5 片左右,要减少浇水,以湿润为主,控陡长、促根长,保稳长;插秧前 2 天,再灌水润根,便于起苗。第四要搞好秧田病虫害防治。田培肥与施肥麦茬稻在收麦后及早施肥整地,每亩施入有机肥30005000素 68铵 1

6、5酸钾 15酸锌 2撒随耙,浇水整地。在此基础上科学施用追肥:插秧后 35 天,结合化学除草亩施碳铵20面肥,保秧返青;插秧 10 天后重施分蘖肥,每亩施碳铵 40 月底8 月初,根据苗情长势每亩再施 35素增粒保花;灌浆期进行叶面喷肥,提高千粒重。学除草插秧后 37 天,选用适宜的化学除草剂如丁草胺、乐草隆等,再加 15%多效唑 5060g,与面肥肥料“三合一”撒施,起到除草、促根、抗倒、营养的总合作用。“三合一”施肥后要保持浅水层 35 天,以提高药效。学节水灌溉浇水,一求科学及时,促进生长,二求节水灌溉,提高效益。要做到大水泡垡,小水整地,薄水插秧,浅水分蘖,蹲苗晾田;孕穗打苞期小水勤灌,齐穗以后干湿交替,直至成熟;杜绝大水浸灌,切不可成熟前早断水。好病虫害随着产量水平提高,病虫害也呈加重趋势,要实现高产,必须全生育期做好病虫害防治,实施健苗栽培。沿黄稻作区,一般在 6 月下旬到 7月上旬防治二代螟;7 月底到 8 月初,防治钻心虫、卷叶螟、稻苞虫等;8 月下旬到 9 月上旬,防治卷叶螟、钻心虫、稻苞虫、稻飞虱等。7 月中下旬防治纹枯病、白叶枯病;始穗至齐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除选用对路的杀菌剂外,要注意喷药水量大,用药及时,预防为主,提高防效。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