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3622099 上传时间:2020-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专题质量检测一我有一个梦想苏教版必修一、基础知识训练(18分)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_已经是幸福的了。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也许都毕竟甚至都然而B甚至也毕竟还有也然而C也许都但是还有也而且D即使也但是甚至都而且解析:选D第一处横线应填“即使”,以和第二处的“也”构成假设关系,突出马克思的贡献之大。第三处横线后的句子和前面的句子构成转折关系,应填“但是”。第四处横线前后内容

2、是递进关系,应填“甚至”。第六处横线前后的句子是递进关系,应填“而且”。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恩格斯在演讲中列举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时,陈力就列,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贡献就一目了然了。B.经调查,80%以上中小学生曾上过艺术培训班,其中半数以上的学生在父母安排下“学艺”;由于学习压力大,70%以上的学生浅尝辄止了。C.我们看到,韩国在部署萨德问题上出现了摆动,蔡英文也开始大放厥词,甚至不惜以误射来试探大陆的决心,以太平岛来挑战大陆的底线。D.近来出现的有关中国在非活动的大量骇人听闻的预测,都未考虑到活跃在非洲各地的众多中国年轻企业家、探险者、作家和旅行者的

3、动机和抱负。解析:选C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在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A项,陈力就列:根据贡献才能的大小,担任相应的官职。不合语境。B项,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此处应为“半途而废”。D项,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语境是预测,该用“耸人听闻”。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在扣除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缴费后,公务员拿到手的工资比之前涨了71元,虽不及全国约300元左右的平均值,但“能涨就很满足”。B.北约秘书长指责俄罗斯张牙舞爪炫耀核武力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地区的“不稳定”,是极其危险的。C

4、.消费者建议,对一次性餐具要采取措施,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从而保证其质量合格,使用安全。D.针对我国有些地方不惜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现象,有关专家指出,我们一定要吸取发达国家有过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其覆辙。解析:选CA项,成分赘余,应删去“约”或“左右”。B项,有歧义,造成一系列后果的主体不明确。D项,不合逻辑,应删去“经验”。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一直认为,除开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_,_,_。_,_,_。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5、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杜甫一写,出师表的文学地位也就更加巩固了。却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感同身受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历史上比他更具有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A.B. C. D.解析:选B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重点推敲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却”“因此”“而”“即便”“也”等关键词来排序即可。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季氏将伐颛臾)(2)吾恐季孙之忧,。(季氏将伐颛臾)(3),

6、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参考答案:(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3)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阅读能力训练(61分)(一)课内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22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

7、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6.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夫子相:辅佐B.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C.陈力就列 就:担任D.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忧解析:选B过:责备。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B.且在邦域之中

8、矣 既来之,则安之C.则将焉用彼相矣 则修文德以来之D.不患寡而患不均 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选D都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A项,助词,表示停顿;代词,的人。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他们,代远人。C项,连词,表示假设,那么;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就。8.本文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最有力的话是(3分)()A.无乃尔是过与?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D.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解析:选C以类比方法指出冉有、季路没有尽到辅佐的责任。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达出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方略,

9、而且可使人见到冉有文过饰非、最后理屈词穷的窘态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义正词严的态度。 B.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为为目标的,主张“持危扶颠”。冉有帮助季氏专权,不帮助季氏走正道,违背其主张,所以孔子说“求!无乃尔是过与”。 C.论语在记言之中,能见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冉有”的性格就极其鲜明。司马迁写仲尼弟子列传主要取材于论语,这一点表明论语在散文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子路、冉有皆事季氏,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子路的责任更大,从“今由与求也,相夫子”可看出来。 解析:选D在“季氏将伐颛臾”的问题上,孔子责备二人,轻重分

10、量明显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但冉有的责任更大。文章开篇是“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中间说话只有“冉有”,这最后的批评是针对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把子路提在前面。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5分)译文: (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5分)译文: 参考答案:(1)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2)(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觉得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二)拓展阅读(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9分)孟子见齐宣王曰

11、:“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

12、,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

13、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注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旄倪(mo n):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汤放桀,武王伐纣放:释放B.贼仁者谓之贼 贼:戕害C.五旬而举之 举:攻克D.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解析:选A放:流放,放逐。12.下列

14、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B.C. D.解析:选B都是介词,凭。A项,其,代词,他;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C项,诸,兼词,“之乎”;兼词,“之于”。D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解析:选D“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