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胡水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36281 上传时间:2017-06-04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8.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胡水兰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胡水兰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胡水兰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胡水兰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胡水兰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胡水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胡水兰(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丰富河流众多,大气,水文,生物,土壤,地貌,流水作用强烈山、丘、盆、谷交错,红壤、黄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整体性:指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动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整体的特性。,干旱,内流河为主,骆驼、仙人掌等耐旱动植物,且数量稀少,贫瘠,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沙丘等,荒漠景观,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他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2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

2、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在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牵一发而动全身,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植被破坏,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为例:,材料一: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材料二: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首次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由总统

3、纳希德亲自主持,十四名内阁部长参加。他们戴上水下呼吸装置,潜入深约6米的海水中进行会议。马尔代夫此次召开水下内阁会议的目的是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提醒人们全球气候变暖对岛国造成的影响,告知人们低地岛国面临的危险和困境。,体现了整体性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有机整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低地,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

4、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平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告诉我们:人类应当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该注意因地制宜。,读下图,回答12题。,C,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规律,A,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河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分别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1213

5、题(双选),12关于各代号所表示植被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有:A甲为荒漠 B丙为热带雨林 C丁为针叶林D戊为阔叶林13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正确的叙述有: A丙在非洲广泛分布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乙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AD,BC,草原,苔原,热带雨林,荒漠,阔叶林,针叶林,【变式训练1】,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 B C D,C,【达标训练】,1.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成

6、导致尼罗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减少,土壤盐碱化越来越严重,肥力日趋下降,三角洲海岸后退,沙丁鱼产量锐减。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特征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 非地带性 D.地带性2下列现象不能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将会因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并导致整个生态环境失调 B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使地壳中的碳元素减少,导致大气中的CO2气体增多,气体增多,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C长江中上游山区林木被大量砍伐,造成长江含沙量大增,下游河道变浅,洪水发生频率增高 D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的变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许多地区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D,A,人类活动会导致

7、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下图完成12题。,1.图中I、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植被覆盖率增大A. B. C. D. 2.图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不稳定性特征,D,A,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1)成因: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2)特点:具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往往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东西方向或南北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

8、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如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这种有规律更替现象叫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有一定 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名称以该自然带的植被来命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自然带与气候、植

9、被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内陆,油橄榄,樟树,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实例,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性,规律:各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基础(主导因素):以,的变化为基础,纬度,热量,表现:在,纬度和,纬度表现更明显,高,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原因:高纬度:气温低,蒸发最少,相对湿度大,东西方向上的水分条件差异小,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 草原带,荒漠,亚热带常绿

10、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大陆西岸,大陆东岸,大陆内陆,1、三地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2、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3、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规律:各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的变化为基础,经度,水分,表现:在,纬度大陆,表现更典型,中,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更替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基础(主导因素):以,影响因素:海陆分布,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因为这里陆地面积广阔。大陆西岸通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

11、影响,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09年山东卷)图1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土壤,【典型例题2】,B,【变式训练2】,读右面某区域自然状况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差异 B、水分差异 C、热量差异 D、土壤差异(2)图中甲山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可能是( ) A、热带草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B,C

12、,下图为某假想陆地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1)与E处自然带相同的地区是 () A甲B乙 C丙 D丁(2)下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B,C,热量,6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景观从的变化是以 为基础的,产生的根本原是 。 (2)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 (A: B:)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3)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A,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水热组合状况不同,海陆位置,即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3图为北半球理想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

13、请回答:,()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_ _ ()A自然带的名称是_(3 )自然带、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 _ _,B F,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在南半球该纬度地区,地表主要是海洋,更替方向:从山麓到山顶延伸,东,西,北,南,A,A,B,B,C,C,D,D,E,E,F,F,G,G,H,H,(1)赤道上的高山在垂直高度上的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基本一致.,山地基带,(2)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也就是山脚处的自然带。,延伸方向:大致等高线方向延伸,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基础(主导因素):水热,影响因素:海拔高度,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8844,C,D,地带性规律:自然景观按一定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A,B,.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