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骨料规范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3624968 上传时间:2020-03-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粗骨料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粗骨料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粗骨料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粗骨料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粗骨料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粗骨料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粗骨料规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用卵石、碎石定义;卵石: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碎石:天然碎石、卵石或矿山废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针、片状颗粒:卵石、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级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级0.4倍者为片状颗粒。含泥量:卵石、碎石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泥块含量:卵石、碎石中原粒径大于4.75,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2.36的颗粒。试验方法;试样取样方法: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

2、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借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头的出料处用与皮带等宽的容器,全断面定是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8份,组长一组样品。从火车、汽车、轮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试样处理:将所取样品至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相等的两份重新拌匀,在堆成堆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堆积密度试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试验用筛,应满足GB/T6003.1、G

3、B/T6003.2中方孔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的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筛。颗粒级配;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如下: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感应1g;方孔筛,孔径为2.36,4.75,9.5,16.0,19.0,26.5,31.5,37.5,53.0,63.0,75.0,90.0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摇筛机;搪瓷盘,毛刷等;实验步骤:按下表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规定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最大粒径/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1.93.23.85.06.37.512.616.0根据

4、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将套筛至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结果计算与评定: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精确至0.1%。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及以上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筛分后,如没号筛的筛余量

5、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应重新试验。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含泥量;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感应1g;方孔筛,孔径为75m及1.18的筛一只;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陶瓷盘,毛刷等;实验步骤:按下表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略大于规定的2倍数量,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最大粒径/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2.02.06.06.010.010.020.020

6、.0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放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度高于试样上表面150,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黏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及75m的套筛上(1.18筛放在75m筛上面),滤去小于75m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75m的颗粒流失。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中的水目测清澈为止。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颗粒,并将75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石子颗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筛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

7、掉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至于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结果计算于评定:含泥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a 含泥量,精确至0.1%G1 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G2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为克(g)。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泥块含量;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感应1g;方孔筛,孔径为2.36及4.75筛各一只;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搪瓷盘,毛刷等。试验步骤:按含泥量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略大于

8、规定的2倍数量,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4.75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2.36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中的水目测清澈为止。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的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1g。结果计算与评定:泥块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b 泥块含量,精确至0.1%;G1 4.75筛筛余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G2 试

9、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仪器设备:本实验用仪器设备如下: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天平,称量10,感量1g;方孔筛,孔径为4.75,9.50,16.0,19.0,26.5,31.5及37.5的筛各一个。试验步骤:按下表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规定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最大粒径/9.516.019.0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0.31.02.03.05.010.010.010.0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然后按规定的粒级按规定进

10、行筛分。按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相应空宽者,为片状颗粒。称出其总质量,精确至1g;石子粒径大于37.5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检验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规定;结果计算与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Qc 针、片状颗粒含量,精确至1%;G1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G2 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表观密度:液体比重天平法;环境条件:试验时各项称量可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实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仪器设备;本实验用

11、仪器设备如下: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5;其型号及尺寸应能允许在臂上悬挂盛试样的吊篮,并能将吊篮放在水中称量;吊篮,直径和高度均为150,由孔径为12的筛网或钻有23孔洞的耐锈金属板制成;方孔筛,孔径为4.75的筛一只;盛水容器,有溢流孔;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试验步骤:按下表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75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最大粒径/26.531.537.563.075.0最少试样质量/2.03.04.06.06.0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高度至少高出试样50。浸泡24h,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

12、容器中,并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升降一次约1s,升降高度为3050。测定水温后(此时吊篮应全浸在水中),准确称出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提起吊篮,将试样倒入浅盘,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5g。称出吊篮在同样温度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有溢流孔控制。结果计算:表观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0 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精确至10/m;G o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G 1 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单位为克(g);G

13、 2 吊篮在水中的质量,单位为克(g);水 1000,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t 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m,可取4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堆积密度与空隙率:仪器设备;本实验用仪器设备如下:天平,称量10,感量10g;称量50或100,感量50g各一台;容量筒,容量筒规格按要求;垫棒,直径16,长600的圆钢;直尺,小铲等;试验步骤:按规定取样,烘干或风干后,拌匀并把试样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口中心上方50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

14、溢满时,即停止加料。除 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稍突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三次装入容量筒。装入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6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然后装入第三层,第三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平行)。试样装填完毕,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用钢尺沿筒口边缘刮去高出的试样,并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陷部分,使表面稍突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0g。结果计算与评定: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1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G 1 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G 2 容量筒的质量,单位为克(g);V 容量筒的容积,单位为升(L);空隙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Vo 空隙率,精确到1%;P1 按公式计算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P2 按公式计算的表观密度,单位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